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下攝像頭的概念熱了兩年,到現在真正實現量產的還是隻有一家。

7月27日,中興手機發布了第二代的屏下攝像頭手機Axon 30。這款機型吸取了上一代的教訓,在技術、芯片、像素等幾方面做了大刀闊斧的調整,成像效果相比上一代有了相應的提升。

但很快,屏下攝像頭的比拼將不會那麼孤獨。有消息稱,接下來OPPO、小米、三星。榮耀都會有搭載屏下攝像頭技術的機型推出,包括小米MIX 4、三星Galaxy Z Fold3等。

在此之前,屏下攝像頭一直是褒貶不一的創新方向。一方面,前置攝像頭的存在確實造成了一定遮擋的問題,不管學習、玩遊戲、導航還是看視頻,全面屏肯定是更舒適的體驗。

但某種程度上說,全面屏或許並不是一個感知力很強的賣點——要忽略前置攝像頭的遮擋不難,但爲了所謂的全面屏體驗,卻需要去犧牲前置攝像頭的拍攝效果,對於廠商來說,還需要爲了這個小小的區域,去堆更多的料,產生更高的成本。

在此之前,手機廠商嘗試過很多種的全面屏折中方案。比如水滴屏、劉海屏、挖孔屏等等,或者各種“自欺欺人”式的升降式攝像頭,以及調整屏佔比的方式讓屏更接近於 “全面”。不過這些或許都是差強人意的實踐,並非真正的全面屏,有些反而還衍生了結構性的問題。

接下來,卷無可卷的手機廠商終於步調一致,屏下攝像頭的軍備競賽要開始了。攔在屏下攝像面前的大山

屏下攝像頭的困難是,顯示與拍攝存在天然的矛盾。

屏下區域在不拍照的時候需要保持正常顯示,而到了拍照的時候,這個區域就需要恢復透明。“你要拍攝越好看像素就要越高,但像素越高透光性就下來了,怎麼在中間找到平衡,是很困難的”,中興通訊副總裁張雷在接受36氪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

爲了這個小小區域的完美,手機廠商以及上游的供應商花費了很多精力,去消解掉這塊屏幕對於拍攝效果的影響。

進光量不足的問題用堆料就可以解決。在正常光線的情況下,屏幕的透光率足夠,要重點功突破的場景,一個是偏暗的場景,另外一個是背部有點光源或者面光源的情況,這些都會導致拍攝時進光量不足或者不均勻。據張雷介紹,爲了增加感光量,中興這次選擇更大像素的前置攝像頭,以及比上一代更透明的材質。

這些還不夠。進光量充足,經過屏幕也會發生折射,拍攝效果會出現霧化、眩光的情況。而這些很難靠改變硬件去調整,需要廠商動用了各種各樣的算法去抵消。

Axon30

還有很多問題是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屏下攝像頭機型當中,屏幕被分爲常規顯示區和屏下顯示區,而經過長時間使用/高溫環境使用,兩個區域屏幕衰減度會出現不一樣的衰減速度,這也將導致區域之間的色差明顯。張雷表示,中興此次也和芯片廠家增加了智能像素增強的算法,在不同的溫度、使用時長下對兩個區域做補償,保證在色彩、亮度上的一致。

整體來看,目前屏下技術大致是兩個方向,中興的兩款手機選擇的是直屏的屏下攝像頭方案,小米在內的其他廠商則探索的是曲面屏的方案。

後者是更難的方案。柔性曲面屏和直屏的差別在最底層,直屏採用的是基板玻璃,柔性曲面屏需要彎折,用的是PI的基材。PI基材的透光性比基板玻璃更弱,而且會導致照片發黃,畫質損失,這意味着採用曲面屏的廠商,後續還需要在此繼續做更多關於發黃的算法補償。

爲了達到提高拍攝功能,手機廠商從材料、像素和算法等方面着手改進,這也拉高了整體的成本。

以中興爲例,去年中興第一款屏下攝像頭機型Axon 20售價不過2200元,其中整塊屏幕的成本就接近總成本的一半。據36氪瞭解,今年Axon30的方案整體的成本比去年高得多。這背後當然也疊加了缺芯的影響,但主要還是因爲,屏下攝像頭的整體的量產還沒有到完全成熟的階段,後續如果其他手機廠商應用,早期還會是旗艦手機的專屬。

但好消息是,產業鏈整體的良率已經在提升當中。中興的方案來自維信諾,張雷表示,去年中興在做Axon 20的時候,量產過程中就出現了大量問題,良率一開始只有5%,但不到一年的時間良率已經能到90%以上。後續如果主流廠商能把整體的出貨量帶起來,降低成本是意料之內的。屏下攝像頭的代價

不過,在屏下攝像頭在真正達到和普通挖孔屏一樣的拍攝效果之前,主流機型應用這種配置也存在一定風險的。尤其是在手機廠商都在拼拍攝能力的時候,屏下攝像頭機型無疑是自斷雙臂,過濾掉了一部分關注拍照的用戶需求。

其次,目前的屏下攝像頭只解決了拍照的問題,拍攝還沒有完善。相比屏下拍照,屏下拍視頻纔是難度更大的問題所在。

另外,屏下攝像頭的存在在當下也反過來限制了屏幕表現。從去年開始,很多旗艦機型已經上了2K的顯示效果,而目前屏下攝像頭暫時只能達到1080p的顯示,距離挖孔屏的方案的屏幕顯示還有一定的追趕距離。如果屏下攝像頭會是接下來旗艦手機的賣點之一,那屏幕也是不可缺位的。

現在的屏下攝像頭方案也還沒有做到真正的“隱身”。以現在量產速度最快的維信諾爲例,方案是把屏幕分成了上下兩部分,在需要露出攝像頭的部分採用了透明導電層等新型材料,其他部分則是原來的結構。這種拼貼式的結構也製造了一定的“紗窗效應”,在亮度不足的環境還是可以看到一小塊方形的變色區域,熄屏的時候下傾斜屏幕也可以看到這片紗窗。就算量產了兩代機型的中興,這一問題也未能完全解決。

這種情況下,屏下的攝像頭似乎不是隱身,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vivo和魅族此前提交的專利也是這種拼貼結構的思路。小米此前發佈的專利則嘗試用像素排布的方式解決問題,屏幕更加一體化,讓光線從子像素的間隙區域透過。不過這些設想能不能落地,還要看小米後續的機型應用。

總而言之,在解決好顯示功能和拍攝功能之前,屏下攝像頭的創新是有代價的。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屏下攝像或許和摺疊屏一樣,都還算不上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大衆產品。

延伸閱讀:《焦點分析丨小米中興齊發“全面屏”,屏下攝像頭專利戰打響》

【end】

來源:36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