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7月26日晚9時半接到支援南京二院湯山院區(南京市公衛中心)的任務後,南京市第一醫院迅速建立一支由76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馳援隊伍。爲了搶抓時間,隊員們不時在雨中奔跑,對接各項步驟。雨水與汗水交融,點燃了抗疫的鬥志。

因爲是臨時整建制接收的病區,病區格局需要重新搭建。整理病牀、貼牀號、配備物資、走區域流程、培訓……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27日21時,病區初具規模。21時30分,醫療隊員在簡易的食堂,一邊喫着盒飯,一邊迅速分組,同時再次推敲每一個細節。領隊楊振華主任和詹慧科護士長再次交代了注意事項。

陌生的環境,臨時組建,從陌生到熟悉的同事,南京市第一醫院醫療隊僅用8個小時打破阻礙,迅速入位。回到集中駐地,已是華燈漸滅。

7月28日早晨,醫療隊接到通知,晚上8時正式啓用病房。12小時內,詹慧科護士長接聽、撥打了100多個電話,與楊振華主任和其他同事們一起,定下了接收病人的每一個具體事項,她說:“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這也是一場賽跑中大家來‘找茬’的較量。都說細節決定成敗,而身處隔離病房的我們,細節決定的是生死!現在大家跑得越快,找到的問題越多,醫療隊員和患者在後面就越安全。”

夜的較量!1個小時病人全部到位!

7月28日19時30分,一切塵埃落定。20時35分,正在焦灼等待中,傳來通知:“馬上轉運病人,你們到門診大廳迎接!”

楊振華主任在病區坐鎮指揮,詹慧科護士長、陶鈺護士長、顧建麗護士長及第一班護理組長殷非等隊員共同迎接病人。

病房位於六樓,醫療隊員乘電梯到二樓門診,穿過幾十米門診大廳到門口接病人。晚間照明不好,路途又有些曲折,給身穿防護服的隊員們帶來了困難。因爲這是兒科、成人混住病房,病人要抱着孩子,醫療隊員要徒手幫忙運行李,真是難上加難。來來回回十多趟,隔離衣下汗水浸透。但是,絲毫沒有影響醫療隊員的工作狀態。“您抱孩子跟着我,注意不要撞到!”“您還好吧,需要我扶您嗎?”“我來拿,您走好!”一切井然有序!

21時35分,1個小時內,21位病人全部到位。事後,病人中的一位阿姨告訴詹慧科護士長,防護服下行動略顯遲緩的背影,隔離面屏下溫柔的話語,雖然看不清面容,但卻是這個夏天夜晚留給她最美、最深刻的記憶!

7月29日凌晨2時,收治病人的第一階段任務終於完成,醫療隊員們這時才默默脫下防護服。夜很靜,如曾經逝去的千百萬個!而從此刻起,將有一羣醫療隊員在此駐守,駐守起抗擊新冠病毒的長堤,駐守成保護家園的鋼鐵長城!

持續奔跑!僅4天病房規範運轉!

雖然醫療隊員們事先預估、測試了各個環節,但是真正收治病人後,新的問題仍然在不斷地考驗着醫療隊員們!

從病人到設施,從設施到感控流程等,只有真正運轉後才知道還有更多細節需要完善!每天早上按時參加國家督查組感控會議,提出困惑,找出問題。跟着院感專家一遍一遍走流程,接受各級感控專家一遍一遍檢查,邀請感控老師問題。參加過武漢抗疫的“老兵”陶鈺護士長、有隔離病房管理經驗的顧建麗護士長……楊振華主任和詹慧科護士長與這些“身經百戰”的醫療隊員們隨時討論、隨時解決發現的問題,按照上級下發的規範嚴格執行院感防控。

迅速熟悉醫囑信息系統,制定各班工作流程。一週內召開兩次質控會議,爭取問題早解決,實現安全有保障!醫療隊員們不分白天黑夜持續奔波在臨牀一線,思路越來越清晰,問題越來越少,瑕疵之處也被完美解決。僅用4天時間,隔離病房規範運轉!現在進入病區,一片整潔、有序!

院感專家現場檢查後說:“你們是速度最快、最有效率的一支隊伍!你們的思路非常清晰,感控沒有問題,不放過任何細節!”

因爲責任重,所以不停歇!一週的日夜兼程,終於安定下來,病房實現平穩運轉!詹慧科護士長說:“從沒有想過,我會身處疫情的中心;也沒有想過,我會帶隊在最前方與病毒面對面!當我穿着防護服站在病房,我時常在想,護士們怕嗎?病房中的病人怕嗎?護士們告訴我,他們不怕,如果自己都怕了,病人怎麼辦?病人說,他們也不怕,因爲有我們,雖然看不清我們的容顏!”

衆志成城,攜手戰“疫”,正是因爲有這樣一支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醫療隊伍,面對疫情,南京必勝!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甜 通訊員 詹慧 孫忠河

來源:新華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