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厦门部分市民

正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

还有许多医护人员

火速集结紧急驰援核酸检测一线

小区封闭不封心居家隔离不隔爱

白衣逆行不独行 守望相助感动多

跟着日报君的镜头

一起去厦门封闭管理小区

和核酸检测采样现场看看

感受厦门人抗疫的感人故事

源泉山庄A区

居民守望相助打通“最后100米”

业主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

打通网购物资进入小区的“最后100米”

住在附近的厦航飞行员也来帮忙

昨天

记者探访实行封闭管理的源泉山庄A区

这里的居民守望相助

现场井然有序

业主自发组建志愿队

物资进入小区,如何送到居民手中?源泉山庄A区物业经理卞伟介绍说,

小区居民组成志愿者队伍

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0点

每两小时轮班一次

每班有5-6名志愿者为邻居们服务

“我们现在已经把整个环节理顺了,

先由快递小哥在包装袋上

写好居民楼栋信息,

再由小区外的志愿者

用手推车把物资送进来,

随后,

小区内的志愿者会先在楼下分拣,

放在相应的楼栋。”

卞伟说,运送物资的每个环节都注意消毒,确保科学防控、井然有序。

令卞伟感动的是,志愿者队伍由业主自发成立,短短两天,就已经聚集了70多位志愿者。

志愿者马俊豪是居住在附近的厦航飞行员。他穿着拖鞋的细节引起记者注意——原来,马俊豪是昨天中午得知这里需要志愿者的消息,刚吃完午饭的他,没来得及换鞋就跑了过来。“我当时也没多想,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记者了解到,厦航有多位飞行员加入到源泉山庄A区的志愿服务中。

爱心店家送来暖心奶茶

临近傍晚

快递和外卖多了起来

这时

一位外卖小哥

拎了一大袋饮品走了过来

“瑞景有家奶茶店托我送奶茶给志愿者,

你们辛苦了!”

袋里还附着一张纸

上面写着:

“风雨同舟,我们同行。

在逆风飞翔的路上,

也请各位保护好自己。”

“这份鼓励很温暖!”志愿者、厦航飞行学员林亚强特地将字条拍了下来,他说,会发给伙伴们,分享这份感动。

记者根据包装袋上的店名联系上奶茶店合伙人官女士。“我们店就在小区附近,通过朋友了解到疫情以来,志愿者十分辛苦,希望为防疫工作尽点爱心。”官女士说,他们一早开店就做了全面消毒,忙碌间隙,特别为志愿者做了20杯店里的招牌饮品。“那张字条,也表达了我们的心声。接下来,我们还想多送几个点。”

前埔社区前埔社

封闭第一天 生活温暖有序

有人临产、有人要换药、

有人要打胰岛素……

在实施封闭管理的

莲前街道前埔社区前埔社

居民们互助互帮

相关部门迅速反应、做好保障

及时解决居民的各种突发问题

合力处理居民各种临时状况

“我老婆超出预产期4天了,

感觉要生了!”

昨日下午3:40

前埔社3号口

居民林先生急匆匆赶来向志愿者求助

前来支援的鹭江街道大同社区工作者张学峥听到后,立即上报情况。随后,前埔社区工作人员帮忙拨打120,告知详细情况。

考虑到居住地情况特殊,志愿者特别提醒林先生,生产所需物品要一次性带全。这时,着急的林先生才想起来,还有待产包和一些行李放在他的车后厢,车子停在路边了。于是,张学峥和同事陈薇主动帮忙,拿着林先生的车钥匙到车上去取物品。

“还有重要的资料在车座上。”因为太紧张,林先生忘了社保卡等物品都放在包里。此时刚从后备厢把尿布、脸盆和衣服等物品取出来,走到一半路的张学峥和陈薇又折回去拿。

看着家属跟着紧张,她们十分理解地说道,“我们多走点路没事,能够帮助到居民就好。”当120救护车赶到现场后,她们又帮忙拎行李到车上。看着孕妇安全上车,她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同一时段,还有一辆120救护车停在前埔社2号口。值守路口的工作人员介绍,有居民手臂受伤要换药,医护人员正上门进行处理。

记者了解到,为了第一时间解决居民生活所需和遇到的问题,前埔社区专门开通了热线电话,让居民有事及时反映。值守路口的志愿者接到居民求助信息,会第一时间发送到专门的支援微信群,居民的反映都很快得到处理。

环卫工组成保洁消杀志愿队

从1号口望向村里,一抹熟悉的橙色映入眼帘。原来,前埔社居住有不少环卫工人。因为居住地进行封闭式管理,他们不能出来工作。

可他们并没有闲下来

而是自发组成了临时志愿者队伍

负责自己“家”的清扫工作。

目前这支志愿队伍

一天进行4次垃圾装袋处理

前埔社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用大爱展现了自己就是厦门的一分子。记者了解到,居住在这里的党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等人员发挥所长,组成了物资保障志愿队等四支队伍,以自己的方式守护家园。

