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田林 萌友 刘进才 王惠 文/图

喂喂,东新区医院吗?请医院主要领导11点,到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这是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命令。

下午2时许,会议室聚满了人,大家纷纷请缨上前线,主席台上,院长王淑华深深给大家鞠了一躬,首先感谢大家这份面对疫情不怕危险的精神,面对突发事件的热情和毅力。

她接着转达市委市政府对这次疫情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结果导向,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实现零感染、零传播、零输入、零输出的目标。

迅速布阵,分工明确,重要任务就是承担示范区的全民免费核酸采集工作。在短短1个小时内,抽调各科室医务人员135人,迅速编排分为5个核酸采集小组:分别是许湾办事处张埠口、许湾办事处彭楼、搬口办事处梁寨、搬口办事处恒大名都、文昌办事处周口植物园,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主任,行管后勤人员全员上阵,成立了东新区人民医院核酸采集领导小组。

早7点,按照事先编排好的小组,分别乘车赶往采集地点,院长王淑华在临行时再三吩咐大家,在保质保量完成党和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在文昌办事处周口植物园,现场排队待查的村民很多,队伍中有很多老人和孩子,由于是野外作业,天气较热,医务工作者1个小时都要换岗一次,避免中暑事件发生。

两人一组负责登记,另外两人一组负责采集,一共三组,对检测人员进行行程码、测量体温,严把采集“入口关”。核酸检测是最快速、最准确的确诊方法,对于密切接触者要加大检测频次。隔离要严格,合理选择集中隔离场所,按照“三区两通道”标准设置并规范管理。

闫士钦院长在现场对采集人员提出严格要求,采集工作一定要细致认真。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严格标准、细致到位,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一旦发现有高危险地区返乡的密切接触者,要立即采取措施,查明活动轨迹,尽快查清所有密接者、次密接者,确保不漏一人。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为周口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中午12:50分,赵俊涛院长负责5个小组的用餐问题,按照院长王淑华的交待,力争让一线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吃好,员工餐两荤一素一汤一米饭,5班送餐人员保证中午1点左右用上餐,用餐时间30分钟,甚至还没有来及吃完,排队的群众已经开始骚动,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她们太累了,就找个地方歪一会,或蹲一会、或躺一下、或倚靠一会,给自己紧张的工作缓冲缓冲,用她们的话说,给自己快速充充电-----

为了站好每一班岗,一线工作人员轮流上岗,脱下隔离衣的那一刻,如同刚从淋浴房里出来,浑身湿透,面颊上还挤满了汗滴,有点感觉心闷气短,上不来气,甚至,还没有顾得喘一口气,还没有来及把汗水浸透的衣服暖干,却又一次穿上隔离衣。

因为身穿隔离衣,不能去卫生间,医护人员不能喝一口水,嗓子干了,用吐液咽咽,嘴唇干裂,用舌头舔舔。把群众的采集结束后,摘下面具,脸上斑痕累累,嘴唇已呈现干裂,喉咙已沙哑。

晚19时,宗圣余院长负责盘点5个小组的核酸人数、辅料、临时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这一天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在工作中是否有医务人员中暑或晕倒现象发生,部署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和辅料的领取。

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以担当精神服务人民,以奉献精神落实医院文化,以利他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以不畏艰险勇于奋战的精神继续前行,面对辛苦的工作人员,王淑华院长打开视频和大家聊天,她鼓励大家说:“我们要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不但照亮自己,还能照亮他人;我们要用身上散发的强烈的正能量形成一道吸引影响他人的磁场;我们每付出一份善良就能让别人多一份温暖,我们多一份担当,就能让社会多一份平安。我们共同努力,为了让更多人的明天更美好。

夜幕降临了,走在灯光下,仿佛听到家中孩童嗷嗷待抚的声音,妈妈回来吧,我想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