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成立“視頻號青少年模式優化小組”落實相關法律法規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原標題:讓我們深入討論一下微信視頻號的現狀

文/裴培

來源:互聯網怪盜團

在所有主流短視頻(含中視頻)平臺當中,微信視頻號是我見過市場意見最不一致、樂觀和悲觀雙方立場差距最大的,沒有之一。簡而言之:

樂觀者認爲,視頻號已經成爲了一個非常主流的視頻平臺,而且還在不斷擴張。它不僅是騰訊手裏最新的一張好牌,也是當前互聯網視頻領域最重要的新趨勢,值得所有人認真研究。

悲觀者認爲,視頻號一點也不厲害,遠比不上抖音、快手,甚至比不上微博B站,對用戶和創作者的意義不大,也很難有商業化前景。視頻號將成爲騰訊做短視頻的又一次失敗努力。

這樣的激烈爭議,不僅每天在資本市場和社交媒體上發生,也在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羣這種“私域場所”發生。對於一個發展中的內容平臺,出現如此針鋒相對的觀點對立,是不多見的。我還記得,2018-19年抖音高速增長時,以及2020年B站高速增長時,圍繞它們的爭議遠沒有這樣大。不久前發佈的騰訊財報多次提到了視頻號,從而加劇了關於“視頻號究竟能走多遠”的討論。

平心而論,市場對視頻號的爭議巨大,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可靠的數據資料。首先,騰訊官方從未披露過視頻號的DAU和用戶時長——所謂DAU已經突破4.5億的說法並無可靠依據;在每期財報及電話會議中,騰訊只會說“視頻號健康增長”“內容生態正在構建”,卻從來沒有披露過具體數字。其次,作爲微信內部的一項功能,第三方諮詢公司要跟蹤視頻號的數據可謂難上加難,可能根本沒有辦法。

雪上加霜的是,視頻號是高度私域化的,缺乏像微博或B站那樣的”話題廣場“。雖然視頻號的算法推薦機制已經發展起來了,但每個人看到的推薦內容仍然大相徑庭。這樣,外界不但不瞭解視頻號的數據全貌,也很難真正理解它的內容生態、內容調性。這樣一來,所有圍繞視頻號的討論難免淪爲“盲人摸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我還必須指出,因爲人人都用微信,所以對於微信的任何功能,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例如,有些人早已不看朋友圈和公衆號了,所以認爲別人也不會看;有些人加入了很多微信羣,所以認爲別人也加入了同樣多的羣;有些人熱衷於小程序拼團購物,所以認爲微信小程序的交易額已經超過淘系電商,等等。這種“我認爲、我覺得”,固然不是毫無道理的,但存在極大的侷限性,絕不能以此作爲決策的主要依據。

01

下面讓我開誠佈公地講講自己的看法吧。我也沒有什麼“內部數據”,也只能依靠草根調研和個人體驗。不過,我認識很多視頻號創作者(也包括其他平臺的創作者),自己也算個視頻號創作者,對視頻號官方的產品/運營策略也不是沒有了解。因此,希望我能全面深入地多提供一些信息。 

我的基本觀點就是如下三條: 

先說第一條。我相信視頻號DAU已經達到或逼近5億,但是大部分人不是從微信發現頁面的“視頻號”一級入口進入的;他們往往是從微信羣、微信個人會話或朋友圈看到了視頻號內容鏈接之後點開的。他們可能並未意識到自己在使用“視頻號”,只知道自己是在微信裏看視頻。此外,“直播”擁有一個單獨的一級入口,還有自己的小紅點;普通用戶進入觀看的時候,甚至不一定知道自己在觀看的是“視頻號直播”。 

換句話說,視頻號作爲一個獨立平臺,尚未佔領用戶心智,這也是悲觀者最強有力的論據。問題在於:誰也沒有規定視頻號必須獨立佔領用戶心智呀!微信徹底佔領了用戶心智,而視頻號作爲它的一項內容功能,不也可以佔領用戶心智嗎?用戶可能永遠不會產生“我晚上恰好有時間,所以刷一刷視頻號”這樣的觀念;但是,他們可能產生“睡前時間看看微信”的觀念,這個時間被分配給了公衆號、視頻號、朋友圈和微信會話,其中視頻號將分到很大一塊。 

