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这家上市公司两次“投资者交流”换来一张监管函

来源:董秘学苑

原创 六月雪 

上市公司董秘和IR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向投资者传达公司的价值点,主要的方式是用最通俗以及最切中要害的总结性语言来表达,但是往往在交流过程中暗藏各种风险。蓝晓科技7月30日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原因就是因为公司在和投资者交流过程中出现了违规。

2021年6月18日,有投资者在互动易平台向公司提问称,“公司是否涉及第三代半导体业务?”

从截图可以看到,公司非常认真地回复了这个问题,公司表示,“在第三代半导体方面,公司为下游客户提供从氧化铝母液中提取镓的服务,相关技术已覆盖国内绝大多数的生产线,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

但是在之后7月9日回复交易所关注函时公司却表示,“公司提镓技术与半导体行业无直接关系,提镓领域下游客户通过公司吸附分离材料提取的镓为4N镓,国内外精稼企业提纯至5N或更高纯稼,其下游再制成氮化镓、砷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公司提镓技术不直接应用于半导体行业。”

也就是说,公司的提取技术只能帮客户提取较粗的4N镓,这个并不能直接用于制造半导体,中间还需要经过其他企业的提纯技术。

交易所认为,“公司未准确描述公司提镓技术相关业务与半导体行业的关系”。

四天后,2021年6月22日,公司又组织了一次特定对象调研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在投资者问到“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业务开展情况如何”时,公司的回复内容又出现了问题。

公司在回复中称:

1、“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生物大分子纯化软胶用于抗体血液制品纯化 等,是国内唯一可替代国外垄断产品的品种”

2、“软胶部分产品如微载体已用于灭活路线纯化并服务于XG疫苗领域”。

公司此后在回复交易所关注函时则表示:

1、“公司生物大分子纯化材料包含软胶、硬胶2大体系,有20个系列约80个品种,其中微载体(LX-MC-dex1) 等5项产品在不同时期内属于国内唯一可替代国外垄断产品品种,其它已有品种的大分子纯化材料在替代国外垄断方面不具备唯一性”。

2、公司微载体产品2020年、2021年1-3月处于送样测试阶段,未产生商业化订单,未取得销售,截至公告日(7月9日)二季度发货和在手订单合计 约为1169万元,该业务短期内对公司经营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交易所认为:

1、公司关于生物大分子纯化软胶产品属于“国内唯一可替代国外垄断产品的品种”相关表述不准确。

2、未充分说明微载体产品的业务实际情况。(订单比例较低,短期影响有限,公司风险提示不足)。

投资者交流活动每天都在进行,很多上市公司都在违规边缘试探,这也是没办法,IR们如果只是机械地就已公告内容进行交流肯定是机构和领导都不满意的,但是如何在合规中更多地传播公司价值,并不容易做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