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這家上市公司兩次“投資者交流”換來一張監管函

來源:董祕學苑

原創 六月雪 

上市公司董祕和IR的一個主要工作就是向投資者傳達公司的價值點,主要的方式是用最通俗以及最切中要害的總結性語言來表達,但是往往在交流過程中暗藏各種風險。藍曉科技7月30日收到深交所監管函,原因就是因爲公司在和投資者交流過程中出現了違規。

2021年6月18日,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平臺向公司提問稱,“公司是否涉及第三代半導體業務?”

從截圖可以看到,公司非常認真地回覆了這個問題,公司表示,“在第三代半導體方面,公司爲下游客戶提供從氧化鋁母液中提取鎵的服務,相關技術已覆蓋國內絕大多數的生產線,市場佔有率在70%以上。”

但是在之後7月9日回覆交易所關注函時公司卻表示,“公司提鎵技術與半導體行業無直接關係,提鎵領域下游客戶通過公司吸附分離材料提取的鎵爲4N鎵,國內外精稼企業提純至5N或更高純稼,其下游再製成氮化鎵、砷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公司提鎵技術不直接應用於半導體行業。”

也就是說,公司的提取技術只能幫客戶提取較粗的4N鎵,這個並不能直接用於製造半導體,中間還需要經過其他企業的提純技術。

交易所認爲,“公司未準確描述公司提鎵技術相關業務與半導體行業的關係”。

四天後,2021年6月22日,公司又組織了一次特定對象調研活動,在交流過程中,在投資者問到“公司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業務開展情況如何”時,公司的回覆內容又出現了問題。

公司在回覆中稱:

1、“在生命科學領域,公司生物大分子純化軟膠用於抗體血液製品純化 等,是國內唯一可替代國外壟斷產品的品種”

2、“軟膠部分產品如微載體已用於滅活路線純化並服務於XG疫苗領域”。

公司此後在回覆交易所關注函時則表示:

1、“公司生物大分子純化材料包含軟膠、硬膠2大體系,有20個系列約80個品種,其中微載體(LX-MC-dex1) 等5項產品在不同時期內屬於國內唯一可替代國外壟斷產品品種,其它已有品種的大分子純化材料在替代國外壟斷方面不具備唯一性”。

2、公司微載體產品2020年、2021年1-3月處於送樣測試階段,未產生商業化訂單,未取得銷售,截至公告日(7月9日)二季度發貨和在手訂單合計 約爲1169萬元,該業務短期內對公司經營業績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交易所認爲:

1、公司關於生物大分子純化軟膠產品屬於“國內唯一可替代國外壟斷產品的品種”相關表述不準確。

2、未充分說明微載體產品的業務實際情況。(訂單比例較低,短期影響有限,公司風險提示不足)。

投資者交流活動每天都在進行,很多上市公司都在違規邊緣試探,這也是沒辦法,IR們如果只是機械地就已公告內容進行交流肯定是機構和領導都不滿意的,但是如何在合規中更多地傳播公司價值,並不容易做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