我並不瞭解目前視頻號的用戶時長具體是多少。鑑於大部分用戶尚未養成從視頻號一級入口主動進入觀看的習慣,我相信用戶時長不會太高,至少遠遠低於快手和B站的水平。然而,我還是要指出:視頻號的新增用戶時長,大部分也不會來自一級入口,而是來自微信分享行爲。除了用戶在微信私域的主動分享行爲,公衆號嵌入視頻號內容、朋友圈廣告落地到視頻號,也是非常重要的時長增量。 

無論如何,在討論視頻號時,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它是微信的一項不可分割的功能,它最大的優勢就是能無縫融入微信社交體系。所以,我們不應奢望它能像抖音或微博那樣形成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對於騰訊而言,只要用戶養成在微信裏看視頻的習慣就夠了;他們能否記住“視頻號”這個品牌則是無關緊要的。 

02

這樣就自然引出了第二條:大批內容創作者,尤其是頭部和機構創作者,會爲了直接覆蓋微信用戶而開通視頻號。但是,對於大部分這類專業創作者而言,視頻號尚不具備成爲“第一選擇”的誘惑力。歸根結底,專業創作者都有自己的大本營——他們來自抖音、快手、B站、微博、小紅書乃至淘寶直播,視頻號提供的流量誘惑還沒有大到足以讓他們搬家的地步。 

如果微信視頻號像2019-20年的西瓜視頻,或者此前一段時間的B站那樣,對專業創作者提出優厚的物質激勵計劃,那確實可以換來一批獨家或首發KOL。問題在於,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既然視頻號能在不提供物質激勵的情況下成爲大部分人的“第二選擇”,那就沒必要瘋狂砸錢以成爲“第一選擇”了——這樣的性價比太低。不過,鑑於騰訊並不缺錢,如果它未來某一天推出高額的物質激勵,我也不會太奇怪。 

專業創作者不願徹底倒向視頻號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視頻號的流量分配機制尚未成熟。大部分人還摸不準視頻號的算法推薦邏輯;視頻號內容在社交私域中的傳播是不可控的;視頻號與公衆號的互相綁定和導流只是最近幾個月的事情;視頻號的熱搜機制也還不發達。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擁有幾十萬、幾百萬粉絲的KOL把自己綁上視頻號的戰車,是不太明智的;他總想等到事情更清晰一點再上車。 

由此可見,微信視頻號真正“穩了”的信號很明確,就是在如下四條當中,至少滿足1-2條: 

出現一批原生的才藝類(通俗地說就是美女)UP主,至少應達到讓幾百萬人耳熟能詳的量級,在才藝直播(中吸引百萬級別的觀看量。

出現一批原生的垂類UP主,可以是知識類、VLOG類、遊戲類、旅行類乃至美妝類,擁有穩定的觀衆羣和一定的全網知名度。

出現一個原生的電商主播,不一定要達到李佳琦或辛巴的量級,但在帶貨能力上至少應能與雪梨或張大奕掰掰手腕。

在奧運會這種級別的大型活動中,成爲一批媒體機構賬號的內容首發地,而且不應侷限於騰訊系的媒體賬號。

我並不期待以上任何一條在2022年以內成爲現實。微信團隊仍處於構建運營能力的過程中,它顯然不想做“無節制的增長”,而要做運營體系徹底完善之後再聚焦於內容增長。因此,在2021年內,我估計視頻號的內容運營將一直聚焦於直播;一旦完全打開了直播的局面,纔會去加大對短視頻和中視頻內容的運營力度。

上面討論的全是專業創作者。對業餘創作者(沒有團隊,沒有MCN,以前沒做過內容或只做過圖文內容)來說,情況要簡單許多——視頻號不僅是第一選擇,甚至是唯一選擇。在視頻號冷啓動的難度也很高,但是在其他平臺的難度更高。因爲視頻號的流量還處於急劇上升階段,而且可以輕鬆轉發到微信私域,所以在這裏還是有一些“新手村紅利”的。在快手、微博、B站,“新手村紅利”要麼早已消失殆盡,要麼正在消失,初學者不應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附帶說一句,由於抖音每個星期都會冒出一些爆紅的百萬粉絲KOL,往往會給業餘創作者一種假象,即“我也能在抖音爆紅”。事實上,如果你去仔細分析那些爆紅KOL,就會發現其中絕大部分都有簽約MCN,或者乾脆就是早已成名的團隊的新馬甲。另外,鑑於抖音流量熱點變化很快,即便有人瞎貓碰上死老鼠的以一己之力爆紅,他大概率也無法依靠一己之力守住地盤。在此就不贅述了。

