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M董事總經理魏萌去世:被指遭精神控制,家屬回應網絡信息失實

原標題:[深度]打碎、崩潰、發瘋、猝死,LEGACY學員和心理專家告訴你爲什麼“教練技術”早就被美國禁止

記者 | 周姝祺 陳曉珍

一位年輕投資人的意外離世,讓大衆目光聚焦在爲其提供生命體驗課程的培訓機構里程LEGACY。

8月16日晚,年僅32歲的DCM董事總經理魏萌(Sara Wei)在參加里程LEGACY飛躍力工作坊課程時,在教室意外暈倒,經兩天全力搶救,最終醫治無效死亡。

事件經報道發酵後,魏萌所參加的飛躍力工作坊課程在社交平臺引起關注,有多名曾參與過相關課程的網友表示,里程LEGACY安排的課程內容涉及“精神控制”,發展下線被指傳銷。

這一說法遭到魏萌家屬否認,魏萌丈夫發表聲明稱:目前網絡上的信息嚴重失實,對魏萌造成了極大誤解,也對家人造成了二次傷害。

魏萌的不幸離世背後仍有許多困惑——

里程LEGACY所提供的課程究竟是正規的身體潛能開拓培訓,還是被再度包裝的非專業“教練技術”?

爲什麼面向職場人士的生命體驗課程這麼多年依然層出不窮?甚至高學歷高收入人羣也被其吸引?

課程是大型“洗腦”現場?

2019年8月,辛雷在深圳報名參加了里程LEGACY的課程。據他介紹,課程總共分爲四個階段:探索、蛻變、里程和智泉,他參加的探索課程現在已經改名爲自覺力工作坊,費用在9800元;魏萌參加的飛躍力工作坊是之前第二階段的蛻變課程,費用也從辛雷參加時的15500元上漲至16500元。

他告訴界面職場,上課時整個房間都是用遮光窗簾遮住的,室內只有昏暗的燈光,還有一些音響設備。另外,官方要求所有參與的學員不能分享工作坊中特定的練習與過程,並且對其他參與者的行爲和說話絕對保密,這也讓機構帶上了神祕色彩。

辛雷透露,在自覺力課程一開始,講師會不斷強調規則,要放空自己參與進來,不要辯解、反駁。

知乎網友“忘憂”在參加課程時,同樣提到第一晚是相互信任,宣讀12條規則,要絕對服從機構安排,每天上課不允許遲到。

在上課過程中,辛雷提到講師會拋一些讓你覺得比較有啓發的觀點讓你建立信任,比如花時間感受自己身體的小聲音,提高對自身情緒和別人情緒的感知敏感度等。

儘管他剛參與的前兩個小時對課程抱有牴觸態度,但“這個東西一旦注入你的思想,你可是很難拔除的,就像電腦中病毒一樣,如果你沒有殺毒軟件,整個系統會被破壞。”

辛雷勸說自己,跳出現有思維方式,放空自己,全身心投入進去,然後課程結束後帶一個全新的自己與原來的自己進行對話。不斷“洗腦”下,他報名了第二階段的飛躍力課程,但事情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一面。

據他介紹,第二階段的課程安排非常密集,會讓你身心疲憊,沒時間進行思考。里程LEGACY官網顯示,飛躍力工作坊中上課時間是週三到週六從早上10點到晚上24點,週日是早上10點到晚上19點。

“我理解爲是大型的PUA和心理學運用,利用身體上的疲憊,心理上趁虛而入,植入一些有好有壞的東西。”辛雷說,“前兩天基本是個‘打碎’你的過程,讓你接受其他學員的反饋,不許反駁。”

“忘憂”在參加過程中,有個“紅與黑”的遊戲,她被要求回憶痛苦、暴露弱點,在整個過程中否認自己。有多家媒體報道,這種課程會讓參與者先是逐漸變得極端、激動而易潰,而在培訓後期,往往又會通過被導師“灌注希望”,來感受到“重生般的蛻變”。

