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8月2日早上,南京市雨花臺區閱城國際花園小區,90後張蘇豪收到一封加拿大快件,外包裝上的“包裹拆卸指南”引起他的注意。順着提示文,掃描二維碼,消毒時間、消毒方式、消毒地址等信息逐一顯示在屏幕上。“人有蘇康碼,貨有‘安全碼’。”張蘇豪咔咔拍照,曬在朋友圈。

這個“安全碼”,出自全市首個區級郵快件監管倉。對所有進入雨花臺區的,來自國外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的郵快件,進行全面核酸檢測及消殺,這是雨花臺區交通運輸局加強境外郵快件核酸檢測消殺的創新之舉。

中午11時,豔陽高照。聯邦快遞員工唐懷斌駕車來到雨花臺區郵快件集中監管倉,送交當日82件海外郵快件。他已是該監管倉的“老熟人”,從年初建倉至今,幾乎隔幾天就要來一趟。跟往常一樣,經過測溫、查碼後,車輛從專門入口進入消毒區,駐守在監管倉的小行醫院專職衛健人員先對車輛整體消毒,隨後清點卸貨、貼上編號。

記者在現場看到,360平方米的監管倉裏,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各自獨立、劃分清晰,人流、物流兩個通道,按照黃色、藍色流線嚴格運轉。檢測間裏,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對每件貨物逐一取樣;消殺室內,兩臺自動消殺設備轟鳴運轉,“流水線”進行超霧消殺。“從第一臺機器取出,到送進第二臺機器前,有一個‘翻面’的動作。”小行醫院公共衛生科主任韓飛說,通過冷鏈隧道式全方位消殺,正是爲了不留一絲死角。

經過檢測、消殺後,所有郵快件被送進兩間清潔郵件倉儲區。擦乾消殺液體,靜置24小時,待郵件外包裝核酸檢測結果出爐,沒有問題的貨物,將會貼上“暖心指南”,平穩出庫。“以聯邦這批郵快件爲例,下午兩點採樣,四點送檢,明早9點前出結果,最晚十點就可以出庫。”韓飛說。

“分秒必爭”,不僅是在消殺、檢測環節,還體現在監管倉的改造、落地過程。彼時,經過周密排查,雨花臺區全域共有229個快遞網點,系來自18家快遞公司的分支機構。其中,來自海外的郵快件主要經由中國郵政、聯邦快遞、DHL等幾家國際郵快件業務公司運輸投遞。調查中,雨花臺區交通運輸局發現,企業雖然執行了外包裝消殺工作,但外包裝核酸檢測工作亟待完善。“消殺到不到位,沒有形成閉環。”區交通運輸局運輸管理署負責人邵益新說。

問題清單就是行動指南!根據南京市把牢“十個關口”的要求,雨花臺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立即啓動建設監管倉,同步建立工作體系,成立由區交運、衛健委、運營單位爲主體的工作專班,確保集中監管早一點實現、郵快件關口早一點抓牢。看硬件,專班工作人員電話採購、下午訂貨,當晚就已到貨;看軟件,區內企業江蘇洛堯智慧通信科技公司連夜定製“監管倉智慧管理軟件”,從快遞員車牌號、手機號,到郵快件消殺檢測全流程、最終出庫等,實現“數字化可追溯”,貨主掃一掃外包裝上的二維碼,即可掌握郵快件消殺檢測的全流程……僅一週時間,雨花臺區郵快件集中監管倉正式“開倉”,自此,來到雨花臺區的相關郵快件都有了“安全碼”。

統計顯示,自監管倉建成投用至2日下午2點,累計“接單”7782件;自20日南京祿口機場疫情發生以來,監管倉已消殺、檢測郵快件270件,所有郵快件檢測結果均爲陰性。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周敏 王世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