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女投資人離世揭開“教練技術”隱祕的角落:學員不惜墊資拉人,講師會演講最重要

來源:時代週報

8月16日,知名女投資人、DCM董事總經理魏萌去世,年僅32歲。據報道,8月14日,魏萌曾在“里程LEGACY”飛躍力工作坊學習課程,並在課室中暈倒,隨後送往醫院緊急救治,最終於8月16日在醫院離世。

一時間,對“里程LEGAY”課程內容涉嫌精神控制、精神傳銷的質疑聲鋪天蓋地。8月17日晚間,“里程LEGACY”旗下公衆號“LEGACY誠泉北京”轉發魏萌丈夫的聲明,確認了魏萌去世的消息。在聲明中,魏萌家屬表示,目前網絡上包括精神控制、洗腦、傳銷、辱罵等信息嚴重失實,但對於外界所關注的魏萌爲何突然暈倒等細節,並未給出答覆。

8月18日下午,時代財經走訪了北京誠泉文化的辦公場所發現,舉辦培訓課程的活動室已大門緊閉。時代財經聯繫誠泉北京的內部人員以及治喪小組負責人,前者的電話已經無法接通,後者向時代財經表示,希望能夠減少社會輿論對當事人的無端揣測和過度消費,剋制對魏萌離世事件的討論,制止看到的污衊和惡意傳播。

但輿論並未隨當事方的聲明平息。知名女投資人的突然離世,牽扯出了一門盛行於企業高管,卻在隱祕角落持久生長的“精神改造”生意。

8月18日下午4點,時代財經來到LEGACY誠泉文化位於光華路SOHO17層的北京辦公室。辦公室兩個大門均緊閉,屋內沒有燈,敲門也沒有人回應。

據隔壁辦公室的一位員工回憶,週一上午(16日)他來公司時就發現誠泉文化的門是關着的。

大門緊閉的辦公場所 時代財經攝

一位同樓層員工對時代財經表示,他此前就注意過這家公司,因爲上班的人穿着很不尋常,“像禮服又不是禮服,男生大背頭,女生小吊帶風格。我一開始還以爲是模特公司,後來聽說好像是做培訓的。”

另一位同樓層員工表示,他一直都覺得這家公司(城泉文化)比較神祕。“他們的上班時間不一樣,一般我們下班了,那邊纔有人過來,門口還會擺着一個簽到桌。而且公司玻璃不是普通的透明玻璃,從外面看不清室內的樣子。有時候會聽見那邊傳來奇怪的聲音,不像普通的辦公喧譁,好像是一羣人在喊叫,很像美容美髮店做集體培訓的感覺。”

該員工表示,平日誠泉文化辦公室旁邊的樓道都會站着很多人,“週五下午人最多,應該有特別的活動,走廊裏站滿了人,在聊天、抽菸。”

一直到下午6點,時代財經也未見有人進出誠泉文化。

誠泉文化對外宣傳資料顯示,其是一家2000年開始在香港服務華人的社區組織,2003年拓展了深圳、廣州以及北京的分中心。據天眼查顯示,北京誠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其法定代表人爲孟欣,公司參保人數13人。

魏萌暈倒時究竟參加了什麼課程活動?是否曾遭到針對性批評或辱罵?LEGACY並未做出回應。但在多位自稱參加過LEGACY課程網友的描述中,LEGACY課程中會伴隨批判與否定的環節,“一般不會上升到辱罵程度,但是會用挺過分的話去打擊你,只是下結論,不給出爲什麼。”

一位從第二階段退出的LEGACY學員向媒體反應,後續課程的安排會非常密集,一般從上午9點到晚上10點,甚至到凌晨,連續四五天,導致學員十分疲憊。

時代財經發現,LEGACY只是所謂“精神療法”的冰山一角,它背後是一片收割職場人士的培訓市場。

8月18日,有多位受訪者對時代財經表示,出於職場升級、處理人際關係等原因,他們也曾參與過類似的課程,其中經典遊戲的設置都如出一轍,比如紅黑遊戲(相互猜忌並且暴露各自的缺點)、廢墟(回憶對家人沒達成的承諾)、救生艇(考驗人性的生死救援)等等。此外,上課環境也是全封閉、不透光的,整個房間都用遮光窗簾遮住,室內只有昏暗的燈光和音響設備。

LEGACY飛躍力課程內容 受訪者供圖

“如果本身內心不夠強大、比較內向,又有原生家庭創傷的人,很容易在活動過程中被摧毀心理防線,繼而被洗腦。”亞楠(化名)2017年曾參與過類似課程,她對時代財經表示,已經摸清了類似課程的“套路”。

根據受訪者對時代財經的描述,類似課程,第一次的課程安排一般看不出異樣,主要圍繞愛、互助、信任等正能量主題展開,但是隨着課程的推進,遊戲環節會逐步升級。

其中,“紅黑遊戲”是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參與者要不斷回憶曾經的陰影,並且暴露自己的弱點,目的是在下個步驟摧毀個體的心理防線,會有完全不熟悉的人用過分的詞語打擊參與者,比如冷漠、自私、膽小;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的心理防線會被擊潰。“和我同期的一個女生從小父母離異,她坦誠了很多自己的事情,在後續的每個遊戲中,她都處於情緒崩潰的狀態。”亞楠表示。

“自我批評和否定是所有類似課程逃不掉的環節,比如‘廢墟’環節要回憶自己過去沒達成的承諾,對家人朋友的虧欠,一些講師會強調這是在直麪人性弱點和缺點,塑造更強大的心理素質。”曾擔任此類課程產品講師的娜娜(化名)向時代財經表示。