即使現在距離參加完課程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辛雷提及之前上課的情景仍然會有陰影。“忘憂”在參加完第一階段課程後表示自己留下了後遺症:“情緒被放大了,非常容易生氣,屬於一點就着的那種,生氣的時間持續很長,還會容易哭,我之前可以控制情緒,做理性處理,現在莫名地會情緒控制不了。”

自我認知領域專家顧及告訴界面職場,進行團隊互動類的心理遊戲需要有嚴格的邊界、戒律和職業規範,會首先教授如何在不傷害對方情感的情況下,給出正向或負向的反饋,並且會密切注意對方的整體狀態,絕對不會到危險的紅色領域,”會極度尊重對方的自由意志,絕對不會做任何的越界事情“。

有不少網友指出,里程LEGACY的課程是一種“精神控制”。牛津大學領導力博士後、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吳少裏告訴界面職場,精神控制是指個人或團體用非道德的一種操縱手段來操縱人的意願,瓦解個人對自己的一種認識,來使個體徹底的改變對自己過去經歷和個性的一種看法,最爲關鍵的是要讓個體依賴組織,成爲組織的一種工具。

從界定來說的話,如果市面上的一些課程裏有類似傳銷性質的內容就是類似的一種精神控制。

在心理諮詢師在心理諮詢的技術裏面,它是有一種治療療法,叫暴露療法。”吳少裏指出,“同樣是讓人暴露在過去的創傷情境當中,但是它有級別設置,承受力慢慢增加。同時它之前會做很多的測試,假如說你有心臟病的,可能就不可以做這種技術療法;即使測試下來,你的身體是可以用這種方式,我們在諮詢機構裏面還要有醫學保護設置,所以的話它和心理療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值得注意的是,辛雷提到,他們新學員都被稱爲“海星”,基本是由親近人推薦加入,有很多是妻子進來學習後,推薦了丈夫、婆婆等也參與進來,還有同事、同學、朋友等。此外,里程LEGACY還有針對孩子的少年班。

顧及表示,一些機構會找人來背書,形成“光環效應”,或者由親密的人來推薦,出自信任,很多學員會參與進來。

據Tech星球對公開信息梳理,里程LEGACY下屬的項目中參與最多的是名爲“里程”的課程,每一期的工坊都是用次數來簡稱。截止目前,大概有超過20000人蔘加過該公司類似的課程項目。21世紀商業評論獲得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公司已組織557場工作坊,共有36782人蔘與,羅列的歷屆學員,集中在律師、企業高管、創業者、建築師、醫生等,多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人士。

里程LEGACY是換湯不換藥的“教練技術”機構?

根據里程LEGACY官網,里程LEGACY是一家致力於提升個人成長及企業永續的諮詢顧問公司,主要服務華人社羣,在香港、北京和深圳都設有辦公室。其工作坊分別由一羣懷抱理想和願景,並具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所主持,參與者多爲香港、北京、深圳及中國各地最有成就的卓越人士。

資料顯示,里程LEGACY行政總裁暨資深主講人劉杞民在美國和香港參加過培訓,於1995年加入國際培訓工作坊公司ARC International Ltd,又稱Life Dynamics,而Life Dynamics正是美國60年代興起的“生命源泉”在香港和日本地區的稱呼。

美國精神醫學期刊Psychiatry早在70年代曾記載了“生命起源”數名學員發瘋的案例,更有學員在課堂上因承受不了心理壓力而猝死。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梁定召告訴界面職場,“生命源泉”過去的確由專業的心理學專家研發,在培訓中很多學員出現精神障礙,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以後,就在美國被禁止。後來,有心理學家進行改良,流傳到國內,變成了“教練技術”。

梁定召指出,里程LEGACY一些課程的設置和幾年前流行一時的“教練技術”很類似。“教練技術”本是心理成長髮展類培訓,屬於心理學的應用課程,如果由具有職業倫理的心理學工作者操作,首先會對學員進行篩選:學員的價值觀相對定型,但是又處於需要成長突破但又未突破的瓶頸狀態;第二是學員的身心都比較健康。

