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資深粉絲揭祕飯圈亂象:藝人經濟公司慫恿粉絲互撕

半月談評論員許小丹

當前,爲營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網環境、加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由中央網信辦啓動的“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正在深入推進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段時間以來,雲集了衆多青少年的“飯圈”亂象不斷, 成爲一大治理難題,原因何在?問題根源在於偶像經濟的失管失控,飯圈文化的源頭遭到資本污染且缺乏監督治理。多次治理仍泥沙俱下的背後,是頑固的流量經濟邏輯在作祟。

不久前,《青春有你3》曝出粉絲瘋狂倒奶打投應援事件。專家指出,粉絲的這種瘋狂行爲雖因偶像而起,其背後卻是選秀節目中的資本運作,粉絲花錢帶來的利益一部分流向平臺,一部分流向廣告商。

近年來,資本操弄的選秀節目藉助電視臺、互聯網的威力,在大量吸引眼球的同時打造“流量明星”,並聯手品牌贊助商實現注意力資源變現。這種套路的“成功之道”在於,既火了“偶像”,讓大量粉絲羣體體驗了“養成系追星”的快樂;又火了品牌,讓品牌贊助商在飯圈打投推高的數據中獲得真金白銀的收入,可謂一石二鳥。

自“倒奶投票”事件之後,偶像經濟過度依賴飯圈青少年、通過畸形飯圈互撕等手段收割大衆注意力資源紅利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暴露,選秀節目被管控。但是,資本操弄的偶像經濟裹挾飯圈青少年、肆意收割注意力經濟紅利,甚至不斷越出道德法律紅線的問題,卻遲遲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任何產業的發展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都不能無視社會效益,偶像經濟也不例外。飯圈粉絲是以青少年爲主體,飯圈“亂象”表面上看是大量青少年追星行爲造成的,但究其根源,是資本逐利偶像經濟的脫繮失控。如果不對這一產業發展模式進行有效監督治理,僅就飯圈亂象進行管控,難以產生長期效果。

另外,單純針對飯圈青少年行爲開展治理,容易引發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又來對粉絲行爲指手劃腳”“喜歡一個明星有錯嗎?一有情況就拿飯圈說事,粉絲做公益的事兒怎麼不見你們提。”當前,每當刷到主流媒體對飯圈亂象的評點、指責,不少飯圈青少年流露的常常是這樣的委屈。不少飯圈青少年覺得對偶像“喜歡”是個人行爲,掏的是自己的腰包,別人管不着。

但恰恰是,飯圈青少年看似個人行動的背後,實際上是受人引導而實施的“從衆”行爲,有資本之手在上下操弄。我們不能坐視青少年被偶像經濟深度綁架,價值觀被少數“大粉”和劣質偶像帶歪,更不能坐視偶像經濟長期野蠻生長,通過“互撕互黑”搏眼球賺流量,操弄網絡輿論、收割注意力經濟紅利。

人們欣喜地看到,中央網信辦在今年開展飯圈亂象治理專項行動時已提出重點打擊五類飯圈亂象行爲,其中對極盡“誘導”“鼓動”之能事的惡意營銷賬號、職業黑粉等已經有了足夠的重視,對其加大治理力度、精準打擊已經成爲行動目標。我們有理由期待,當偶像經濟亂象背後的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粉絲羣體擺脫偶像經濟的深度綁架,飯圈文化才能向上、向善,成爲欣欣向榮的文化風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