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药物剂型有注射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体剂等多种类型。其中,胶囊剂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是较常见的一种剂型。

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一种药物可加工成不同的剂型供临床使用。目前,药物剂型已有几十种之多,比较常见的也有二三十种。其中,胶囊剂约占处方药剂型的20%左右。

01 胶囊药物用途多

胶囊剂是指将药物或与适宜辅料一起充填于空心硬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制成的固体制剂。最早的胶囊出现于1834年,由法国药剂师F. Mothes利用明胶制备而成。

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等,硬胶囊剂可以用于填充粉末、液体、半固体药物,而软胶囊剂则一般用于填充液体和半固体药物。

将药物制成胶囊剂可以达到掩盖药物不良气味、避免药物刺激口腔和食管、稳定药物理化性质、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等目的。胶囊除作为口服药物的载体外,还可以用于装载吸入性干粉(如临床上常用的噻托溴铵粉吸入剂)、阴道给药载体(如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等。

明胶是由动物的皮、骨、筋腱中的胶原质经部分水解后提取得到的蛋白质制品,属于天然高分子多肽聚合物。明胶85%~90%的成分为蛋白质,0.3%~2%为矿物质,9%~12%为水分,合格产品应不含任何非食用添加剂,且在体内可以被消化。经典的胶囊壳主要由明胶制成,近年来,市场上还出现了多种明胶替代品,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聚乙烯醇(PVA)、淀粉等。

02 是否可以掰开服用

那么,胶囊是否可以掰开使用呢?

是否可以掰开使用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来判断。有的胶囊是可以掰开服用的,例如双歧杆菌胶囊。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胶囊不可掰开服用。这主要是因为胶囊中包裹的药物往往具有较大的刺激性,且气味重、味道苦,或者可能刺激食管和胃部,不宜掰开服用,如多西环素、利福平、布洛芬、双仑磷酸钠等。尤其是肠溶胶囊,其中的部分药物可能对胃部产生较大刺激性,故不可掰开服用。此外,缓、控释胶囊也不宜掰开服用。这是由于该类药物需要缓慢、平稳地释放,以避免多次服药及血药浓度上下波动,一旦掰开服用会导致药物浓度忽高忽低而诱发不良反应。

03 如何轻松服用胶囊

胶囊颗粒较大,很多人吞咽胶囊比较困难。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3的患者在服用药片或者胶囊时会出现窒息、呕吐或者阻塞喉咙等情况。因此,应该采用正确方法服用胶囊。

服用胶囊时,尽量直立或保持上半身直立。在服用胶囊前,可先喝一口水润一润嗓子,避免吞咽时胶囊黏在食管上。吞服胶囊时,应用足量的水送服,一般以200~250ml为宜,水温稍低于40℃为佳。需要注意的是,不宜采用热水送服胶囊,以免导致胶囊壳软化而不利于吞咽。

此外,采用前倾法更加有助于顺利地将胶囊吞下,其步骤是:首先将胶囊放在舌头上,然后喝一口水,不要马上咽下,将下巴向胸口倾斜,让胶囊浮到口腔后部,然后吞下。

文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石浩强

来源丨中国医药报

拓展阅读

药品剂型不同,疗效不同

临床适应症不同?

如硫酸镁注射液常用于妊娠高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而硫酸镁口服液则常用于导泻。

药效作用快慢、强度不同

不同剂型的药物一般吸收速度依次为:注射剂>液体剂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如甲硝唑注射液静脉给药后2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起效迅速;甲硝唑片口服后1~2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吸收相对较慢。

服药时间间隔不同

如硝苯地平片一日3次口服,而硝苯地平缓释片一日2次口服。

不良反应不同?

如吲哚美辛片口服副作用较多,特别是胃肠道反应;而吲哚美辛栓就可以避免药物直接作用于胃黏膜引起的一系列胃肠反应。

此外,药品剂型相同,但规格不同,临床适应症也会不同。如肠溶阿司匹林片0.3克/片,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而0.025克/片则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率,阻止血栓形成。(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来源:中国医药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