最後,專業人士操作的話將會剔除那些具有操控色彩的做法,以學員的身心健康爲福祉,以學員的心智成長爲目的,而不是把學員洗腦變成達成商業目的的手段。

在突破過程中,心理學專家並不會粉碎學員原有的價值觀,來達到崇拜權威的目的,而是讓其在自身價值觀之外,看到更多的選擇性,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之所以很多教練技術或者類似課程把人弄出問題,就在於摧毀了一個世界,但是沒有建立起新世界,於是人就處於崩潰狀態下了。

真正專業的心理諮詢,是旨在幫助個體看到目前自己的狀態,同時覺察到自己內心的困惑,看到可能提升的空間和選擇的多樣性,聽到自己內心自我超越的聲音,在肯定、理解現有自己,接納自我的不完美的基礎上,非常自信地自然達成繼續往上走的意願,而非是通過對自我的否定,迫不得已的去要做痛苦的改變。

吳少裏認爲,教練技術如果有完全專業的介入,是可以很好幫助個人內在成長,但現在市面上更多的組織機構是將其作爲圈錢的目的,做得非常四不像。她曾經受邀加入一個類似的機構,但是內部氛圍像傳銷一樣,她並不覺得自己的專業度在組織裏能有多大的發揮。

需要警惕的是,現在的“教練技術”正在被過度商業化。梁定召指出,這種商業化操作不尊重學員的價值觀、人格和自由意志。它通過這種打擊推翻原有的價值觀,再植入機構的價值觀來達到商業目的——讓更多新學員來參與到課程。

“這種課程往往會搞到深夜,這個情況下人的意志是非常薄弱的,人的情緒情感是非常豐富的,所以這種情況下會植入他們所要植入的一些信念和價值觀,讓參與者成爲沒有佣金的‘營銷員’。”

深圳衆鼎商學院就曾打着從國外引入的“教練技術”體驗式培訓的旗號,假借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領導力與管理技術,吸引學員參加培訓。

傳銷團伙先以“給成功人士充電上課”吸引中小企業主與企業高管等羣體,然後藉助封閉的培訓環境,通過痛罵圍攻、團隊裹挾、分享難以啓齒的隱私等方式擊垮學員意志,在學員喪失自尊自信,迫切需要證明自己的“改變”之際,又立馬誘騙蠱惑學員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以“證明”自身價值。

在2018年,該組織被查獲,是國內破獲的首例以“教練技術”爲名通過非法有害培訓實施精神控制的新型傳銷案。公開報道顯示,有不少學員因爲上課導致家庭破裂,也有學員在培訓期間跳樓、精神失常。

據Tech星球報道,在2018年整頓後,幾乎所有的“教練技術”機構好像在一夜間消失了。但是,很多機構通過更名,宣傳沒有感召環節內容以及設置貼近行業課程等形式,在很多領域依然存活。

《自定義人生》作者李源在朋友圈指出,經過過去多年多次被舉報和查處,這種“三階段教練技術”精神傳銷課不再用這個舊名字,改頭換面繼續營銷。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學員辛雷透露,里程LEGACY課程中夾雜很多心理學相關的理論和心理學的活動環節,但是老師和機構並沒有心理學相關的資質。

如果相關培訓機構採用了教練技術相關課程,那麼講師中應當有由ICF國際教練聯合會頒發資質證書的教練,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可以頒發全球承認的教練資質的機構。

但是,官網公佈的五位主講人,均沒有提及自己擁有的資質證書,僅有一位講師公佈了所畢業的院校——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此外,據天眼查顯示,里程LEGACY關聯公司爲北京誠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11月,註冊資本10萬人民幣。公司經營範圍含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棋牌)、承辦展覽展示;市場調查;企業管理諮詢;公共關係服務;教育諮詢等。

梁定召表示,如果它只是一家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沒有從事專業的心理諮詢業務,那麼就無法用心理諮詢行業的法律與倫理進行規範,沒有強制性要求講師具備心理學專業資質。

“這個是怎麼加強監管的問題,市場行爲怎麼去監控,怎麼去防範它對公衆的這種身心健康的損害。如果是有超額的賠償,甚至是懲罰性賠償,那對他們來說,也許會是一種很好的約束。”

