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丨 阿里騰訊要握手言和?2分鐘帶你看清八年間的“冰封時刻”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彥飛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隨着一則外媒報道,阿里騰訊可能會“互相開放生態”成爲熱議話題,雙方管理層也對此公開回應。

8月18日,騰訊發佈2021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在隨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騰訊生態系統是開放的,但重點是幫助小商家、中小企業取得成功,而平臺之間的互通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在劉熾平看來,一些平臺的規則與騰訊不同,包括大量補貼用戶、收取商家傭金等,同時也存在假貨、盜版等方面的問題,“可能需要時間討論,以非常謹慎的方式來解決。”

與騰訊的審慎相比,阿里對於開放的渴求要強烈得多。

本月初,阿里董事長兼CEO張勇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平臺之間的大循環產生的社會價值,一定遠遠大過在單一平臺內的小循環;平臺間的互聯互通,肯定會帶來新的改革紅利。

開放是互聯網精神的題中之義,也是騰訊阿里都認可的價值觀。此外,近年來兩家公司的業績和用戶增長逐漸放緩,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長引擎。

根據騰訊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期內騰訊營收爲13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各大業務板塊中,包括遊戲在內的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1%,網絡廣告增長23%,表現中規中矩。只有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增長40%,勢頭依然強勁。

此外,騰訊的社交用戶整體規模已經見頂:截至今年6月底,微信及WeChat的合併MAU(月活躍用戶)爲12.51億,同比增長3.8%,環比增長0.8%;QQ移動端MAU爲5.9億,同比下降8.8%,環比下降2.6%。

阿里同樣面臨着不小的增長壓力。

今年第二季度,阿里收入2057億元,同比增長34%;排除並表高鑫零售的影響後,同比增長22%。在報告期內有618大促、銷售費用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這一業績並不亮眼。

用戶方面,今年第一季度,阿里的國內年度買家人數猛增3200萬,但上季度又回落至1700萬。被阿里視爲“全村希望”的淘寶特價版,年度買家的絕對增量也從前一個季度的5000萬降至4000萬。

面對如此局面,重申“開放”訴求,增開流量源泉,對於一些公司來講,顯然是一個打破增長天花板的辦法。

不過,從劉熾平和張勇的近期言論來看,對於向誰開放、如何開放、何時開放,兩大巨頭仍存在着很明顯的分歧。

總的來說,騰訊的開放重點是數量龐大的中小商家,允許和促進個人、中小企業和商家與用戶直接互動。阿里則把重點放在了大平臺之間的開放,其實也就是與騰訊的互聯互通。

觀念上的巨大差異,決定了騰訊和阿里短期內不可能推動實質性的互相開放。而開放背後的一系列潛在風險,有可能傷及平臺的用戶體驗和商家利益,也讓平臺缺乏張開懷抱的動力。

互聯網的開放,本應是大大小小的主體均參與其中,打破一切不必要的壁壘,從而促進信息流動效率,讓最廣大的網民羣體從中獲益。

但在當前語境下,公衆和媒體談及開放,往往將其侷限於騰訊和阿里相互開放生態;更具體而言,是微信對淘系電商開放。這也是兩大巨頭“互相開放”的命門所在。

不過,微信電商與淘系電商遵循兩套完全不同的規則,平臺內商家已習慣按照既有模式做生意。如果淘系電商湧入,隨之而來的“規則嵌套”會導致平臺治理難度急劇放大,業務合規和用戶保障的複雜程度都呈幾何級數增加,小商家的利益難免受到衝擊。

這也是騰訊的最大疑慮之一。本週的業績會上,劉熾平在談及開放生態時,特意點出不同平臺的主要差異,包括補貼政策,假貨、盜版問題的處置規則,是否向商家收取佣金等。

“平臺和平臺互通面臨很多實際問題。例如,資源豐富的平臺能夠提供大量補貼,那是否會影響到微信平臺上的商戶;對於其它平臺上的假冒、盜版等問題,我們又能否處理;平臺間完全不同的商業政策,我們該如何應對,等等。舉個例子,不同於其他平臺,微信對平臺上的商家和品牌不收取任何佣金費。”劉熾平說。

