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海口

热浪袭人

在各个检测点上

“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

耐着高温、克服困难

有条不紊地为市民

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内

汗如雨下、浸透衣裳

有时候累得只能就地休息……

有时候饭来了也顾不上吃

他们迅速集结!

海口75个点位同时采样

多家省级医疗机构及多市县

派人支援

↓↓

8月7日上午9时20分左右,在海口琼山区府城中学核酸检测采样点,帐篷已经支起,开展核酸检测采样所需的器械已经准备完毕,等待的市民开始有序地进场排队,准备进行采样。

府城中学采样点的采样任务由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支援的100名医护人员和10名后勤保障人员负责。为防止核酸采样工作开展中出现突发情况,该院还派出了一辆医疗救护车随时待命。“我们这个点有2万人的检测任务,今天要全部完成,无论会忙到多晚。”该院副院长乔树斌说。

不仅是府城中学采样点,当天,海口市在琼山区府城街道、凤翔街道、龙塘镇,以及美兰区灵山镇墟及周边设置75个采样点,对4个重点区域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短暂停留人口等,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检测分批次分时间段进行,采样时间持续到次日清晨6时。

8月7日晚,在海口红城湖路,医护人员在为市民进行核酸采样。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本次核酸检测规模大、任务重。对此,医护人员迅速集结,携手抗疫——海口市属各家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上阵;经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统一调配,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省安宁医院、省第五人民医院、省眼科医院、省肿瘤医院、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等多家省级医疗机构派出近千人采样队伍前来支援;同时,定安、澄迈和文昌派出的医护人员也抵达海口。

省人民医院紧急选派了200名医务人员支援海口市开展核酸采样工作。上午8时,医院已派出100余名医务人员下沉到府城街道各社区,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另外100名医务人员于下午6时集结出发。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酸检测采样医疗队共计200人,前往龙塘镇、凤翔街道等7个采样站、近30余个采样点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该院住培医师黎春柳去年就曾遗憾没能参加援鄂,这次她毫不犹豫报名了:“作为年轻医生,我特别希望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年曾赴武汉抗疫的护士戈旭伟,看到支援核酸采样点的紧急通知后又第一时间报了名。他在出发前抓紧时间再次培训队友们防护服的穿脱,一遍一遍重复注意事项。“作为一名党员,国家有需要,随时可以上。”他说。

截至7日20时,海医二院核酸采样团队已完成近1.5万份标本采集,而他们的采集工作仍在继续。

7日上午7时,由海南省肿瘤医院94名护士、6名医生组成的一支100人的采样队伍第一时间到达指定地点。

面对高温的“炙烤”,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几位年轻的女护士出现了中暑的迹象,经过补水、降温等紧急措施后,不适的症状才得到缓解。“不舒服的那几个小姑娘,让她们谁走谁都不肯走。她们说,只要居民还在现场,就要继续坚持工作。”护理部副主任张国莉心疼地说。

截至7日20时,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市卫健委获悉,府城街道、凤翔街道、龙塘镇和灵山镇墟及周边4个重点区域75个采样点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防疫刻不容缓

支援海口4个重点区域的

省、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正以坚守和奉献

齐心协力为百姓健康筑起防线

新闻多一点

拼了!

白衣天使“背冰”上阵

7日下午,天气最热的时候气温超过36℃。为了应对高温,海口市灵山镇政府和海口市妇幼保健院现场负责人想了很多办法,买冰水、冰棍、冰棒等来,绑在背上降温,他们“背冰”上阵的一幕,令人心疼又暖心。

林白浪说:“下午天气太热,就想到找冰块来降温,但是找不到,后来就去小卖部买冰棍、冰棒等,医院买了一部分,辖区居委会买了一部分,现场有20多个护士都背了冰。”

“高温下穿防护服太热了,‘背冰’上阵,让护士们稍微舒服一点。”林白浪说,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共同克服,大家的精神令人感动,接下来会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安全护航。

从下午忙到暮色降临

海口市中医院护士曾学乾

为留观人员开展核酸采样

头发拧出水

马尾辫成了“水龙头”

8月6日晚上,忙完核酸采样,脱下防护服,浑身大汗的曾学乾顺手拧了一把头发,明显感觉到水从指缝里流过。她有些惊讶,再使劲拧一把,又拧出一摊水。

8月6日,长时间开展核酸采样后,海口市中医院护士曾学乾的头发拧出了水。(受访者供图)

