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服務好”才能讓居民“宅得住”

一個已有7例陽性感染者的居民小區,7月31日開始封閉管理。8月3日,筆者看到,雖然有十多位工作人員在小區門口嚴陣以待,但是小區裏遛狗的、取菜的、遛彎的、聊天的、拿快遞的……人流不斷,好不熱鬧。

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的地方要實施社區管控工作。以確診病例所在小區或工作地爲基點,劃定管控範圍,要求足不出戶,目的很明確,就是防止感染風險。前述小區的這些現象,恰恰有可能導致疫情進一步擴散和傳播。

細究原因,關鍵還是管理不到位、服務保障沒跟上、宣傳引導不及時,讓老百姓心裏沒底,不能安心地“宅”在家裏。

先看看服務。小區內,一位老人拿着七八個空藥盒無助地站在路邊;騎電動車的買菜大媽說,菜沒人送上門;一位大爺從窗口探出頭大喊,菜價上漲,該管一管……如果百姓連最基本的生活訴求都沒有得到滿足,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足爲奇了。

以醫療爲例,就診、購藥、透析等都是剛性需求,居家隔離人羣更爲迫切。在管控的同時,要同步瞭解他們的醫療服務需求,摸清底數;在一些重點管控區域內,還應派駐有經驗的醫療隊,如全科醫生等;慢性病用藥方面,合理增加單次處方用藥量,減少病人配藥次數……

還要提醒,與老百姓所需、所盼的政策,都要明明白白告訴大家。可以是一張宣傳單,也可以通過手機點對點推送信息。涉及百姓生活的政策決定,要預留居民適應調整的時間,先宣傳、發佈,再實施,要不然就會出現手持黃碼不知所措、網上輿情波濤洶湧的被動局面。

再說說管理。一圈了之,基本等於沒管。今年年初,河北某地疫情就是個教訓,村子封控起來,但是村裏的居民卻可以隨處走動,以致感染人數呈幾何指數增長。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任何地方都是嚴峻考驗,資源常常處於捉襟見肘的困境,因此“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小區封閉後,可以將門口工作人員派到其他崗位,通過內部結構調整提升管理服務效能。

抗擊疫情,每個人都不是局外人。政策制定者、執行者要多站在百姓的角度考慮,只有這樣,居民也纔會有效地參與和支持管控工作。

文:姚常房

編輯:管仲瑤

審覈:徐秉楠 陳會揚

來源:健康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