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好吃的瓜,当属西瓜。按照江浙一带的老说法,立秋前后要吃西瓜,原因是立秋过后的西瓜不仅产量下滑,品质也逐渐变劣,错过了这个当口,就要等明年才能再享受那一口淡红蜜汁的清凉了。

媒体曾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瓜国。此前根据今年五一小长假数据,上海人吃瓜比例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上海人吃瓜比例占全国首位 @央视网微博 截图事实上,上海人对西瓜的热情是有历史的。1918年上海小报《笑舞台》上有文章提到:“甲曰:春花秋月最足动人,夏日以何者为最?乙曰:西瓜!”不止于此,1934年《申报》一篇科普文更是直呼“夏季水果,王的西瓜”!

1926年上海新华书局推销小说《清宫十二朝演义》,借西瓜幌子吸引阅报者目光,还亮出了“吃西瓜可以解渴,看小说可以避暑”这一有趣标语

1914年《时报》新闻漫画里的运西瓜船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生活精致的老上海中产阶级,一贯是很重视西瓜正宗与否的。1947年盛夏,化名“小文”的上海作家在一篇随笔里感慨:西瓜“这口福仅是江南人的”!“小文”对西瓜的品相极为挑剔,对于市面上的“杂瓜”甚是不满:“在异乡,这些黑皮红瓤下劣的瓜种,也视为珍贵的了。”由此她内心更加想念上海故园,想念家乡“青皮白肉蝴蝶子的雪瓤西瓜”。

1929年《新闻报》广告漫画“吃西瓜”有钱人有细致的挑拣,普通上海民众也能尽己所能发掘出一堆西瓜里的极品。挑瓜是很有门道的。1928年,面向普通民众的《上海常识》杂志发表了小贴士《吃西瓜》,作者贡献出了他分辨西瓜生熟的窍门:第一招是“看它的瓜蒂,若是凹进去很深的,这只瓜就是熟的”,第二招是“把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听它发出来的声音,若是木的,这只就是熟瓜”。

历史地看,西瓜对不少老上海普通百姓也不是能够随心享用的“贱物”,不少近代上海家庭还是难得有福气消受一只西瓜的。于是乎,精明的老上海人便会想法设法将每只西瓜每个部位的价值发挥到极致。1934年的一篇札记写道:“瓜子晒起来,瓜皮腌起来,消遣食品也有了,泡饭小菜也有了!”

老上海的贩夫如何叫卖西瓜?史料留存了生动的卖瓜“声景”。1947年《和平日报》上一篇散文的开篇记道:“西瓜要伐,雪瓤西瓜!”这篇文章还透露了两条有关近代上海瓜市的重要信息:其一,近代上海市面上销售的西瓜多半由浙江走水路运至十六铺码头,上海城附近各县的“本地瓜”仅占很小份额。据说那时每到暑天,十六铺码头就会“堆满了西瓜,其他水果黯然失色”。

1934年7月《申报》新闻摄影“西瓜大批到沪”浙江销往上海究竟来自何处?那时上海西瓜有前后两波供货。第一波瓜数量大,来自杭州,但品质稍次。第二波瓜以“马铃瓜”、“老虎瓤”居多,摘自嘉兴平湖,质量要略胜杭州瓜一筹;其二,老上海的西瓜销售局面很是多元,除却整只出售的水果店铺外,也随处可见面向黄包车夫、苦力等穷苦大众的“西瓜摊”,那里西瓜是切成小片叫卖的,让囊中羞涩的城市底层劳动者也有机会稍稍清凉消暑。

1934年黄埔江上成片结对的西瓜船

1934年苏州河靠泊小船上挑西瓜担子的贩夫海宁的“蜜瓤西瓜”也是老上海风靡一时的消夏绝品。所谓“蜜瓤西瓜”,其实就是那时海宁特产“雪团瓜”,据说这种瓜能带给懂行品尝者“味甘逾蜜,气香芳兰”的独特享受。由于上海市面上仿冒浙江优品瓜的杂瓜不计其数,1940年代平湖几家售瓜企业还联合展开“正品标记”行动,让正宗产自平湖的西瓜“个个印有标记”。

1941年上海销售平湖枕头瓜的广告

1944年上海金城西瓜行“新到平湖西瓜”广告与此同时,苏南各地的名品西瓜也有流入近代上海市场的,虽然数量不比浙瓜,但也在品质保证上下足了功夫。譬如1930年代上海天生恰记商行就发售产自江苏常熟王庄的老虎黄西瓜,为确保瓜品新鲜,该行每天都会派出专车前往常熟拉货,把甜美西瓜从田间地头直接搬上市民餐桌。

1940年代的“国产陵园西瓜”夏日吃西瓜的灵魂在于一个“凉”字,可以说西瓜是老上海市民阶层最经典的消夏伴侣。冷西瓜何处寻?老上海的“冰瓜”方式真可谓五花八门。1938年夏季,平湖西瓜公司在上海北苏州路设立代销点,既按担计价批发西瓜,也紧跟市场需求,提前冷冻好西瓜,以一元一只的较高价格出卖“冰西瓜”。

1930、1940年代,上海、北平等大都会的高级冷饮店也会利用新鲜西瓜制备一种广受欢迎的果汁饮品——“冰西瓜水”,具体做法是“成熟的西瓜剖开后,把肉心挖出去子,放在舂钵里捣出汁水,用布滤清,注于玻璃杯内,加冰糖与柠檬汁”。

颇为有趣的是,西瓜在近代上海国货运动盛行的岁月里也是“实力担当”,那时支持国货者认为冰激凌等冷饮侵犯中国经济主权,本地西瓜则是当仁不让的“中国冷饮”。1936年7月,《上海报》有文“提倡吃西瓜”,呼吁民众在日常冷饮消费时多多关注国产西瓜,避免冰激凌等外来冷饮过度挤压西瓜的市场。作者奋笔痛批冰激凌等西式冷饮对西瓜时令市场的挤占:“近年以来,人们对于消暑所需的食品,都改饮汽水、橘子水、冰激凌、果子露,尤其是有钱的人们,无论在交际场中或家庭之内,每饮必以汽水、冰激凌相进。而且这一类摩登的饮料,都是外人经营的商品,现在竟掠夺了西瓜的销售市场,以致西瓜售价大跌!”

1947年《前线日报》刊登的西瓜摊简笔画近代上海的西瓜从来没有华洋边界,寓居上海的西方人里大有酷爱西瓜的老饕,甚至不惜出高价收购精品西瓜。1937年发表在《大公报》的《漫谈上海的西瓜》一文介绍,近代上海出现了专门面向旅沪洋人售卖西瓜的贩子,让人啧啧称奇:“还有一般通英语的瓜贩,专门向各西人住宅及酒排间等兜售,此种营业虽没有中国人方面大,但利益却驾而上之,至少也得和中国人购买相差一倍!”

另外,老上海的西瓜田也不乏趣闻。1938年8月,《上海报》的一则琐谈半真半谑地提醒读者:“月明之夜,夜行者经瓜田旁,切戒弯腰跋履,有遭误枪之危险,盖瓜田李下,乌不可注意乎!”看来西瓜这口美味,人兽都很惦记呐!历史段子,我是没工夫具体查证了,再不出门瓜就要立秋了!

来源:澎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