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國際軍事比賽-2021”中國庫爾勒賽區進入首個比賽日,“蘇沃洛夫突擊”項目率先展開競逐。中國車組以15分32秒41的成績,獲得單車賽首輪第一名,俄羅斯、白俄羅斯車組取得第二、三名。圖爲中國參賽隊員駕駛步戰車飛馳在賽道上。解放軍報記者王 俊攝

上車前,中士田志龍看了看車尾的標誌旗,這是他幾年來養成的一個習慣性動作:目的是判定一下今天的風速。瞭解了風速,對今天的射擊修正量,心裏就有了底。習慣從實戰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是一名優秀步戰車炮手的特質。

8月23日上午,“國際軍事比賽-2021”中國庫爾勒賽區“蘇沃洛夫突擊”項目單車賽拉開戰幕,田志龍和戰友第三個出場。賽道上,戰車捲起沙塵,像一頭猛虎向前衝去。最終,田志龍所在車組用教科書般的表現,以15分32秒41的成績獲得單車賽首輪第一名。

“‘蘇沃洛夫突擊’比賽集快速射擊、駕駛越障、車組協同於一體,項目設計具有很強的實戰性。”比賽間隙,項目裁判長助理楊超介紹,“越障高度設爲戰車性能峯值、涉水深度接近裝備極限、靶標距離幾乎是武器最遠射程……可以說,‘蘇沃洛夫突擊’項目設置的目的就是檢驗人與戰車的作戰能力極限值。”

向極限訓練要戰鬥力,是中外參賽隊每名隊員的共同追求。記者瞭解到,小到每個人上車的路線及動作,大到每個障礙的最佳通過方法,隊員們都在反覆研練,目標是達到人與戰車、人與槍炮、車與賽道的完美結合。

“過涉水路段時,速度要是控制再好一點,成績還能再提高。”比賽結束,駕駛員丁虎的腦海裏不停回放參賽畫面,琢磨着自己今天的表現。他和田志龍是同年兵,6年相處,配合默契,是公認的好搭檔。“人與裝備實現最佳結合,纔能有效提升戰鬥力。其實,奪第一的祕訣並不複雜,就是一個字‘練’。只有在日復一日的苦練中,靠着雙手與戰車之間建立的感情,才能練出拿第一、能打贏的硬功。”和丁虎握手時,記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滿手的老繭。

“我感覺,今天的比賽就是一場考覈,是對我們平時訓練水平的一次檢驗。”在車長趙振龍看來,軍事比賽是和平時期檢驗軍事訓練水平的一把尺子。只有平時練出肌肉記憶,把每一項作戰技能練到爐火純青,才能在戰時將人的潛能和戰車性能發揮到極致,實現“勝戰”這一終極目標。

“戰訓一致、人車合一”的道理,並非只有中方參賽隊員懂,其他國家的參賽隊員同樣明白。一名賽事組織者給我們講了一件事:賽前,俄方裝備經鐵路運抵庫爾勒車站後,先期乘軍機抵達的俄方參賽隊員來到車站鑽進自己的戰車,隨平板車一起“摩托化”進入賽場。他們解釋說,軍人就要隨時和裝備在一起。

由於艱苦的訓練,丁虎的身上留下不少傷疤,但他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值。他說,趙振龍、田志龍,還有駕駛戰車的很多戰友都是如此,“這是嚴格的訓練帶給我們的‘獎章’”。

聚焦“國際軍事比賽-2021”:追求極限 志在勝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