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必強融

有所求,纔有所累

在我們邊走邊看的時間裏,尋找着一份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很重要,包括一份好的心態、適合的人、適當的三觀。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經常“被迫”參加一些應酬,和一些三觀不同的、不喜歡的人坐在一起,不僅不能表示出不喜歡的樣子,還得裝着很認真地聽着他們說着自己一點也不關注甚至厭惡的話題……

次數多了,只能無奈只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只要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的存在,只是,真的是身不由已嗎?

有所求有所累,無所求,便無所謂。

害怕破壞和失去人際間那張網,是人之本能,誰讓你“有所求”呢?

道不同,不必強融

自己纔是最靠譜的依靠

作家馬德的《強大,纔是你的一切》一文裏,有過這樣的一段話:如果生活中,有一個人想把你踩在腳下,不要以爲生活錯待了你。或許還有十個人要想把你踩在腳下,只是你的強大,讓他們沒有機會伸出腳來……

剛參加工作時,未諳世事,背後一定充滿了這樣的腳吧,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強大起來,那些揣向你的腳不僅縮了回去,還化成了仰視和諂媚。

電影《青蛇.劫起》中有段這樣的表述:懦弱的人對你好,但只能眼睜睜地看你被人欺負卻幫不了你;而強大的人雖然能給你依靠,但會背叛你;所以,只有自己強大,纔是最好的依靠。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能力變得強大,也大可不必爲了化解當下的困境,而急着去做一些違心的事情。只要懷裏有實貨,又何懼當下的不困擾?這世上,最可怕的還是腹中空空,卻還拼命證明自己的能耐。

這世上,有種自信和輕鬆,就是事前坦然,做時問心無愧,事後不後悔。

道不同,不必強融

強融的結果只能一方妥協

想起家庭主婦很日常的一件事情:擇菜——對菜市場買回來的菜,進行一次重新的挑撿,將看着不舒服或者不能喫的部分棄掉,剩下的將成爲餐桌上的美味。

處置朋友圈也一樣——擇掉無法融入的部分,剩下的雖然未必是最好的,但,定然是最舒適的。

古人有言:道不同,不相爲謀。說的是,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道不同的人,三觀不同,生活目標和方向不同,強融在裏邊,就好比如置身於看着不舒服的菜葉裏邊,不僅色澤不好看,還不好喫,影響胃口。

強融的結果就是,就像腳和鞋一樣,最後總得有一個妥協——要麼腳爲了鞋子磨出一堆繭子,要麼鞋子爲了腳的舒服委屈自己變形。

道不同,不必強融

努力去選擇一種舒適

有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可以選擇。

《中庸》開篇有言“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在已經不是非白即黑、非偏即正的時代,其實還有方式可以選擇的。

在不得不交集的人之間,選擇一段不遠不近的距離;在三觀不同的人那兒,選擇努力尊重性地遠看而不靠近;在投緣的人那兒撒把歡。

有時候,把握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舒適度,放下一些貪念後,是可以做得到的。

禪宗裏說人性應如水,水能容於萬物,亦能有自己的個性。修身如水不容易,但,好好和身邊人相處,允許看不順眼的人的存在,你總可以做到吧!

說實話,倘若真的很爲難自己的本心,少一個朋友也不會影響你什麼。

畢竟,強融這種事情,是需要代價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