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極端天氣頻發,上半年因自然災害導致的保險損失超四百億美元

日益頻發的極端天氣在全球肆虐,對保險行業的盈利能力和風險篩選能力帶來新挑戰。瑞士再保險研究所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已達到420億美元,主要來自冬季寒潮、冰雹和野火等災害的影響。這一損失額超過了過去十年330億美元的平均水平,在史上僅次於2011年上半年因日本和新西蘭大地震導致的1040億美元鉅額損失。

惡劣天氣事件頻發直接推高了自然災害所致的損失。今年2月,冬季風暴烏里(Uri)侵襲美國,造成約150億美元的保險損失,創該國迄今爲止的最高記錄。6月,雷暴、冰雹和龍捲風等惡劣天氣突襲歐洲,橫掃德國、比利時、荷蘭、捷克和瑞士等國,大量強對流天氣在歐洲造成的保險損失預計爲45億美元。6月底的極端高溫打破了加拿大西部和美國西北部的氣溫紀錄,持續多日超過45攝氏度。高溫疊加乾旱,導致野火向南蔓延至加利福尼亞州。

進入下半年,極端天氣事件繼續在全球上演。歐洲和中國在7月都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據德國保險協會的數據,德國及其鄰國的洪水造成重大保險損失,僅在德國就估計有45億至55億歐元損失(約合53億至65億美元)8月,極端高溫加劇了土耳其、希臘和意大利的野火,將進一步帶來經濟和保險損失。

“氣候變化的影響表現爲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降雨更不穩定及更嚴重的極端天氣。”瑞士再保險巨災風險部負責人Martin Bertogg表示,2021年迄今爲止的經歷凸顯出氣候風險日益增長,使越來越多的社區暴露在極端氣候事件中。上半年的自然災害損失數據尚不能代表全年的水平,因爲第三季度往往是最容易發生自然災害損失的季度。

據瑞士再保險公司此前的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達81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自1970年以來,原生災害和次生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皆呈上升趨勢,而且還將繼續下去。

怡安集團一項報告顯示,從今年初到6月底,全球自然災害保險賠付額達420億美元,創下10年來該險種在全球最高賠付。此數據來自於對2021年全球發生的163起自然災害事件的統計,其中有22起賠付額已達到十億美元以上的級別。美國自然災害占上半年災害險的大頭,據統計,上半年72%的全球自然災害保險損失都發生在美國。

慕尼黑再保險公司與此相關的統計數據提及,2020年美國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約爲670億美元,2019年爲260億美元;2020年亞洲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低於2019年,總損失額達670億美元,2019年爲770億美元,其中保險損失約爲30億美元,2019年爲180億美元。

山火肆虐、洪水肆虐、高溫異常,這些變化僅是在目前全球溫升1.09攝氏度(相較於工業化前平均水平)的狀態下發生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近日發佈的最新報告《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顯示,世界可能將在未來二十年內達到甚至超過1.5℃的溫升水平,這比此前科學家的預計結果提前了近十年。

隨着檢測歸因的不斷發展,IPCC報告顯示,人類活動增加了極端高溫、降水、乾旱和熱帶氣旋發生可能性和強度。隨着全球溫度的上升,極端高溫天氣發生的強度和頻率都在迅速增加。

報告顯示,過去十年,北極海冰面積處於185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海洋熱浪的發生頻率增加了一倍。保守估計,自2006年以來,人類活動影響了大部分海洋熱浪的生成。山地和極地冰川將在數十年或數百年內繼續融化,而凍土層融化導致的碳流失在千年尺度上看也是不可逆轉的。由於冰原融化過程的不確定性,在最高排放情景下,全球海平面上升平均值有可能超過預期——到2100年上升2米,到2150年上升5米。即使在最強有力的減排情景下,海平面仍將在未來數百年或數千年繼續上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