以佣金爲例,目前微信針對小程序內完成的交易,僅收取0.6%的支付手續費,商戶無需額外支付佣金。但在一些中心化的電商平臺,第三方商家通常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技術服務費,同時還需要花錢購買流量和推廣位。

如果淘系電商進入微信,騰訊將面臨兩難選擇。無論是一視同仁,針對所有商家收取佣金,還是專門針對淘系商家出臺豁免政策,對現有商家的利益都有損害。

此外,阿里作爲電商巨頭,其資金和資源絕非微信平臺的中小商家所能夠比擬。如果被放入微信生態,不啻於一條巨型鯰魚,會導致微信商業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難以預料。

有業內人士向字母榜(ID: wujicaijing)表示,平臺監管將是一個巨大難題。如果用戶在微信裏看到淘寶鏈接,買到假貨、盜版,微信要不要承擔責任?平臺間責任和義務的邊界將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淘系電商接入微信,確實面臨一系列安全隱患,除了商品本身外,還有防範倒賣賬號、黑灰產交易、誘導分享、技術對抗等風險,因此不能不謹慎。

還有觀點認爲,開放到底是真的釋放改革紅利,還是隻有利於最大的平臺,需要進一步論證。如果一個具有巨大規模甚至壟斷規模的平臺,可以隨意進駐其他平臺,很快就會把所有平臺壟斷了,擠壓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間。

更深層的原因是,微信用戶越來越不需要淘系電商的跳轉鏈接了。

2013年,阿里率先“開戰”斷掉微信,隨後淘系電商鏈接被微信屏蔽。接下來幾年裏,微信進一步升級平臺規則,包括禁止在朋友圈傳播特殊識別碼、口令類信息等。

兩大陣營畫地爲牢,不可避免地給用戶網購體驗造成破壞。但時至今日,國內互聯網大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一方面,阿里的淘系電商已經建立品牌認知度,除了自身流量外,還擁有支付寶、餓了麼及線下商家等衆多入口;另一方面,騰訊基於微信的電商生態逐漸完備,既接入了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平臺型電商,又通過小程序引入品牌和中小商家,用戶在微信內部即可完成電商消費閉環。

特別是過去幾年間,騰訊先後做了智慧零售、小程序商店、小程序直播等,以吸引商家在微信生態裏做生意。

2020年底上線的騰訊惠聚,是騰訊補齊電商能力的最新舉動。這款產品聚合了沃爾瑪、三隻松鼠波司登等數百個品牌的官方小程序,相當於生長於微信內部的天貓,目前已經在部分地區入駐微信支付“九宮格”。

在這種情況下,微信用戶如果需要購物,就算不能通過平臺內電商解決,更合理高效的選擇也是打開相應的第三方APP。假如騰訊此時改弦更張、予以放行,反而很可能導致微信羣、朋友圈廣告氾濫,破壞用戶體驗。

微信是騰訊的核心資產,張小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爲了賺錢而犧牲用戶體驗,甚至不惜對自家產品痛下“殺手”。

一個典型案例是,2019年10月,騰訊公佈升級版《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範》,遭到封殺的包括拼多多、京東、美團等騰訊系公司,甚至包括微視、騰訊新聞等騰訊自己的服務。

用戶對於電商外鏈的真實需求寥寥無幾,平臺難以獲利卻平添巨大風險,這些因素決定了就算阿里再積極,騰訊也不可能對所謂“互相開放”懷抱太多熱情。

在今年7月“互相開放生態”傳言散播之前,阿里已經多次試圖進入微信這個中國最大的流量池。

去年,盒馬、菜鳥相繼開通微信小程序。今年第一季度,淘寶特價版、閒魚也提交了開通申請。淘系電商的核心大將中,只有淘寶、天貓尚未有所動作。

僅僅開通小程序,只是有限度的開放。如果微信不提供微信支付“九宮格”之類的重點推薦位,阿里系小程序的打開頻次並不會非常高。餓了麼的流量來源中,微信小程序佔比早已超過支付寶小程序,但對餓了麼來說仍然遠遠不夠。

這恰恰是阿里極難攻克的一大障礙。目前,“九宮格”的推薦位主要分給了騰訊旗下的理財通、生活繳費、健康碼、騰訊惠聚等服務,以及京東、美團、拼多多、唯品會等嫡系公司。阿里要想擠進來,只花錢肯定是不夠的,說不定得先讓騰訊入股。