北京市中聞(深圳)律師事務所李新宇告訴界面職場,當前,除了在醫療機構從事精神障礙診斷治療和心理治療的醫師有執業資質外,社會層面上的心理諮詢服務人員並沒有對應的執業資質要求,甚至人社部在2017年已將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從《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移除,這就導致了心理諮詢行業目前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管和行業自律機制。

不過,吳少裏認爲,心理師諮詢證的停考也是爲了行業更好的發展。現在很多投機分子在獲得心理諮詢師證件後,本身是並不具有高的專業知識水平,但心理學需要有生活閱歷和各種通識性學科的積累,停考是爲了之後有更高專業水平要求的政策出臺。

爲什麼職場心理培訓課程層出不窮?

早在2007年,編劇李亞玲在擔任成都商報首席調查記者時,曾臥底一家“生命源泉”課程培訓機構半年,上完了三個階段全部課程。

在她的報道中,這個培訓機構有“12條守則”、“全封閉式環境”、“紅黑遊戲”、“廢墟心理練習”、“救生艇練習”以及“畢業典禮時新學員見到感召自己進來的老學員而感動落淚”等情景,這些都和辛雷、知乎網友“忘憂”描述的里程LEGACY課程不謀而合。

李亞玲在微博表示,這類課程從你的原生家庭、幼時經歷、求學成長、求職創業、愛情婚姻、父母子女等方面,去挑剔並放大其中的“軟肋”,從而展開“精準打擊”。

在十四年後的今天,這類課程又捲土重來,或者從未消失,只是以一種更隱蔽的方式在小範圍流傳。那麼,爲何這樣的培訓機構在今天仍然層出不窮?

梁定召直接指出,因爲這樣的機構有極大的市場需求。“衆多的中小企業高層,他們在事業發展、企業經營管理、家庭建設、孩子教育等方方面面,他們是面臨着極大的需求的,這些需求的根基還是在於自己的學習成長進步。”

界面職場從多位企業高管、投資圈人士瞭解到,一些投資人或者企業家,尤其是資深的企業家在事業的後半段會比較注重個人心靈成長,如冥想,他們會參與一些正面的修心課程。還有一些高管除了事業需要和緩解精神壓力外,參加類似課程也是“爲了混所謂的‘圈子’、人脈等”。

吳少裏透露,一些企業高管無論是個人經驗還是事業發展,都到了一定的高度,具備超越自我的一種本能,並且對失敗抱有恐懼。

“這樣的一種總裁班也好,還是這樣類型的培訓班,他們利用了這種羣體對失敗、對事業發展瓶頸的一種恐懼心理,來迎合了他們,所以這部分人羣其實就很容易就上當了。”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針對個人成長提升的發展型心理諮詢非常稀缺。 一方面,我國心理學起步較晚,無論是從各行各業轉行到心理學還是各大高校開設心理學專業,時間都非常短,培養的心理學人才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心理學專家主要集中在高校或醫院,進行心理疾病的治療,有非常少的心理學人才是面向社會,面向職場人士,提供針對個人成長髮展的心理學產品。

此外,心理學的普及也需要漫長的過程。目前,在一線城市如上海、北京有比較好的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在二三線城市,心理諮詢的推廣仍非常困難。

強烈的市場需求和稀缺的發展類心理諮詢培訓形成了矛盾,這也導致市場上出現了空白。很多投機分子會利用市場需求,導致沒有資質的不正規職場發展培訓機構層出不窮地出現,產生了許多危害性後果。

吳少裏建議,個人在遇到職業發展困惑,還是要需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很多人都會覺得去找心理諮詢師的話,就好像是心理有問題,但事實上心理諮詢本身涵蓋了另外一類對人生髮展困惑的諮詢。”

她補充說道:“現在有開展一些國學班、老子學院,其實也是個人成長心理諮詢的重要補充手段,但這其中的規範性問題也非常重要。好多機構的目的也是爲了盈利,也會做得不專業,這也是我個人比較困惑的地方。”

(應受訪者需求,辛雷爲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