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海軍陸戰隊前司令:美中並非註定一戰,有四個原因

約旦《約旦時報》8月18日文章,原題:美中並非註定一戰  2034年,美國和中國捲入一系列軍事衝突,並升級爲一場毀滅性的戰術核戰爭。俄羅斯、伊朗和印度等國也捲入其中。突然之間,世界瀕臨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是《2034年:一部下一次世界大戰的小說》所描繪的情景。現在,包括此書在內,越來越多的聲音警告,世界上崛起的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衝突幾乎不可避免。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將這種現象稱爲“修昔底德陷阱”。他回顧了這位古希臘歷史學家的觀點:“正是雅典的崛起以及由此給斯巴達帶來的恐懼使戰爭不可避免。”

確實,縱觀歷史可見,當一個崛起的大國挑戰一個老牌大國時,結果往往是戰爭。但顯然也有例外。相比一個世紀前崛起的美國和衰落的英國,今天的美國和中國未必會更加容易爆發戰爭。當今形勢下,有四個理由足以讓人相信美中戰爭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兩國的任何軍事衝突都會迅速變成核衝突。因此,美國會發現自己處於與蘇聯相同的情況。但是,制約美蘇衝突的“相互確保毀滅”的因素同樣適用於美國和中國。國際社會也會竭力確保潛在的核衝突不會發生。

其次,不要忘了,從歷史上看,中國放眼長遠。雖然中國的軍事實力大幅增長,但在幾乎所有重要的衡量標準上,仍然落後於美國。中國大力投資於不對稱的武器(如遠程反艦導彈、高超音速導彈、網絡的軍事應用),但幾十年內,在飛機和大型艦艇等常規武器方面難與美國匹敵。

因此,在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太危險了。因此,我們認爲,中國主動與美國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較小。然而,美國軍方傾向於爲最壞的情況做計劃,目前正專注於與中國的潛在直接衝突。這種行爲帶有美蘇冷戰的色彩。

這就提高了忽視其他威脅的風險。自朝鮮戰爭以來,非對稱性威脅一再被證明是對國家安全的最棘手問題。建立一支能夠應對最壞情況的部隊並不能保證各種戰爭的成功。

中美衝突可以避免的第三個理由是,中國已經在全球軟實力戰爭中斬獲勝利。中國應對疫情的表現比美國好很多。通過其“一帶一路”倡議爲世界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中國積極地介入了特朗普總統任內美國留下的空缺。中國領導人很可能會審視目前的狀況,認定其戰略道路是正確的。

最後,中國和美國在經濟上密不可分。儘管特朗普發動了貿易戰,2020年中美雙邊貿易額仍達到6500億美元左右。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兩國的供應鏈聯繫龐大,中國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其中大部分不能輕易拋售,否則會導致巨大損失。

美國和中國註定會有各種各樣的衝突。但直接的國家間戰爭未必是其中之一。(作者爲美國海軍陸戰隊前司令查爾斯·克魯拉克、蓋茨基金會前首席財務官亞歷克斯·弗裏德曼,喬恆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