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飯圈”集資的隱蔽戰線:部分集資項目蔓延至境外網站

作者: 吳丹

[ 在一些娛樂圈頂流因自身劣跡而“塌房”的時代,那些身居二次元,事實上並不存在的虛擬偶像,漸漸成爲新的娛樂勢力,開始撬動起一個新的商業市場。 ]

“謝謝大家祝我生日快樂!”在一段蒙古族舞蹈《博克頌》後,虛擬偶像貝拉喘着氣,用甜美的聲音在B站直播中跟粉絲打招呼。貝拉是虛擬偶像團體A-SOUL的隊長,長髮及腰,一雙動漫眼睛撲閃着,她擁有芭比娃娃一樣的身材,擅長跳各種舞蹈。7月16日是貝拉的生日會,這一天,她在兩小時內創下10000艦的紀錄,成爲B站歷史上首位“萬艦”虛擬主播。

B站up主“大蜡燭”覺得詫異,虛擬偶像團體A-SOUL去年年底纔出道,隊長貝拉在B站不過就30多萬粉絲,兩小時的生日會竟有上萬人支持,僅上艦打賞的流水就有200萬。8月8日,A-SOUL組合的另一位虛擬偶像成員乃琳舉辦生日會,同樣達成了近9000艦的成績。

“人們喜歡虛擬偶像,跟飯圈文化不太一樣。”覈實了A-SOUL生日會數據的真實性之後,“大蜡燭”感嘆,一位虛擬偶像的生日直播竟能吸引那麼多受衆,一個新的娛樂時代已經到來。

2021年,可謂是虛擬偶像產業的蓬勃之年。年初,坐擁百萬粉絲的虛擬網紅洛天依登上央視春晚舞臺,二次元破圈。今年以來,互聯網大廠和娛樂公司都開始進軍虛擬偶像行業,數家與虛擬偶像相關的創業公司紛紛獲得資本青睞。8月,國內老牌虛擬娛樂公司摩塔時空完成3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其旗下的虛擬偶像“集原美”全網粉絲量超過300萬,視頻總播放量超1億次。

中國虛擬偶像產業正走向高峯期。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規模爲34.6億元,同比增長70.3%,預計2021年將達到62.2億元。隨着商業價值的全面發掘,虛擬偶像帶動的產業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645.6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1074.9億元。

在一些娛樂圈頂流因自身劣跡而“塌房”的時代,那些身居二次元,事實上並不存在的虛擬偶像,漸漸成爲新的娛樂勢力,開始撬動起一個新的商業市場。

從初音未來到3萬虛擬主播

擁有百萬粉絲的B站知名up主“酒客小丑”第一次接觸虛擬偶像,是在2016年。

那年年底,來自日本的虛擬偶像絆愛出現在YouTube,成爲第一位虛擬YouTuber。絆愛總是穿着白色公式服,露出肚臍和小蠻腰,棕色頭髮挑染成粉色,粉色蝴蝶結隨舞姿擺動,造型甜美又具有未來感。

早在絆愛之前,日本已經打造過火遍全球的第一位虛擬偶像初音未來。

2007年,雅馬哈利用VOCALOID技術合成電子音聲製作出碧發雙馬尾的初音未來,這個虛擬偶像最初只是作爲歌曲製作軟件的一部分。

很快,一些用戶因喜歡初音未來的歌曲,開始參與初音未來的視頻創作。很大程度上,這個虛擬偶像的爆火,與大量用戶的二次創作緊密相關。初音未來在全網擁有50萬首歌曲,200多萬個用戶參與的視頻創作,她在微博有345萬粉絲,開過全球演唱會,合作過的對象包括Lady Gaga等大咖,其市場規模每年約爲18億日元。

2012年,中國也製作出虛擬歌姬洛天依,她唱的《達拉崩吧》至今仍被奉爲二次元神曲。

2016年誕生的絆愛,則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Vtuber,也即Virtual YouTuber。

一開始,“酒客小丑”並不知道絆愛與之前的初音未來、洛天依有什麼區別。後來他才發現,初音未來和洛天依都是人工智能打造的虛擬歌姬,前期要對真人歌手進行聲音採樣,建立聲庫,再依靠人聲合成技術完成創作。而絆愛與她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其背後有一位真實的歌手或聲優。

“Vtuber說白了就是虛擬up主,更強調虛實結合。”“酒客小丑”解讀,跟虛擬偶像相比,虛擬up主是直播賽道的新玩家,這些虛擬主播會使用一個虛擬的形象,再加上真人配音,而背後那個隱藏的真人,被稱爲中之人。

