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看传染病的医生,也是地坛医院的医生,但同时,我更是一名党员。危机来临,哪里最危险,我就应该率先冲向哪里。”

2020年1月23日除夕前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新冠危重症病房门前,一名医生说完这句话,在ICU值了第一个夜班。那一天,他原本打算回老家,看望90岁突发脑梗住院的爷爷。接到医院通知后,他当即退掉火车票,并跟爷爷视频电话,表示春节回不去了,等执行完任务再回去看望老人家。可谁知,这一见,却是8个多月后的国庆节。这名医生就是杨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2020年年初,疫情刚开始时,对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大家认识都还不是十分清楚,普遍感到害怕、紧张。1月22日,医院医务处发通知,说ICU承担了收治患者的任务,需要其他科室的医生支援。杨松没有考虑太多,第一时间主动报了名。“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现在不就是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的时候吗?”

作为肝病中心的主任医师、副教授,杨松所面对的,都是传染性的疾病。在他看来,治疗这样的疾病,就像治疗感冒发烧一样,并不值得大书特书。全心投入治疗,全意服务好每一个肝病患者,这是他作为医生应尽的职责,也是他入党时,面对党旗,所做出的庄严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说起杨松和党的联系,可以从他出生那年开始。杨松出生于1981年,那年正好是建党60周年。他的祖父,一个1955年就入党的老党员,希望他这个在党的60岁生日时出生的孩子,能给党旗添彩、给党徽增光。于是,祖父给杨松起了个小名——大庆。

1999年,杨松考入山东大学医学院,第一时间写下入党志愿书:“我是在党的关心与教育下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在家庭内,我的祖父,父亲都是共产党党员,他们通过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着我。”

“我申请加入光荣的党组织,更请求党组织能够给我指导与帮助,使我更快的进步。”

第一次提交志愿书时,杨松刚大一,懵懵懂懂,到底何为共产党,并没有清晰地认识。2年后,他再一次提笔,写下入党申请书。

“在本班的团支部内,我担任组织委员,通过组织同学政治学习与支部活动的实践,我体会到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意义。2001年,我再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03年,杨松终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今年,是他成为党员的第18个年头,也是党的100岁生日。在这个特别值得庆祝的日子里,无论是出门诊,还是在病房,他的白衣上,总会戴着一枚党徽。每当有病人跟他说:“大夫,谢谢您,我看到你白大衣上的党徽,就觉得您特别可靠”,他就会特别高兴。

为了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杨松在手机平台上免费为有需要的患者解答疑惑,提供更专业的诊疗。每周都开展直播科普教育。每年向患者提供义务咨询3000多次。

2018年,杨松有了另一个身份——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年轻的援青医生。援青这一年,杨松将乙肝治疗方面先进的诊疗技术传授给当地骨干医生,让这些技术彻底“留在”了青海,也让那些“追随”他的患者和更多远在西部高原的患者,可以得到更为专业化的救治。

2019年,一位60岁不明原因肝硬化的患者,慕名找到杨松就诊。最终,杨松做出的诊断是:IV型原发性血色病。这是一种罕见疾病,通过放血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这种病,也有基因遗传方面的原因。秉着审慎负责的态度,杨松又给患者家族其他成员,都做了相关检测,最终为患者的大家族,诊断出8例血色病患者,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该基因变异的血色病家族。患者家属说:“感谢杨大夫,您拯救了我们整个家族。”那一刻,杨松觉得身上的党徽更加闪亮了。

明日11:53,北京卫视《我志愿》为您讲述《肝病患者的希望之光——杨松》,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