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去河南採訪水災,深感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的渺小脆弱,只是幾場大雨,瞬間山河變色。但同樣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身影,一個在洪水中推樹的人。

圖說:村民和晚報記者試圖推走倒在路上的樹。李一能 攝

那是在通向鶴壁衛河河堤唯一一條公路上,因爲河堤決口,這段道路以及兩側的村鎮農田已是一片澤國。因爲擔心車輛進水拋錨,只能趟着沒過小腿的積水,步行2公里抵達潰壩現場。

走在被淹沒的公路上,眼看着洪水依然源源不絕湧入,衝過路基向下遊奔騰而去,形成一個個“小瀑布”,不時有救災車輛從身邊駛過,推起一陣陣“浪花”拍打着身體,讓人不禁產生錯覺,怎麼會在河南經歷海灘邊纔有的體驗?

涉水前行1公里,看到一棵倒伏的樹擋住了去路,雖說不至於把路全封死,但這條救災公路的通行效率也因此下降了一半。與此同時,看到一個人正在推樹,他不是救災人員,就是附近的普通村民,一個人勢單力薄,在洪水中用盡全力試圖把樹推到路邊,但不論如何努力,樹都紋絲不動。

於是,我們也加入一起推樹,真的很沉,四個人用盡全力,只挪動了一點點。這位大哥來到路基邊,試圖挖掉一些樹下的積土,讓我們使勁推,此舉非常冒險,萬一他失足落水,很可能就會被洪水沖走。

最後,一輛土方車在我們身邊停下,司機示意我們退後,用龐大的車身輕鬆把樹木推下路基。通道恢復正常,大哥向我們點頭致意,然後各自離去。

在幾天的採訪中,深感我們習以爲常的生活真的非常脆弱,一旦離開了水、電、氣、通訊,剩下的只是爲生存拼搏。但同時,也深深體會到了在逆境危難時刻,人們爆發出巨大的勇氣力量,團結一心守望相助,更是有無數“逆行者”、“推樹人”,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看似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卻能激勵人們加入其中,最終匯聚成戰勝災難的力量。

回到上海,馬上就遇到颱風,緊接着又是一波疫情。但我相信,沒有過不去的坎,中國之所以能一步步走到今天,正是因爲每當危難之際,總不會缺少“推樹人”的身影。

李一能/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