社区工作者舍小家护大家

昨日下午3时许

位于前村埔路的前埔社1号口

记者来到现场便看到不少红马甲忙碌着

其中,有一个人比较特别,脖子上还戴着耳麦。她叫林惠敏,是莲前街道前埔社区工作者。“戴上耳麦,看说话能不能大声一点,让他们听得到我说什么。”因为连续两个晚上基本没睡觉,忙个不停的林惠敏嗓子哑了。

听到林惠敏沙哑的声音,一旁的志愿者黄艺清不禁红了眼眶。黄艺清是滨海街道黄厝社区工作人员,为了能在特殊时刻尽自己一份力,她一大早赶到前埔社支援。“早上6点多就到了,帮忙维持秩序,安抚居民情绪。”这几天,她也几乎是连轴转,前两天她到前埔西社区支援,在核酸检测采样点负责信息录入工作,昨天接到任务又转战前埔社。

“我们都是一家人,有困难就得一起帮!”采访过程中,黄艺清眼神总是望着测温点,尽心守着自己的责任田。除了黄艺清,现场还有同样来自滨海街道的近10名志愿者。

核酸检测技师赵元勋

不眠不休奋战34个小时

8月1日凌晨2点,赵元勋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倒头便睡。

在此之前

他已连续奋战34个小时

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新冠病毒核酸城市检测基地的同事们

一起加班加点

完成了8000多管核酸检测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核酸检测结果,核酸检测技师们在实验室连续奋战。(受访者 供图)

7月30日,厦门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冠病毒核酸城市检测基地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实验室24小时运转。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核酸检测结果,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调派40多位具备PCR上岗证的专业人员,全副武装在实验室全天24小时不停歇地进行检测。基地副主任技师赵元勋作为负责人之一,肩负培训实战经验较少的支援人员的重任,同时还要紧跟检测进程。普通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倒,他和几位负责人则是三班都要紧盯着。“我们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既不能出现纰漏,又要保证检测速度,尽早发报告。尤其是7月31日凌晨2点到4点,短短2个小时内有3200管标本送达。这个时段恰好是人最疲劳的时候,我们更需要集中精神,细致做好每一份样本的检测工作。”

核酸检测技师们在实验室连续奋战。(受访者 供图)

不眠不休奋战34个小时,赵元勋声音都沙哑了。女儿担心他,给他打电话,“爸爸,都两天了你怎么还不回来?你的身体受得了吗?”他安慰女儿,“快了,剩下这些做完我就回家。”

昨天,赵元勋终于躺在了床上。然而,电话铃声不断,有沟通协调工作的,有外地亲友问询的。有些亲戚朋友在福州,很关心厦门的疫情,

赵元勋总是告诉他们

“厦门的疫情防控反应迅速、措施到位

百姓配合度高,

大家很辛苦,但没人抱怨。

战胜疫情,我们一定行!”

市民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复旦中山医师宋乐

9岁女儿写《我的爸爸》

让人红了眼眶

“这就是我的爸爸——

一个平凡的医护人员,

在不平凡的岗位默默无闻地付出……”

昨日

一篇9岁小学生作文《我的爸爸》

在厦门抗疫一线流传开

有人点赞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

有人则被孩子的懂事感动

写这篇作文的是上海某校3年级学生的宋晨涵,她的爸爸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派驻厦门医院老年病科的医师宋乐。7月30日晚,宋乐收到医院通知报名支援核酸检测排查工作的消息,他第一时间报名。7月31日早晨6点,他与同事一行14人到槟榔中学检测点执行核酸检测工作。女儿晨涵在作文中这样写道:“爸爸都来不及给我们打个电话,就匆忙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好久都没有他的消息,我们全家都很担心他。”

深夜,妻子给宋乐发来这篇名为《我的爸爸》的作文。宋乐一读,便有些哽咽。“他衣服的胸口怎么变成深蓝色了呢?仔细一看,原来是衣服都湿透了,像被大雨淋过一样……脸上被N95口罩压得印上了深深的痕迹……”女儿晨涵通过照片观察,分析爸爸的工作状态。确实,宋乐所在医护组人员,从上午9点一直检测到下午2点,才陆续被下一批医护人员换下。脱下防护服和口罩,宋乐全身都湿透了,脸也因闷热涨得通红,那张照片正是那时拍下的。

宋乐结束工作后,拍照给女儿

“我想我长大以后也要像爸爸一样,做一名医护人员,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奋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晨涵在作文的末尾,用坚定的口吻写了这么一句,让不少在网上看到此文的一线医护人员动容。

在接受采访时,宋乐告诉记者,作文是女儿学校布置的暑期作业,女儿写作文向来让他和妻子头疼,这次难得初稿令他“满意”,更令他欣慰的是女儿的懂事。

万众一心 互助奉献

感谢所有

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也感谢努力配合疫情防控的每一个人

疫情尚未结束

大家一定要毫不放松

做好个人防护!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 记者:林露虹 吴燕如 张玉榕 楚燕 柯恺筠 通讯员:张世阳 李欣 洪于蕙 钟怡 摄影/摄像:林铭鸿 许秋珩 蓝齐 杨启翔

编辑:罗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来源:厦门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