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另一方面也爲個人信息保護帶來挑戰。

最近,紐約頻發個人信息被盜案的新聞見諸報端。其中指出,7月間,至少有8名華人受害!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班森賀7月連爆多宗身份盜竊案,至少八名華人受害,其中一名女子被騙逾10萬美元。

在受害者案例中,有人信用卡被盜刷、有人銀行存款被人用支票兌換、有人被假冒身份的人詐騙......

其實,多年來,華僑華人因個人信息被盜竊而引發的類似案例並不鮮見。

銀行卡被盜刷 歐洲多地僑胞受損失

今年初,一名讀者聯繫到西班牙聯合時報,稱自己的銀行卡中莫名其妙被倒扣上百歐。

這名受害者向記者表示,和她一樣銀行卡被盜刷的受害者有好幾十名,包括在西班牙各地、法國、德國的一些僑胞,這些受害僑胞被盜刷的單筆金額大約在400至500歐元之間,有僑胞被盜刷金額超過兩筆,損失達到上千歐元。

經記者多方瞭解,問題指向了信息泄露。

圖文無關

有僑胞向記者透露,此前在某網站上出現了一份廣告,雖然並不起眼,但是內部信息量卻非常恐怖。

同時,有微信羣友直接公佈了另外某外賣平臺上某公司的一張“客戶信息表格”。這份表格完全寫明瞭許多華人客戶所屬銀行的名稱、銀行卡信息等。

技術人員稱,很可能存在某平臺用戶信息被泄露後,一些不法分子使用技術手段牟利,使僑胞利益受損。

泄露銀行卡詳細信息屬於嚴重泄露個人隱私,再加上來自歐洲幾個國家的受害者們的損失高達上萬歐元,記者於是聯繫上幾名受害者,協助前往警察局備案。

身份信息被盜 華裔女子無辜欠債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2018年9月報道,馬來西亞一名華裔女子因同情微信網友遭遇,好心收留該網友,卻不慎被其盜用身份信息,謊稱兩人情侶並對外借錢,致使該女子無辜欠債。

該名女子通過微信羣組認識綽號爲阿壽的華裔男子,當時對方指自己身無分文,無處可去,想要在吉隆坡找工。她因同情對方遭遇,讓對方到其住家暫住。

“他每天都待在家裏遊手好閒,白喫白喝,最終我和室友在逼不得已下,纔買了機票把他送回家鄉。”

阿壽回去不久後,這名女事主便接到一名自稱奧斯卡的借債人信息,要求她償還2000令吉債務。由此,她才恍然大悟,其身份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遭對方盜用,自己間接成爲其擔保人。

馬華公共及服務部主任張天賜指出,這並非單一案例。截至當時,那一年共收到了6宗身份證被盜用的相關案例,損失高達13840令吉。

因身份信息被盜用 合法華商遭犯罪指控

據意大利歐聯通訊社此前報道,意大利華人因個人信息被盜用而纏身官司等事件並不少見。

意大利警方曾在打擊洗錢的行動中,搜查了分佈在佛羅倫薩、比薩和普拉託超過70多家的華人企業和華商住所,沒收了價值2500萬歐元的財物。警方還凍結了318家華商的資產,扣押了183輛汽車,查封了76處房產和396個銀行賬戶。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次事件中,華人身份被冒用、盜用的現象卻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有很多合法華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指控爲涉嫌非法匯款、洗黑錢,合法資產遭當局查封。

佛羅倫薩一位華商只因購買了一張機票身份外泄,從此他名下匯往中國的匯款源源不斷。當警方對他的資產出示查封令時,自己還矇在鼓裏,爲打官司,自己要花好多冤枉錢。

居住在普拉託的王先生常年居住在中國。爲了照顧病榻上的母親,他兩年多沒有回過意大利。這兩年期間,他名下匯往中國的匯款竟高達12萬多歐元,莫明其妙被當局扣押了汽車、凍結了賬戶和房產。

諸如此類,因個人身份信息被盜用而遭受財產損失、惹官司纏身的案例數不勝數。小僑此前就接到境外詐騙電話,對方冒充警察層層設套,因爲有同事前車之鑑,纔沒中招。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個人信息被盜用?

以下幾點需注意:

1.朋友圈/微博等不泄露家人、朋友照片、聯繫方式及住址等。

2.微信/微博等添加好友必須驗證,限制陌生人瀏覽權限。

3.不要在公共電腦上登陸個人信息。

4.儘量到實體店購物;若網上購物,實名購票、快遞單號等用完要銷燬。

5.不要掃未知的二維碼,不要點短信鏈接等。

6.不要跟陌生人暴露自己的信息,如職業、住址、電話等。

7.不要隨便參加註冊信息獲贈品的網絡活動;不隨意填寫問卷調查。

此外,專業律師提醒廣大華裔民衆,平時出門不要把自己的身份信息放到錢包裏或是身上,以防丟失。同時要利用有關機構提供的免費信用調查服務,檢查自己的信用狀況,以免身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盜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發現自己的身份信息不慎泄露,一定要第一時間尋求警察幫助,以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

素材來源:中新社華輿、中新網、中國僑網等。

編輯:馬秀秀

責編:李明陽

中國公民!繼續提高警惕!

日本人有多愛國貨?“進口大米在這賣不出去”

110公斤亞裔模特,不一樣的美打破偏見!

來源:中國僑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