在羣體壓力和羣體感染的影響下,大多數人會跟着培訓講師的思維行動。亞楠也有過牴觸、不服從的情緒,一旦消極對待遊戲環節,整個小組的成員就會受到影響,“我會感覺自己被羣體壓力裹挾了,一旦做得不好,所有人會一起受罰,特別是組長,無限制去做俯臥撐,在當時的場景下會覺得是自己拖累了別人。”

經歷過連續密集的心理防線崩塌、重建,多位受訪者向時代財經表示,自己和不少同期生達成信任,甚至交心,“都是見證過彼此不堪一面的人,越到後期團隊的凝聚力就越強”。

誠泉文化公司資料顯示,LEGACY講師團隊的履歷多長期從事機構培訓工作。

其中,行政總裁暨資深主講人劉杞民投身培訓行業25年,具備超過十年的國際飯店高層管理經驗;培訓總監暨資深主講人孔偉良從事培訓行業22年,並且長期接受一連串嚴謹而具挑戰性的專業培訓;主講人黃亮遠則是通過認證的神經語言學(NLP)及時光線治療法(Time Line Therapy)執行師。

可以看出,講師的資質基本吻合了目標消費羣體企業管理、員工培訓以及心理治療等訴求。參加培訓的學員不乏創業公司CEO、中醫館長、旅遊公司總經理等商業、職場精英人羣。

當事人魏萌即職業投資人,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自2014年加入風險投資機構DCM,經手的項目有快手、探探、脈脈、Blued、無憂英語等,目前職位是DCM董事總經理。2019年10月17日,還曾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

培訓課程的定價也貼合這一羣體的消費水平,LEGACY的線上填報系統中有自覺力、飛躍力、里程、武士遊戲4門課程,總費用高達49300元。

爲什麼商業精英願意承擔不低的費用,參加這類“精神傳銷”活動?

工作本身的壓力或許是其中一個原因。“公司創辦初期,是最困難的時候。”深圳一傢俬募股權基金的創始人向時代財經回憶,爲了基金募集的事情,一直在外地出差,連續兩個多月都沒有回家。“投資公司如果在募集方面過不了,什麼都是空的。所以當時在想,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我怎麼去見我的家人,去見公司裏認認真真跟着我乾的這些人。”

“一直以來,在男性主導的金融圈,女性高層管理人員都是鳳毛麟角。由於傳統文化上的原因,對女性存在一定的歧視,一些圈子會很難進入。”8月18日,一家外資美元基金的女性執行合夥人向時代財經表示。

其指出,女性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更強的溝通能力,在投資領域有着很強的競爭力,但比較大的挑戰在於家庭方面。“我們在歐洲有很多投資,經常在下午、晚上有電話會,侵蝕了你爲家庭付出的時間,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強大的心理素質這一硬性條件在一些職場精英身上被放大,而那些打着淨化心靈、創造事業巔峯的課程正是擊中了這部分精英人羣的需求。“課程的本質,就是通過各種活動,把參與者在現實生活中的情緒推到極致,以此提高參與者在現實生活中對情緒做出反應的閾值。”一位2013年就參與過LEGACY課程的投資人李瑞在知乎上寫道。

在學術稱呼中,這種將成功學、心理學、催眠術甚至“邪教”亂燉在一起的洗腦術,叫做“教練技術”

“一般的商業課程、推銷課程、精神控制課程,都是一些懂得NLP技巧的人。不過,他們只能將技巧用於某一範圍內,通常效果甚微,”香港NLP諮詢師李峯告訴時代財經,“尤其是這種不分對象、不進行個體評估的集體行爲,只能在短期內讓學員感到振奮,很快就會被打回原形。”

“我在應聘產品講師的過程中,領導更加看重的是我在大學期間的演講經歷,這是作爲培訓師的基礎素質,後續可以通過培訓、考證成爲課程講師。”娜娜補充道。

就像LEGACY一樣,所有教練技術課程收尾階段最關鍵的一步是要拉入新人,多位受訪者向時代財經表示,他們是被親戚、朋友或者同事介紹過來的,那些拉入課程的新人,被組織稱作“海星”。

亞楠的課程終止於第二階段,但是介紹人還會孜孜不倦地勸說她再次續課,“對方甚至願意墊錢讓我繼續參與課程。他們都不存在收取提成的情況,完全是‘爲愛發電’。”

“類似的精神傳銷是傳銷的一個變種,它與後者的區別在於,不再依靠層級返利來驅動銷售,而是通過洗腦的方式,使學員獲得極大的精神滿足,把發展新學員作爲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標,一旦不能成功發展下線,則會帶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向時代財經表示。

李旭表示,凡是精神傳銷手段都會涉及4個階段,否定自我——尋找自我——發展自我——證明自我。

8月19日,北京市華一律師事務所秦旭東律師對時代財經表示,國務院2005出臺的《禁止傳銷條例》第二條明確界定了傳銷的定義,《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規定了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從公開信息看,該案例中可能存在利用類似傳銷的方式來發展會員,但是否構成行政違法甚至犯罪,還要結合具體的事實和證據來判斷。

至於“精神控制”,要看課程中是有否限制人身自由,是否有威脅、脅迫等行爲。

秦旭東說,界定培訓機構的責任,關鍵是調查清楚死因,和培訓機構的行爲之間的關係。比如是否有過錯,不合理的課程安排是否會對學員造成傷害,培訓過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等。此外還要看具體的培訓合同中的相關約定。

入職半年後,娜娜離開了那所教練培訓機構。她認爲,無論遇到什麼事業瓶頸,形式多樣的遊戲只是一種發泄的渠道,它或許對高壓強度工作以及迷茫的狀態,有短期的宣泄作用,但是長期來看,終究不能沉迷在反覆洗腦的環境下,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