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繼光伏、新能源之後,儲能產業也被端上“資本的餐桌”,

  成爲二級市場爆炒的熱點。

(圖源:同花順)

  數據顯示,截至8月4日收盤,儲能概念指數上漲4.17%,已連續十週上漲,近3個月指數累計漲幅60%,儲能概念股也齊齊飄紅,中恆電氣、百川股份、國軒高科、比亞迪、中國寶安、科華數據、科士達等個股紛紛漲停,中方日升、中熔電氣、天合光能漲幅均超10%。

關於儲能產業鏈

  儲能,顧名思義就是把能量給存儲起來,並在需要時釋放。根據釋放的方式主要分爲機械儲能和電化學儲能兩大陣營,電化學儲能最被市場看好。

  而由於鋰電池在性能、穩定性、經濟性等方面的優勢較爲突出,鋰電池在電化學儲能中的應用佔比越來越高。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在全球新增電化學儲能中,鋰電儲能佔比達99%,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從電化學儲能成本構成可以看出,其主要由電池組、儲能逆變器、能量管理系統(EMS)、電池管理系統(BMS)以及其他電氣設備所構成。

  其中,電池是儲能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成本佔比高達60%;其次是儲能逆變器,佔比20%。同時這兩者也是產業鏈中的高景氣分支,相關企業有望受益於行業紅利。

  據統計,在儲能電池上,相對應的頭部企業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鵬輝能源、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其主要佈局都在動力電池領域。而儲能逆變器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比亞迪、陽光電源、固德威、錦浪科技、上能電氣、盛弘股份、科華數據、科士達等。

  可以預測,隨着儲能產業的加速發展,未來儲能電池供應商、儲能系統集成商和儲能系統安裝商,其業績及股價有望迎來較大增量空間。

政策加碼 儲能市場廣闊

  在政策層面上,近期儲能領域相關政策也陸續出臺。2021年7月1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家層面首次提出新型儲能的裝機規模目標,同時確定了儲能市場定位、商業模式等重要方向。

  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而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數據,截至2020年底,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3.3GW。這意味着,儲能裝機規模五年將要增長近10倍。

  不僅如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還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進一步激勵了儲能投資者,同時也有助於新能源發電滲透率逐步提升。據預計,2025 年全球規模將超萬億值,儲能行業有望成爲下一個藍海市場。

  不少投資機構表示,系列政策的陸續發佈,意味着儲能行業迎來重磅利好,崛起拐點已至。

  平安證券認爲,未來新型儲能的商業模式有望逐步構建和成熟,“十四五”期間儲能行業有望迎來大規模發展。

行業瓶頸仍亟待破局

  面對這個潛在的萬億元級市場,各路資本也競相加碼。7月,億緯鋰能發佈公告稱,擬在荊門投資建設年產104.5GWh的新能源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

  同月,科士達在互動平臺表示,與寧德時代成立的合資公司將以儲能業務爲核心。

  近日,寧德時代發佈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也被認爲是“劍指儲能市場”......

  在政策的加持下,市場越來越熱,儲能賽道似乎一觸即發。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曾發生過不少“騙補”案例,以及光伏、風電行業在風口上盲目擴張的現象,儲能產業要把握好發展節奏,避免再被資本綁架。

  此外,儲能產業正處發展初期,其行業的發展短板同樣是無法忽略的。除了安全問題,儲能標準尚不統一、商業模式還不清晰、運營成本也居高不下,行業瓶頸亟待破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