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和4月,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用炸藥和推土機破壞了伊拉克多處古蹟。有着兩千多年曆史的世界遺產哈特拉古城遺址多處雕像和建築被毀,此後遭受着建築坍塌、非法挖掘以及惡意搶劫等種種威脅的折磨,至今仍處於《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中。而有着三千多年曆史的候選世界遺產尼姆魯德古城幾乎被夷爲平地。

各種威脅因素可能會嚴重破壞世界遺產的“突出價值”,導致它們面臨除名風險,就如英國利物浦海上商城就在2021年7月“被罰下場”。

過半世界遺產都被報告遭遇威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中心(WHC)每年都會對世界遺產的保護狀態進行報告,會指出當年受威脅的世遺情況。1979至2021這43年來,一共有574處世遺被點名,是全球世界遺產的50.4%。

其中,非洲幾內亞和科特瓦迪共有的寧巴山自然保護區是上榜最多的世遺,共有34年出現在報告上。

由於是兩國共有財產,管理並不容易,偷獵問題得不到很好的遏制。除此以外,寧巴山還蘊含着豐富的礦石資源,採礦活動成爲長期威脅。

世界遺產中心把82項具體威脅因素歸爲了13大類,經統計,全球世遺面臨保護困境主要是因爲制度設計和管理的缺憾,78%的受威脅世遺都受這類因素影響。這類威脅主要包括制度設計不完善,監管力度不足,財政、法律、人才保障不充足等問題。

除開管理和制度因素,各地世遺遭遇的風險類型也有所不同。總的來說,“開發建設”類型主要威脅亞、歐、北美洲,非、北美和大洋洲則受到“生物資源開發”的影響,而涉及非法暴力的“其他人類活動”因素更多發生在亞、非洲。

這意味着,歐美等較發達地區的世遺更多因爲發展過度而受害。這些地區的高樓大廈處處進軍,有的侵佔遺產緩衝區,乃至破壞世界遺產的完整景觀。剛被除名的“前世界遺產”英國利物浦海上商城的天際線就是被大量新建築破壞。

而中東、非洲等地世遺則易遭遇戰亂等不穩定發展因素的威脅,敘利亞6處世遺都因內戰變得搖搖欲墜,自2013年起全被列入《瀕危名錄》。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瀕危自然遺產地也因爲戰亂遭遇嚴重的偷獵危機,生物多樣性和數量都嚴重減損。

中國世遺保護需要注意旅遊業影響

今年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申遺成功,中國迎來了第56處世界遺產。但殘酷的是,根據《世界遺產保護狀況(State of conservation of properties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報告,我國一半世遺都遭遇威脅。

從《保護狀況》報告數據看,西藏布達拉宮是我國受威脅最多的世遺,上榜17年,共受到了95次威脅。最新的2021年報告依然點名布達拉宮,指出它監測、預警、管理和執行能力仍有提升空間,需要解決核心區和緩衝區內現代建築的影響和遊客對朝聖氛圍的干擾。

布達拉宮乃至中國世遺的問題和亞洲世遺整體面臨的問題是相似的。我們聚焦到受威脅數量前九的中國世界遺產後,發現兩大嚴重威脅依然是管理制度問題和城市開發建設的問題。但旅遊業的影響也值得重視,在統計的威脅累計次數中,這些中國世界遺產已經報告了51次旅遊業相關威脅。旅客過載、亂建旅遊設施以及過分商業化……這些旅遊業問題都曾被世界遺產委員會指出批評。1998年時,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電梯、索道因建設的不合理被認爲“對遺產的美學價值產生巨大影響”;到了2019年,旅遊業的影響依然被列爲威脅因素,《保護狀況》報告表示該處遺產需要繼續減少纜車、電梯和電氣鐵路的負面影響,謹慎規劃景區道路,以及修改每年客流量限制規劃。

來源:澎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