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服务好”才能让居民“宅得住”

一个已有7例阳性感染者的居民小区,7月31日开始封闭管理。8月3日,笔者看到,虽然有十多位工作人员在小区门口严阵以待,但是小区里遛狗的、取菜的、遛弯的、聊天的、拿快递的……人流不断,好不热闹。

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地方要实施社区管控工作。以确诊病例所在小区或工作地为基点,划定管控范围,要求足不出户,目的很明确,就是防止感染风险。前述小区的这些现象,恰恰有可能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和传播。

细究原因,关键还是管理不到位、服务保障没跟上、宣传引导不及时,让老百姓心里没底,不能安心地“宅”在家里。

先看看服务。小区内,一位老人拿着七八个空药盒无助地站在路边;骑电动车的买菜大妈说,菜没人送上门;一位大爷从窗口探出头大喊,菜价上涨,该管一管……如果百姓连最基本的生活诉求都没有得到满足,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医疗为例,就诊、购药、透析等都是刚性需求,居家隔离人群更为迫切。在管控的同时,要同步了解他们的医疗服务需求,摸清底数;在一些重点管控区域内,还应派驻有经验的医疗队,如全科医生等;慢性病用药方面,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病人配药次数……

还要提醒,与老百姓所需、所盼的政策,都要明明白白告诉大家。可以是一张宣传单,也可以通过手机点对点推送信息。涉及百姓生活的政策决定,要预留居民适应调整的时间,先宣传、发布,再实施,要不然就会出现手持黄码不知所措、网上舆情波涛汹涌的被动局面。

再说说管理。一圈了之,基本等于没管。今年年初,河北某地疫情就是个教训,村子封控起来,但是村里的居民却可以随处走动,以致感染人数呈几何指数增长。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任何地方都是严峻考验,资源常常处于捉襟见肘的困境,因此“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小区封闭后,可以将门口工作人员派到其他岗位,通过内部结构调整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抗击疫情,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政策制定者、执行者要多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只有这样,居民也才会有效地参与和支持管控工作。

文:姚常房

编辑: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陈会扬

来源:健康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