03

最後談談視頻號商業前景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細分爲兩個:視頻號平臺的變現前景,以及創作者的變現前景。坦白說,這是我最不擔心的問題。視頻號的變現效率可能達不到抖音那麼高,但是要穩居其他視頻平臺之前還是可以做到的,關鍵看想不想做而已。 

視頻號信息流還沒有插入硬廣告,類似Dou+的付費推廣計劃也纔剛剛推出,但是根據財報電話會議的說法,在奧運會期間視頻號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變現。關鍵在於大型廣告主的交叉投放:它們可能本來就想簽署包括微信朋友圈、騰訊視頻、騰訊新聞、微視、騰訊看點在內的一攬子投放協議,現在視頻號也被自然納入了投放範圍。即便不插入硬廣告,在視頻號進行投放的途徑也很多:

在朋友圈、公衆號和小程序投放視頻廣告,將落地頁設定爲品牌視頻號。這種廣告收入在名義上不是視頻號創造的,但廣告主看中的正是落地到視頻號的能力。

廣告主與騰訊視頻、騰訊新聞等合作,製作帶軟廣告的節目,剪成適合視頻號發佈的形式,獲得二次曝光;儘管這種曝光創造的收入可能還不太大。

視頻號互選廣告平臺已經於2021年6月底全面上線,可以理解爲視頻號版的“星圖”或“花火”,截止7月底已經有4000多頭部創作者接入。

如果視頻號希望加快變現節奏,那麼在信息流當中插入硬廣告是很容易的,也是用戶可以接受的。此外,在雷軍年度演講這樣的活動上,視頻號直播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傳播能力,儘管這種能力比微博、抖音可能還稍遜一籌;接下來,對這種大型直播活動進行付費推廣也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既然微信視頻號可以輕易實現較高水平的商業化,我認爲它恰恰不會在現在關注於商業化。只要解決了用戶時長和內容生態的問題,再進一步加強運營機制,那麼商業化的果實就會自然成熟。不過,我看好的主要是視頻號通過廣告進行變現的前景,並不看好它的電商帶貨前景。這是因爲視頻號的使用場景和調性,可能不適合電商直播這種高度專業化、重運營的內容。

對於KOL而言,視頻號雖然才誕生一年多,但已經成爲一個不錯的變現平臺。根據我瞭解的情況,KOL在視頻號接植入廣告的平均價格,雖然不能說特別高,但也不算低了。最重要的是,視頻號居然在生態系統初具規模之時,就能給KOL帶來一定規模的收入了——微博、抖音、快手和B站,在誕生的第一年,都很難做到這一點。

我周圍做視頻號的人幾乎是一邊倒地看好視頻號變現,甚至比我還要樂觀很多。大約半年前,我跟一個既做過抖音、也做過視頻號的朋友聊到短視頻商業化,她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你知道,微信用戶不一定都具備很強影響力,也不一定都有很強的消費能力。但是,有影響力、有消費能力的用戶都會上微信,是吧?這就是廣告主必須在這裏投入的原因。尤其是那些希望覆蓋專業化垂類的廣告主,除了視頻號,它們可能再無更好的選擇。”

對於這個論斷,我有一定的保留意見。但是我贊同:無論你想覆蓋哪一個垂類的用戶,微信視頻號都是一個選擇(儘管未必是最佳選擇)。想覆蓋老鐵,你可以去快手;想覆蓋飯圈,你可以去微博;想覆蓋Z世代,你可以去B站;想覆蓋小仙女,你可以去小紅書;所有這些平臺都在力爭“出圈”,向全人羣、全地域、全年齡段擴張,但它們仍然具備自己的侷限性。抖音的侷限性要小一些,它是唯一可被稱爲“國民級”、覆蓋面又深又廣的短視頻平臺;視頻號的覆蓋深度還無法與抖音相提並論,但在廣度上已經非常不錯(甚至有過之)了。

尤其是當你想影響一些平時很忙、在微信之外的媒體平臺花時間很少的垂類專業人士,例如財經、科研、互聯網和企業管理者時,微信視頻號可能是唯一合理的選擇。反正這些人一般不會有時間刷短視頻平臺,但還沒有忙到連微信都看不了的地步。

以上就是我對微信視頻號發展現狀的綜合看法。歡迎大家根據自己瞭解的情況進行補充或辯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