正因爲如此,虛擬直播的門檻更低。不需要聲音庫和技術,只需要找一個畫師設計好動漫形象,再做一個可動模型,買一個攝像頭,利用3D動作捕捉技術,虛擬直播就能直接出道。

跟過去傳統的虛擬偶像相比,這些虛擬主播能做的事情更多,可以在直播中隨時跟用戶聊天,展現歌舞才藝,聊天,玩遊戲,對於用戶來說,無論交流的及時性還是陪伴的持續性,以及通過直播打賞變現的能力,虛擬主播都超過了虛擬偶像。

虛擬直播的市場有多火?今年6月,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在12週年慶典上公佈了一個數據,過去一年,有32412名虛擬主播在B站開播,而B站是中國虛擬主播最豐富、聚集度最高的平臺。

24小時工作的虛擬偶像

2019年,B站與日本虛擬主播頭部公司“彩虹社”合作,開始在中國培養虛擬主播。那個時期,很多日本當紅虛擬主播進駐B站開設賬號,諸多用愛發電的字幕組成員積極參與直播翻譯,讓虛擬主播迅速被Z世代用戶接納認可。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娛樂公司也開始押注虛擬偶像產業。

A-SOUL是樂華娛樂的第一個虛擬偶像企劃。身爲內地知名的娛樂公司,樂華娛樂旗下擁有王一博、孟美岐等頂流藝人,也參與打造過一些熱門綜藝。在貝拉的生日會上,老闆杜華現身,送上生日蛋糕造勢。

在日本,Vtuber的企劃分爲個人勢和企業勢。個人勢不跟企業和公司簽約,在B站最火的個人勢虛擬主播神樂mea,2019年首次登陸B站就吸引十萬粉絲,是一位披着軍服、戴着軍帽的法國女僕,其人設是38歲離異單身母親,呈現出日本虛擬主播界的豐富性。

像“彩虹社”這樣的企業,打造出的虛擬偶像,幾乎等同於經紀公司的旗下藝人,背後有着專業的團隊運營。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能真正火起來的虛擬偶像,沒那麼簡單。”在總結什麼樣的虛擬偶像才能贏得市場時,“酒客小丑”認爲,虛擬偶像跟真人偶像一樣,都需要靠人格魅力吸引粉絲。

艾媒諮詢調研顯示,53.2%的網民喜歡虛擬偶像是出於其形象設計,50.5%的網民是因爲性格、定位等人設而追捧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通常在視頻、直播和線下三種場合出現,她們擁有完美面容、姣好身材,聲音動聽、舞姿迷人,她們不但瞭解新番,熟悉動漫知識,打遊戲的技能也十分了得。一位虛擬主播能在幾天幾夜的遊戲直播中不下場,這是人類主播不可能實現的。

日本“彩虹社”COO巖永太貴曾坦言,真人主播出鏡時,總有諸多顧慮與限制,一旦用虛擬形象出現,表現力通常會更好,也更能釋放地表達自我。

成功的虛擬偶像在設計之初,就有明確的受衆羣和主攻領域,甚至有腳本設計。他們不像真人偶像那樣不受管控,沒有不良嗜好,極盡完美。累積一定的流量之後,這些虛擬偶像IP就能逐步實現商業化變現,並形成生態圈。隨着虛擬偶像商業價值被不斷髮掘,其帶動周邊產業發展的能力將會愈強,商業應用領域也會更加廣泛。

在中國,企業打造的虛擬偶像正熱潮興起——次世文化打造的虛擬偶像翎Ling與特斯拉奈雪的茶、Keep等頂級品牌合作,商業代言身價破百萬;中科深智的虛擬主播24小時不間斷直播帶貨,出現在2000多個淘寶直播間中;閱文平臺依照電競小說《全職高手》主角打造的虛擬藝人葉修,出道1年身價超10億元;阿里巴巴也把虛擬藝人邀請到直播間,在淘寶和天貓直播間帶貨。

虛擬偶像愛好者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年齡介於19~30歲間的Z世代。杜華在接受採訪時說,因爲兒子喜歡動漫,她才關注到虛擬偶像產業。從成本上說,虛擬偶像需要高科技的持續投入和優秀的內容創作能力,無論是籌備還是宣發、養成,整個生產運營方面的投入都不比真人偶像少。

杜華說,未來會把A-SOUL帶到電競、直播帶貨等場景中,並直言“這個女團是永不塌房,永不談戀愛,24小時工作的”。

完美的虛擬偶像能否持續得到市場認可和喜愛,從小衆走向大衆,中國虛擬偶像產業鏈能否日漸成熟,都有待時間的檢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