27岁的曾学乾是海口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6日下午,她随同事一起到海口市一家隔离酒店,为在此留观的相关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院方每月都会对医护人员进行例行核酸检测,曾学乾对这项工作并不陌生。但是,为确诊病例的相关人员采样,对她而言还是第一次,“心里多少有些害怕”。

“不过再怕也得上。这样的工作如果连医护人员都不去做,就没人做了。”曾学乾态度坚决。但她想了想,最终还是瞒住了家人。

在酒店,曾学乾和5位同事分成3组,对每间客房逐个敲门、采样。

6日,海口气温高达35℃。而防护服的密闭性好到什么程度?曾学乾回忆,在前期准备阶段,哪怕自己就站在大风扇底下,都感受不到一丝丝风,“身体和外界就像被防护服完全隔绝开了”。

一连好几个小时,曾学乾在酒店里来回走动,给高个子人员采样时需要踮起脚尖,给孩子采样时需要蹲下身子,反反复复。没过多大一会儿,汗大把地流下来,闷热的防护服很快就让她觉得喘不上气。在她低下头为一个孩子采样时,头上的汗水直接流进了她的嘴里。

闷热和缺氧让人心焦,但曾学乾一直提醒自己要平静。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采样中,有个小朋友格外抵触,无论怎么哄都不愿意张嘴。最后,在妈妈和姐姐的共同“控制”下,小朋友“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曾学乾眼疾手快,赶紧趁机把棉签伸进他嘴里,这才顺利完成采样。“我理解孩子们的恐惧,所以我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她说。

从下午一直忙到暮色降临,3组人马终于完成了189个人员的采样工作。

曾学乾脱下防护服,头发、衣服已经全湿透了——因为密闭的防护服包裹了全身,汗水无法正常蒸发。她顾不上,只管捧着水瓶大口大口灌水。

坐上回医院的大巴时,曾学乾头发上的汗水已经被炎热的天气烘干了。她想了想,在手机上取消了9日的驾考考试,“在这种防疫形势下,可能到时候会需要人手,我要时刻做好准备。”

海口灵山中学核酸采样点

医护人员吴毓文

一天三次穿上防护服—

手套都是水

双手泡得发白发皱

一攥拳,手套里的汗液就来回滚动,鼓成了球状——这是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护士吴毓文的双手。

8月7日,在海口市龙塘镇新民村核酸采样点,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一名医护人员双手被汗水浸泡发皱。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8月7日下午4时许,在海口市美兰区灵山中学核酸检测采样点,吴毓文的手套里已经积满汗水。“手指酸涩,关节发麻,皮肤有点疼。”吴毓文这样描述此刻双手的感觉。

半个小时前,休息补充能量后的她,当天第三次穿上防护服,接替已经工作了一个半小时的同事,继续为现场群众采样。气温高达35℃的炎热天气,似有一张吞噬水分的大口,逼得吴毓文身上汗水直流。

几分钟,脸上就布满细密的汗珠;十几分钟,衣服就已经湿透;二十多分钟,手套里就积满了汗液……吴毓文的脸颊也因为闷热成了绛紫色。“此时此刻,我感觉防护服里的温度可能接近50℃。”她说。

不仅是吴毓文,她的搭档黄生福也早已满头大汗。可即便如此,两人手上的速度没有丝毫减慢。从撕开采样棒包装,到采集样本,再到将棉棒插入试管,这两双手配合着,仍能最快以10多秒的速度,就完成一名群众的核酸采样工作。

下午5时,轮到吴毓文休息了。脱下防护服的她,对自己身上的气味皱了皱眉头,“又酸又臭,我现在就想痛快地洗个澡!”

脱下手套是最后的环节。吴毓文先给鼓囊囊的手套“放水”,从手腕处开一个口子,待手套里积攒的汗水流出后,才顺利摘下。而这时,那双纤细的手,已经泡得发白、发皱。

同事递过来一瓶水,吴毓文摆了摆还颤抖着的手,“太麻了,现在还拿不住。”

52名医护,20个核酸采样组,轮番工作超8小时,截至7日下午5时,这里已经完成近6000名群众的核酸采样工作。这一份份样本,都是出自那些泡在汗液里,已经发白、发皱的手。

8月7日,在海口市龙塘镇新民村核酸采样点,两名医护人员在工作间隙背靠背休息。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工作还在继续,或许要到深夜,但没有一人说“不”。

那些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的

医务工作者

你们辛苦了!

记者:张惠宁 马珂 习霁鸿 刘梦晓 实习生:李科翰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总监:李国栋

内容审核:林叶 樊学玲

责任编辑:陈楚宁

来源:海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