此外,騰訊和阿里各有盟友,他們從自身利益出發,未必願意看到兩家公司握手言和。這也是兩大陣營“話事人”必須考量的因素。

騰訊方面的阻力很可能來自京東和拼多多。在拿到騰訊的投資後,兩家電商平臺紛紛納下“投名狀”,都把微信支付列爲首選支付渠道。

騰訊則是投桃報李,讓兩家公司長期在微信“九宮格”佔據一席之地,併爲之提供全方位流量扶持。以京東主打下沉市場的“京喜”爲例,這款產品在接入微信“發現”頁的一級入口後,僅一年時間日訂單量就突破1000萬單。

這也意味着,如果允許淘系電商大舉進駐微信,那麼京東、拼多多的用戶和訂單將不可避免被分流,兩家公司身爲嫡系的優待將名存實亡。

而對於阿里而言,最大的難題是支付寶。

此前在外媒爆料中,兩家公司互相開放的初步措施有可能包括:騰訊降低在微信中分享阿里系商品的難度、給阿里系服務開通小程序;而阿里則需要將微信支付引入淘寶和天貓。

這顯然不是支付寶願意看到的。它之所以能夠與微信支付旗鼓相當,主要靠的是阿里系APP的鼎力支持。如果失去淘系電商的唯一地位,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勢必要受到挑戰。即使短期內傷害不大,也會對螞蟻的士氣造成打擊。

但在這場關於開放生態的博弈中,阿里無法給騰訊提供流量方面的反哺,最大的籌碼就是接納微信支付。而騰訊握有微信社交流量這張最大的牌,沒有必要把京東、拼多多推上牌桌;後兩者從培育自身支付業務、降低交易成本考慮,未必會主動接納支付寶。一去一回,支付寶喫虧不小。

不過,由於阿里巴巴與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的董事會和管理團隊多有交叉,爲了更大目標、暫時犧牲局部利益並非毫無可能。阿里最終如何取捨,將取決於它對微信流量的渴望程度。

儘管公衆對於騰訊阿里互相開放頗有期待,但也有學者認爲,如果開放僅僅侷限在一兩家公司之間,那麼對於徹底打破壟斷並沒有幫助。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翟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時表示,如果只是兩個頭部企業互聯互通,對外仍然進行封禁,設置流量護城河,其壟斷效應相反是增強了。

平臺之間的壁壘也有其存在合理性。“如果一個網絡平臺企業不實施鏈接封禁行爲,就無法正常提供網絡產品和服務,或者自身合法權益會受到侵害,那麼鏈接封禁行爲就具有正當性和合法性,反之就構成違法嫌疑。”翟巍說。

騰訊和阿里同樣明白,“互相開放生態”絕非朝夕之功。過去一段時間裏,兩家公司的焦點仍然是從內部尋找新的增長動能。

阿里的重點扶持對象是淘特和生活服務。作爲對標拼多多的產物,淘特已經成爲阿里最引人關注的產品之一,年活躍買家已超過1.9億。

另一方面,阿里7月初進行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本地生活、高德和飛豬組成新的生活服務板塊,俞永福站上一號位。阿里希望以高德爲樞紐,扭轉這幾塊業務的頹勢,實現“1+1+1>3”的效果。

騰訊則把重心放在了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上。上一財季,這塊業務收入419億元,同比增長40%,增速相當於整體營收的2倍;營收佔比30%,比去年同期提升4個百分點。

此外,兩家公司還需要解決企業社會責任的難題。

8月初,“阿里女員工被侵害”事件引爆輿論,最終導致多位高管被辭退或處罰。阿里旋即宣佈成立職場陋習小組,對灌酒、低俗玩笑等行爲進行自查自清。

騰訊則在某媒體發表炮轟網絡遊戲的爭議報道後,出臺了更嚴厲的未成年人保護措施,進一步壓縮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長。此外,騰訊還在4個月內先後宣佈投入共計1000億元,用於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和共同富裕專項計劃。

阿里和騰訊動作不少,但沒有一個和開放生態有關。在內部增長放緩、外部監管愈發嚴格的新常態中,兩家公司的互相開放絕非最高優先級。如果沒有重大意外,這一鼓譟良久的願景很可能與數不清的流言一樣,最終不了了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