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藥物劑型有注射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體劑等多種類型。其中,膠囊劑可掩蓋藥物不良氣味,提高藥物的穩定性,是較常見的一種劑型。

爲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一種藥物可加工成不同的劑型供臨牀使用。目前,藥物劑型已有幾十種之多,比較常見的也有二三十種。其中,膠囊劑約佔處方藥劑型的20%左右。

01 膠囊藥物用途多

膠囊劑是指將藥物或與適宜輔料一起充填於空心硬膠囊或密封於軟質囊材中製成的固體制劑。最早的膠囊出現於1834年,由法國藥劑師F. Mothes利用明膠製備而成。

膠囊劑可分爲硬膠囊劑、軟膠囊劑等,硬膠囊劑可以用於填充粉末、液體、半固體藥物,而軟膠囊劑則一般用於填充液體和半固體藥物。

將藥物製成膠囊劑可以達到掩蓋藥物不良氣味、避免藥物刺激口腔和食管、穩定藥物理化性質、控制藥物釋放速度等目的。膠囊除作爲口服藥物的載體外,還可以用於裝載吸入性乾粉(如臨牀上常用的噻託溴銨粉吸入劑)、陰道給藥載體(如重組人干擾素α2b陰道泡騰膠囊)等。

明膠是由動物的皮、骨、筋腱中的膠原質經部分水解後提取得到的蛋白質製品,屬於天然高分子多肽聚合物。明膠85%~90%的成分爲蛋白質,0.3%~2%爲礦物質,9%~12%爲水分,合格產品應不含任何非食用添加劑,且在體內可以被消化。經典的膠囊殼主要由明膠製成,近年來,市場上還出現了多種明膠替代品,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 聚乙烯醇(PVA)、澱粉等。

02 是否可以掰開服用

那麼,膠囊是否可以掰開使用呢?

是否可以掰開使用要根據藥物的理化性質來判斷。有的膠囊是可以掰開服用的,例如雙歧桿菌膠囊。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膠囊不可掰開服用。這主要是因爲膠囊中包裹的藥物往往具有較大的刺激性,且氣味重、味道苦,或者可能刺激食管和胃部,不宜掰開服用,如多西環素、利福平、布洛芬、雙侖磷酸鈉等。尤其是腸溶膠囊,其中的部分藥物可能對胃部產生較大刺激性,故不可掰開服用。此外,緩、控釋膠囊也不宜掰開服用。這是由於該類藥物需要緩慢、平穩地釋放,以避免多次服藥及血藥濃度上下波動,一旦掰開服用會導致藥物濃度忽高忽低而誘發不良反應。

03 如何輕鬆服用膠囊

膠囊顆粒較大,很多人吞嚥膠囊比較困難。據不完全統計,約有1/3的患者在服用藥片或者膠囊時會出現窒息、嘔吐或者阻塞喉嚨等情況。因此,應該採用正確方法服用膠囊。

服用膠囊時,儘量直立或保持上半身直立。在服用膠囊前,可先喝一口水潤一潤嗓子,避免吞嚥時膠囊黏在食管上。吞服膠囊時,應用足量的水送服,一般以200~250ml爲宜,水溫稍低於40℃爲佳。需要注意的是,不宜採用熱水送服膠囊,以免導致膠囊殼軟化而不利於吞嚥。

此外,採用前傾法更加有助於順利地將膠囊吞下,其步驟是:首先將膠囊放在舌頭上,然後喝一口水,不要馬上嚥下,將下巴向胸口傾斜,讓膠囊浮到口腔後部,然後吞下。

文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 石浩強

來源丨中國醫藥報

拓展閱讀

藥品劑型不同,療效不同

臨牀適應症不同?

如硫酸鎂注射液常用於妊娠高血壓,治療先兆子癇和子癇,也用於治療早產;而硫酸鎂口服液則常用於導瀉。

藥效作用快慢、強度不同

不同劑型的藥物一般吸收速度依次爲:注射劑>液體劑型>散劑>顆粒劑>膠囊劑>片劑。如甲硝唑注射液靜脈給藥後20分鐘血藥濃度達峯值,起效迅速;甲硝唑片口服後1~2小時血藥濃度達高峯,吸收相對較慢。

服藥時間間隔不同

如硝苯地平片一日3次口服,而硝苯地平緩釋片一日2次口服。

不良反應不同?

如吲哚美辛片口服副作用較多,特別是胃腸道反應;而吲哚美辛栓就可以避免藥物直接作用於胃黏膜引起的一系列胃腸反應。

此外,藥品劑型相同,但規格不同,臨牀適應症也會不同。如腸溶阿司匹林片0.3克/片,主要用於解熱、鎮痛、抗風溼作用,而0.025克/片則主要用於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率,阻止血栓形成。(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

來源:中國醫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