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賽場輸贏 這屆奧運觀衆更理性

東京奧運會開賽至今,中國隊以驕人的成績暫列金牌榜第一位。中國健兒得金牌的時候大家當然高興,但也免不了會遇到成績不盡人意的時候。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屆奧運會上,當中國運動員輸掉比賽時,我們看到的苛責與批評少了,相反,鼓勵和安慰多了。

舉個例子,北京時間7月26日晚間,在東京奧運會乒乓球混雙決賽中,中國選手許昕、劉詩雯在開局形勢佔優的情況下,被日本組合水谷隼、伊藤美誠翻盤,最終3:4惜敗,無緣乒乓球首金,這也是中國乒乓球隊自2004年雅典奧運會後,17年來首次在奧運會上丟掉金牌。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許昕將輸球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劉詩雯則幾次落淚,哭着說“對不起大家”。

這個時候,我們沒有聽到指責的聲音,相反,在網上,#劉詩雯哭了#、#無論結果你們都是中國驕傲#等多個話題衝上熱搜。在劉詩雯的微博下,不少網友給她留言說:“詩雯不哭,你的眼淚是珍珠......”“在14億中國人心裏,你們是永遠的第一!”還有網友理性分析稱:“大家不要覺得金牌理所應當是我們的,混雙日本水平也很高,真的很難。每一場比賽,運動員都有好好拼,就算是銀牌,也永遠是我們的驕傲!”這條評論獲得了17萬網友的點贊。

類似這樣沒有獲得金牌、但依然得到鼓勵的暖心場面還有很多。比如,在賽艇男子雙人雙槳比賽中獲得銅牌的中國組合張亮/劉治宇,被網友稱讚爲“新的突破更讓人期待”。

再比如,在男子100米仰泳決賽中,帶病參賽的中國選手徐嘉餘拼盡全力奪得第五名,刷新了今年個人最好成績,同樣收穫了網友的點贊。

還有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女排,雖然在小組賽的前幾場比賽中接連失利,最終無緣八強,但網上大多是溫暖的祝福和專業的失利分析,並沒有過多的指責。

以上這些例子都說明,這屆奧運會開賽以來,越來越多的觀衆不再唯金牌論、唯成績論了。即便是對於被淘汰或者在賽場上有失誤的選手,只要選手盡力了,大家也都會以稱讚和安慰爲主。這體現了國人的一種寬容和理性的心態。

曾幾何時 很多人不能接受中國選手的失利

然而,這種心態上的轉變並不容易。曾幾何時,在奧運會乃至所有世界各大體育賽事上,很多人只能接受中國隊獲勝,不能接受失敗,失敗的運動員不僅得不到鼓勵,甚至可能會遭到攻擊和謾罵。

這裏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們把時間倒回到30多年前,1985年,中國男足第三次向世界盃決賽圈發起衝擊,當年5月19日,中國隊在北京主場對陣香港隊,只要戰平就可小組出線,結果卻以1-2失利。

由於痛失進軍1986年世界盃的絕佳機會,比賽結束後,現場約8萬名球迷痛哭流涕,他們圍堵雙方球員、砸爛公共設施,史稱“中國足球519事件”。不僅如此,賽後,時任國足主帥的曾雪麟還收到了球迷寄來的臭襪子、麻繩和鞋帶。時隔多年回憶起往事,老人家說,“我的人生有兩大痛苦,一個是愛人的去世,一個就是‘5•19事件’。”

有類似遭遇的還有“中國體操王子”李寧,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李寧一人獨得三枚金牌。但在四年之後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帶傷出戰的李寧慘敗而歸,嘲諷聲和叫罵聲隨之撲面而來,有人甚至給他寄去了刀片和繩子,希望他以死謝罪。之後,李寧選擇了退役,轉型做了一名商人。

其實,即便在這屆東京奧運會上,也有個別不理智的人在網上對沒有拿到金牌的中國選手指手畫腳,但和幾十年前相比,這樣的人已經少了很多,絕大多數觀衆都越來越理智,越來越成熟,這無疑是一種進步。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國人這種心態上的變化,可能始於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那一年,中國代表團穩居金牌榜的首位,極大地滿足了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也正是從那屆奧運會起,很多中國人從“唯金牌論”中解脫了出來,開始更深入、更立體地感知奧運會的魅力。

那些與金牌無關的奧運動人瞬間

事實上,在歷屆奧運會上,都有很多動人的瞬間與金牌甚至與獎牌無關。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經典場景:在2016年裏約奧運會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中,中國選手傅園慧以58秒95的個人最好成績晉級決賽。在賽後採訪中,她喜出望外,稱自己“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

儘管傅園慧最終沒有奪得冠軍,但生動活潑的表情和率真幽默的表達讓她一夜成名,走紅網絡,成爲里約奧運會最具人氣的運動員之一,她還因此當選了2016“中國90後十大影響力人物”。

沒有獲得金牌的傅園慧,真正打動人的地方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是在取得個人最好成績時,她發自內心的那種開心。我們說,“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是和對手競爭而言的,但從某種程度上講,超越自我其實更重要。

在這屆東京奧運會上,也有一個和金牌無關的動人瞬間。7月25號,46歲的烏茲別克斯坦體操名將丘索維金娜無緣跳馬決賽,但這位“媽媽級”選手卻收穫了全場熱烈的掌聲,掌聲縈繞在體操館的穹頂下,久久沒有停止。很多中國網友也紛紛在網上留言,敬佩這位英雄母親對兒子和對體操深沉的愛。

說起丘索維金娜,很多年輕觀衆可能並不熟悉,這裏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1992年,丘索維金娜曾以獨聯體運動員的身份參賽,後來代表烏茲別克斯坦出戰。2002年,她3歲的兒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之後她變賣家產、瘋狂參賽,希望通過比賽獎金來供兒子治病。

爲了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醫療條件,丘索維金娜將國籍轉爲德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她奪得了女子跳馬銀牌,回報了德國對她的幫助。後來,她又恢復了烏茲別克斯坦國籍,至今一共參加了八屆奧運會,堪稱傳奇。她曾對兒子說:“你未痊癒,我不敢老”,這句話感動了無數人。

我們不“唯金牌論”,但也不會丟掉求勝的心!

很多年之後,我們或許已經不記得一些金牌得主了,但奧運賽場上的這些經典瞬間相信還會被人津津樂道。畢竟,奧運會是一個真正的大舞臺,它向世界所展示的東西,遠比金牌和輸贏更豐富。當然了,我們不是說金牌就不重要了,金牌當然重要,它是運動員職業生涯中最高榮譽的象徵,也是全國人民的殷切期盼。因此,我們不“唯金牌論”,但我們也不會丟掉求勝的心。或許,這纔是一個國家的體育文化走向成熟的表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