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肖淙文 李世超

自2012年起,莫干山镇中心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打造了以“竹文化”为中心的校园特色文化,开设竹竿舞、竹编技艺等特色课程。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总体满意度83.53分!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排名,湖州拿下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个监测城市,在12个涉及民生的领域中同场竞技,湖州各项指标得分均在最高等级“满意”区间,这位“优等生”身后,不乏一些特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有获得感的领域,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浙江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强调,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社会形态,要有效扩大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有效破解优质公共服务共享难题,显著提升公共服务质效,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湖州是如何探索破题的?湖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藏着答案。

7月底,湖州市科技馆一场心理健康互动课堂正在举行。湖州市科技馆供图

7月30日,即将就读小学三年级的朱明昊,在湖州市科技馆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堂课外实践心理课。套上头盔模样的专用设备,他在脑海中用力想象着一样物品,眼前屏幕上的“智慧树”突然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下次想专心做什么事,就想想这一刻的感觉。”在志愿者指导下,懵懂的他感受了专注的力量。

6月的最后一周,60岁的卢山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短信通知。“您已于2021年06月成功办理退休待遇领取手续……养老金将从2021年7月开始发至您的社会保障卡中。”兢兢业业42年零7个月,看着手机浙里办APP的“退休无忧”模块,他长舒一口气,准备开启新的人生旅途。

时间再往前倒转一个月,23岁的吉林小伙宋云龙,在华祥(中国)高纤有限公司的聘用合同上庄重地签上名字。去年12月,一直在北方生活的他第一次踏上湖州的土地,湿润的冷空气中,有对未来的忐忑与期盼。眼下,一系列就业补贴、安居政策让他相信,这场江南一梦可以一直做下去。

出生、入学、就业、养老……无数个“人生第一次”记录着人的成长轨迹,它也与城市发展同频,考验着一座城市的公共服务。着力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这是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循着这一理念,湖州着力打通人生关键节点的“关键小事”,使之成为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突破口。

朱明昊并非第一次感受到心理学的神奇,他所就读的小学,每月都有不少于两节的心理课。近年来,在提高教育质量基础上,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护航,已成为湖州优质教育服务的重要方向。把心理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写入课表,湖州心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了100%。

跨越大半个中国,宋云龙与湖州的邂逅也并非偶然。2019年湖州提出“城市定制班”概念,通过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作,串联15所市内外高校与50家对口企业结对。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上岗实习,让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更为精准、稳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宋云龙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诚意。应聘路费报销,参加实习实训每月可以领到1000元实习补贴,单位提供免费员工宿舍,实习转正后本科生还可享受最高20万元的购房补贴。截至目前,这种“量身定制”已吸引700多学生到湖州实习,其中200余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南太湖人才周活动现场,区县长直播带岗。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高品质公共产品,已成为湖州强化归属感、增强城市竞争力、集聚高端人才的重要资源。在此之外,共享通道的打通,数字化的加持,更成为这座城市的成为“软性基建”。

一组数据见证了湖州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今年上半年,湖州城乡收入比缩小为1.58:1,成为全省城乡发展最均衡的区域之一。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由7680元提升10476 元,率先完成城乡、区域“双同标”。文化馆和图书馆覆盖率、乡镇文化站覆盖率、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均达到了100%。乡村治理的“余村经验”、镇域治理的“织里经验”不止让本地村民受惠,更口口相传,成为省内外不少乡镇考察借鉴的样本。

一些被“数字化”的日常细节,成为湖州百姓获得感的源泉。走进任意一座楼宇的电梯,最显眼的位置,都能看到一块“湖州智慧电梯”二维码。扫码后,电梯基本信息、救援电话、最近一次维保日期等信息一应俱全,这成了每部电梯动态更新的“身份证”。这样行为可识、数据可看、风险可控、事故可查、救援可联的数字化监管平台,已实现全市33270台在用电梯全覆盖。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共同富裕目标之下,这句穿越了历史长河的诗句,将再一次投映至现实。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