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軍創投圈能否助娃哈哈“脫困”?

75歲宗慶後爲啥要拿基金從業資格證?

進軍創投圈能否助力娃哈哈“脫困”?

文/羊城晚報記者 孫綺曼

娃哈哈即將進軍私募界?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從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發現,1945年出生、現年75歲高齡的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已於今年7月12日獲得基金從業資格證,從業機構爲浙江娃哈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娃哈哈創投”)。這意味着娃哈哈吹響了進軍創投圈的號角,記者注意到,儘管近年來娃哈哈舉措不斷,但業績仍大幅縮水,進軍創投圈,能否助力娃哈哈自救脫困?

娃哈哈進軍VC/PE圈早有端倪

娃哈哈吹響了進軍VC/PE圈的號角。基金業協會官網顯示,娃哈哈創投於今年7月9日獲得了完成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根據相關規定,管理人備案成功後,需要在半年內發行產品。

實際上,娃哈哈創投成立已有十餘年。天眼查APP顯示,娃哈哈創投早在2010年11月8日便已成立。記者注意到,2016年至今,娃哈哈創投共進行過6次對外投資,包括投資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祺睿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高瓴智成長江(湖北)人工智能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等。

此次完成備案是娃哈哈創投即將進入VC圈的號角,而在完成備案登記以前,佈局便已初見端倪。該公司於2021年4月30日將工商信息中的經營範圍從“實業投資,投資諮詢服務,企業管理服務諮詢”變更爲“股權投資;創業投資(限投資未上市企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等。

75歲考過基金從業資格證?資格系認定

娃哈哈創投正式登場,而剛剛取得基金從業資格證的宗慶後則將親自掛帥,擔任娃哈哈創投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執行董事。

很多人發出了疑問:“宗慶後75歲高齡還備考基金從業證書?”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本次宗慶後獲得基金從業資格是通過資格認定,而非通過考試獲得。基金協會此前規定,符合條件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含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的高級管理人員,可以向協會資格認定委員會申請認定基金從業資格,其中一條是擔任過上市公司或實收資本不低於10億元人民幣的大中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且從業12年及以上,而宗慶後顯然符合這一條件。

業績大幅縮水 娃哈哈如何自救?

宗慶後是中國商業史上的傳奇人物。42歲白手起家,一手締造出中國最大的食品飲料加工企業,帶領娃哈哈一度成爲國內飲料市場的引領者。

娃哈哈曾經的輝煌,也讓宗慶後數次問鼎中國首富。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期間,娃哈哈的營業收入分別爲782.8億元、720億元、494億元、529億元,在此期間宗慶後曾先後三次問鼎中國首富。

然而從2017年起,娃哈哈業績便開始下滑。當年其營收縮減至456億元——比2013年縮水逾300億元。2019年,營收再創新低。

你有多久沒喝過娃哈哈了?娃哈哈爲何從一個國民飲品到如今遠離了核心消費羣體?也許可以從其產品線中找到答案。

娃哈哈曾憑AD鈣奶、營養快線、純淨水等幾大明星產品打下江山,但隨着競品層出不窮,這幾款產品的市場表現也大不如前。以營養快線爲例,近年來其業績呈現出斷崖式下滑的趨勢,2014年至2016年銷售額分別爲153.6億元、115.4億元和84.2億元。

娃哈哈也嘗試過創新和破圈:打造Kelly One新品牌,跨界做AD鈣奶味奶心月餅,推出炫彩版營養快線等。這些變化都出自宗慶後接班人——女兒宗馥莉之手。自2018年宗馥莉就任娃哈哈公關部部長之後,娃哈哈不僅在跨界營銷做了不少嘗試,還與鍾薛高、泡泡瑪特以及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等廣受年輕人追捧的品牌與IP聯名,嘗試與年輕消費者有效溝通。

在宗馥莉大刀闊斧的改革後,娃哈哈的下跌在2018年以468.9億元的營收剎住了車。但好景不長,2019年再次下滑,且較2013年巔峯時期的營收下滑超過了40%。

多元化佈局效果欠佳 產品老化新品不振

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娃哈哈曾嘗試過不少的多元佈局,包括投資童裝、奶粉、商場、白酒等,但效果並不理想。

在產品的迭代速度上,娃哈哈也顯然沒跟上競品步伐。進入娃哈哈線上官方旗艦店可以看到,銷量前三的仍是AD鈣奶、八寶粥和乳酸菌飲品。同時,其產品矩陣包括乳飲、水飲、茶飲、功能飲料、碳酸飲料、八寶粥、羊奶粉、健康食品、果味茶品、低糖飲品等。

雖然產品矩陣看似多元,但能佔領市場的並不多。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廣州多家商超、便利店發現,除了AD鈣奶、營養快線、爽歪歪等拳頭產品以外,娃哈哈其他產品難覓蹤影,大部分產品也都被擺放在相對邊緣的位置。

與此同時,支撐娃哈哈的AD鈣奶、營養快線們也依然以“童年回憶”的包裝示衆。“這麼多年來,營養快線的包裝沒什麼改變,在一衆包裝精美、賣點突出的飲料中間,確實缺乏了吸引力。”在走訪過程中,某商超的一名採購人員向記者坦言,這些產品確實是部分消費者的童年回憶,但是卻很難觸達沒有懷舊成分的新消費者。

單個產品創新難奏效 娃哈哈亟需連鎖創新?

2014年以後,中國的新生代成爲了消費的主流羣體,他們的消費思維和消費行爲深刻地影響着整個中國產業端的創新、升級以及迭代的方向和速度。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羊城晚報記者分析稱:“娃哈哈的問題是系統性的,從老闆的經營理念,再到整體區位劣勢、產品的創新升級迭代以及品牌的調性,方方面面,都存在問題。”朱丹蓬表示,雖然近年來娃哈哈有所創新,但是這些創新對於以三四五線城市爲核心市場的娃哈哈來說,並不能夠解決根本性問題:“娃哈哈的問題在於體系,只有由內而外整體的連鎖創新纔行,否則,單一產品的創新、渠道的創新是沒有用的。”

朱丹蓬分析稱,一二線的消費者對於奶茶剛需比較大,消費頻次也比較高。長期紮根三四五線城市的娃哈哈在一二線城市缺乏了品牌的張力,本身也沒有品牌的調性。“加上娃哈哈奶茶是交給第三方做的,並不是直營的,所以從資源到整個配套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朱丹蓬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