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華聯超市已辭退涉阿里事件員工:是否存在違法行爲有待警方調查

《投資者網》喬丹

8月8日,阿里巴巴(09988.HK)“女員工被逼陪酒遭性侵”事件持續霸佔微博熱搜前三,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8月9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阿里巴巴內網連夜公佈了處理結果,同城零售事業羣總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辭職,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資源官童文紅記過處分,涉事男員工王成文被辭退,永不錄用。

上述事件爆發後的第一個交易日(8月9日),阿里巴巴股價跳空低開,盤中跌幅達4.78%,報收188.7美元/股,收跌2.84%。

事實上,從當事女員工在網上的陳述文章來看,其在7月27日便已上報公司,距離8月8日引爆微博熱搜已超過10余天,期間李永和、徐昆等一衆高管知情卻不予處理。而公司及高管對當事女員工訴求的“冷處理”,也是引發網民及媒體口誅筆伐的因素之一,阿里巴巴的價值觀也因此遭到了抨擊,對於該事件,有律師稱企業應承擔連帶責任。

事件背後的淘鮮達也被推向風口浪尖,一位業內人士向《投資者網》表示,該業務雖然盈利狀況不理想,但卻是阿里CEO的一號工程,公司對該業務很是重視。

但作爲“一號工程”淘鮮達另一關鍵支撐位的消費者,似乎也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訴求遲遲不被公司回覆。《投資者網》進一步梳理發現,阿里巴巴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的訴求,均是持不作爲的“冷處理”態度。

“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是阿里巴巴“六脈神劍”的其中一脈,但目前來看,阿里人自己是否實踐了阿里價值觀,值得商酌。

律師:企業或應承擔連帶責任

截至8月9日18時,王成文是否有強姦或者猥褻等違法行爲,警方尚未公佈調查結果。而對於“女員工被逼陪酒遭性侵”事件,人民日報旗下“踏浪青年”在8月8日發文章評論稱,“不僅要把權利關進籠子裏,更要把資本關進籠子裏。不要妄想大而不倒,更不要妄想像韓國財閥一樣操控一切,這裏是中國”。

從7月27日事件發生,到8月8日引爆微博熱搜,再到8月9日凌晨公司連夜在內網公佈處理結果,阿里巴巴在期間給公衆留下了從“裝聾作啞”後“連夜震驚”的印象,不少網民聯想到月餅事件,認爲“在阿里文化裏,員工不如月餅;在阿里底線下,公關高於性侵。”在阿里巴巴連夜回應後,人民日報亦評論稱,碰到危機,與其“震驚,氣憤,羞愧”,不如省思、查漏、行動,給企業來一次“制度升級”,更給企業文化來一次“實質校準”。

那麼,從法律層面上來講,阿里巴巴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呢?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丁夢丹對《投資者網》表示,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曲某某在酒桌中如存在“勸酒”、甚至“灌酒”行爲的,“勸酒者”將爲受害人遭受的人身損害承擔相關比例的法律責任。

若“勸酒者”本人還實施了“猥褻”行爲,依據《民法典》第1010條規定,違揹他人意願,以肢體行爲等對他人實施了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爲人承擔民事責任,企業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係等實施性騷擾。而像阿里這樣的大公司,如果在發生該等事件後,未採取及時、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該等事件的發生,以及該等事件對受害人的人身進一步擴大損害的,則企業可能面臨承擔受害人一小部分的責任,或擴大損害部分的責任。至於是否涉嫌“強姦”,還有待公安機關等部門公佈的進一步調查結果。

北京市千千律師事務所律師呂孝權認爲,目前,在司法實踐中,出現過一些類似的訴訟,有員工在起訴性騷擾實施人的同時,把用人單位作爲共同被告起訴,但是企業承擔的連帶責任,一般是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法院支持員工訴求的案例也不多。近年來,實踐中有一些案例,比如在網上發帖控訴,甚至實名指控某知名的企業高管或者是同事對員工實施性騷擾。“但很少看到用人單位被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呂孝權指出。

消費者也遭受了“冷處理”?

阿里巴巴“女員工被逼陪酒遭性侵”的導火索由“喝酒拿業務”引發,該事件持續發酵之時,背後的淘鮮達業務也被公衆及媒體放至臺前。

據瞭解,淘鮮達是阿里巴巴同城零售事業羣旗下實現本地超市入駐,以及消費者購物 1 小時到家的平臺,於2017年5月上線。上線初期,淘鮮達主要接入的平臺是便利店,但從目前的業務定位來看,淘鮮達的賦能對象已轉爲中大型超市。

目前,淘鮮達接入的平臺有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家樂福、菜老包、百果園、世紀聯華等。據企查查信息,涉事的另一企業濟南華聯品牌歸屬於濟南華聯超市有限公司,旗下有幾十家連鎖品牌超市。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淘鮮達平臺有超過50家的實體零售商入駐,上線超過2500家門店。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零售商業分析師雲陽子對《投資者網》表示,淘鮮達業務的盈利情況並不理想,但其不需要太多投入,主要是通過流量技術賦能傳統大賣場,屬於阿里的輕資產業務,同時也是阿里CEO的一號工程,在集團頗受重視。

在財報中,阿里巴巴未透露淘鮮達的具體業績,甚至在財報中也未提及該業務。而據艾瑞諮詢,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本地零售商超O2O市場份額,京東到家以25%位列第一,業務覆蓋超過1500個縣(區、市),活躍用戶超4600萬,活躍門店超11萬家,年度總成交額超過280億元。對比來看,淘鮮達50家實體零售店及2500家門店的體量,尚有提升空間。那麼,消費者的反饋情況如何?

據黑貓投訴,截至2021年8月9日,有關淘鮮達的投訴量達174條,內容涉及“超時未配送”、“商品變質”、“以次充好”、“不予退款”等,面對這些投訴,淘鮮達已回覆及已完成的投訴量分別爲2條、1條。

《投資者網》發現,對於消費者的訴求,阿里巴巴似乎一直持“冷處理”的態度。據黑貓投訴,截至2021年8月9日,平臺上有關“天貓”的投訴量達2.5萬條,有關“盒馬鮮生”的投訴量爲1502條,其中,“天貓”、“盒馬鮮生”的已回覆及已完成的投訴量均爲0條。

另外,公司控股的阿里健康(00241.HK)也是同樣的情況,截至2021年8月9日,阿里健康有870條投訴顯示零處理。

而反觀阿里巴巴競爭對手京東(JD.US)及拼多多(PDD.O),二者對消費者則顯得友善許多。其中,京東的回覆率達100%。

事實上,阿里巴巴一直重視在消費者端的投入,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的三個月,公司的銷售及市場費用達270億元,佔收入的比例爲13%。但公司爲何一邊投入大額資金以獲取用戶並提升其參與度,爲何一邊對消費者的訴求視而不見?對於文內涉及的相關問題,《投資者網》致函向阿里巴巴求證,未獲得公司回應。(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