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邵文

近日,字節跳動AI Lab總監李磊發推宣佈加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任教。該校主頁顯示李磊將加入UCSB任職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此前,字節跳動副總裁、AI Lab 主任馬維英也宣佈離職,加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

近幾年,AI高端人才從業界迴流學術界漸成趨勢,其中不乏沈向洋、張亞勤、張潼等業界頂尖人才。

沈向洋是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曾任微軟執行副總裁,早年與李開復、張亞勤、張宏江等人一起創建了微軟亞洲研究院。離開微軟後,2020年,沈向洋成爲清華大學首位線上受聘的教授。也是2020年,張亞勤辭去百度副總裁,加入清華大學擔任智能科學講席教授,後任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

李磊在離職前爲字節跳動人工智能實驗室總監、資深科學家,負責技術方向規劃,制定部門短期及遠期技術發展和積累的目標。李磊在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自然語言理解領域的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發表論文40餘篇,擁有三項美國技術發明專利。作爲合著作者之一,李磊近日獲得人工智能頂級會議

李磊曾在上海交通大學ACM班的“一期”分享會上表示職業選擇最關鍵的三個考慮點是:人、事、公司/學校前景。 他說,“如果把職業選擇看成一個函數和一個優化過程,就要定下優化的目標”。

“在過了很多年之後,有些當初看重的事,比如掙錢多少、地位高低,可能未必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能否有長期不斷發展的機會,可能是30到50年的長期回報,”李磊曾這樣解釋自己過往三次職業選擇的邏輯。

有分析認爲,國內互聯網大廠的AI Lab在創立之初的思路往往是以基礎研究爲重點方向,很少設置業務目標。然而在商業公司的長期資金投入看不到直接回報之下,可持續性就產生問號。科學家的學術追求是否能安放在商業公司之中,基礎研究的長期探索與工業界的業務成果回報是否能完成某種平衡,隨着AI高端人才紛紛回到學術界,這些不得不成爲重新思考的問題。

對於李磊等業界頂尖研究人員離開工業界進入高校,相關的從業者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 一方面,縱觀最近幾年的趨勢,國內科技公司AI Lab正在面臨越來越多的業務壓力,阿里達摩院已經被要求盈虧自負,騰訊的AI Lab和優圖實驗室也更多的成爲內部的算法提供者而不是通用研究平臺,字節的AI Lab在大約半年前經歷了一次組織調整,部分人員已經更加專注於業務方向,百度研究院在領軍人物吳恩達(Andrew Ng)離開之後經歷了一波較大的基礎研究人員流失,較巔峯時期,規模已經大大縮減。

另一方面,在目前科技公司高待遇的背景之下,高級研究人員可以在幾年之內獲得很高的財務回報,這也讓他們在選擇之後的職業生涯時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對於字節這種最近幾年快速發展的科技新貴來說,其員工手中的股權更是往往讓其可以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

澎湃新聞記者還聯繫到了一位近兩年從美國博士畢業回國任教的青年學者,他表示相較於工業界,回學術界任教對於研究人員有着更高自由度的吸引力。從企業的研究科學家轉型爲高校的教授,他們往往可以在自己感興趣,但是並不爲公司短期所需要的的基礎研究方向上投注更大的精力而不求短期的回報。這也成爲在如今AI熱潮之下,面對工業界超高的待遇誘惑,每年仍舊有許多畢業生毅然決然選擇進學術界任教的重要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