原標題: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糾正運動式“減碳”指什麼?

當前,“過”和“不及”的表現都存在,因此制定全局的、長遠的行動方案尤爲關鍵。

針對碳達峯工作的一些偏差,中央給出了最新表態。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會議要求,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儘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做好電力迎峯度夏保障工作。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齊曄對第一財經分析,去年9月以來,中央多次強調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峯、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地方政府、產業界、金融界響應積極,但部分地區卻出現了運動式“減碳”的苗頭,這是一次及時準確的警告和糾偏。

何爲運動式“減碳”

齊曄表示,面對碳中和,運動式“減碳”有兩種反應:一種是虛喊口號、蜂擁而上,搶風口、蹭熱度、追熱點;另一種是過度行動,超出了目前的發展階段而採取不切實際的行動。當前,“過”和“不及”的表現都存在,因此制定全局的、長遠的行動方案尤爲關鍵。

“幾十本碳中和專著出版,內容卻重複且空洞;主管部門方案還沒出臺,企業自身一知半解,就發佈了行動方案。”齊曄舉例。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對第一財經表示,運動式“減碳”還存在幾個明顯特徵:一是它爲了減碳而專門發起運動;二是非有序推進,沒有兼顧到能源發展要協調好的目標。單一的運動式減碳,甚至會出現偏離基本目標的行爲。

“比如某些地區,在沒有協調好能源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前提下,片面強調零碳方案、打造零碳社區、大搞零碳行動計劃,宣傳所謂的投資潛力,這就不能算作有序推進。”曾鳴說。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第一財經,“先立後破”是指:先把減碳的基礎設施做好,在保證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上,才能開始去煤減碳。具體來說,包括新能源系統、電力體制改革、碳排放權交易等多方面工作。

林伯強強調,與歐美髮達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還需要高質量增長。如果先破後立,那將對經濟造成較大沖擊。先立後破是最爲穩妥的做法,現階段保障能源安全、電力充足穩定供應依然重要。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7月24日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成立了碳達峯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正在制定碳達峯、碳中和時間表、路線圖、1+N政策體系,將陸續發佈指導意見。這是頂層設計,涉及到碳達峯、碳中和全國和各個地方、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政策措施。其中,“1+N政策”將很快發佈,將從十個領域加速轉型創新。

堅決遏制“兩高”項目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重申: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林伯強表示,嚴控“兩高”項目上馬一直是環保督察的重點。“鋼鐵、水泥和有色金屬行業,大約用掉了中國21.5%的電力。風電和光伏的發電量也才9%左右,這就相當於用掉了兩倍多的風、光電量。”

5月31日,生態環境部公佈了《關於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規劃約束,嚴格“兩高”項目環評審批,推進“兩高”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控制,依排污許可證強化監管執法,保障政策落地見效。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徐必久在7月26日舉行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任由“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將帶來三個影響:直接影響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實現;直接影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能源結構調整;直接影響環境空氣質量改善。

“如果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繼續朝前走,那麼經濟結構將很難調整。但是,只有讓經濟發展和能源需求脫鉤,才能做到高質量增長。因此,限制‘兩高’項目勢在必行。”林伯強說。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目前國內已有多個煤化工項目停止建設。例如,陝煤集團榆林化學公司負責規劃、建設和運營的全球最大在建煤化工項目——“煤炭分質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範項目”,於7月初宣佈全面停工。業內人士認爲,這與當地嚴格的“能耗雙控”有關。

“過去半年來,出現了一種現象:把碳中和看作一個全新的概念。一些政府部門和企業在工作中另起爐竈,而不是深化、改進原來的工作,這是走入了誤區。”齊曄強調,碳達峯、碳中和行動與原來的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一脈相承,絕不能把它們割裂、對立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