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萬股東扎心!集採斷供風波未散,半年淨利又大降99%…華北製藥股價六連跌,但一項數據正在好轉 

“集採斷供”風波下的華北製藥,股價已經連跌六日。8月24日晚間,該公司半年報出爐,前6月淨利潤下滑99%。從單季度來看,公司第二季度業績有明顯好轉跡象。

近期,A股醫療板塊股價受集採等多重因素影響表現不佳。然而,在整體走勢疲弱的形勢下,依然有券商直言醫療板塊波動不改長期景氣趨勢。

華北製藥股價遭遇六連跌

華北製藥上半年淨利降99%

二季度業績漸好轉

華北製藥披露的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爲55.83億元,同比下降5.65%;歸母淨利潤100.51萬元,同比下降99.16%。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按單季度來看的話,公司業績有所好轉。公司第二季度的歸屬淨利潤爲5820萬,相比去年第二季度5331萬的淨利潤增長了9.19%,扣非淨利潤更是同比大增41.39%。

驅動華北製藥主要業績的因素方面,生物藥板塊收入8.13億元,同比增長11%;製劑收入26.93億元,其中9個創效大產品收入16.5億元,佔製劑收入比重提升至61%;農獸藥和大健康板塊收入同比分別增長7.4%和22.5%。1-6月份,公司實現出口收入8.14億元。

資料顯示,華北製藥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化學制藥企業之一,在抗生素領域具有傳統優勢,生產規模、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在國內均處於領先地位。公司是我國最早進入生物製藥領域的製藥企業之一,擁有抗體藥物研製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基因重組抗狂犬抗體、基因重組人血白蛋白爲代表的生物技術藥物技術水平及進度處於國內行業領先地位。

在風險提示方面,華北製藥指出,醫藥經營環境錯綜複雜,加上行業監管持續強化,醫改政策不斷深化,企業在研發、環保、資金等方面的成本和風險上升,生產經營面臨壓力和挑戰。此外,國家醫藥行業改革、多項產業政策出臺實施導致醫藥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受國內環保標準不斷提高、藥品質量監管趨嚴等因素影響,藥品生產原材料、能源、動力、人工成本費以及環保治理投入不斷加大,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加大了企業運營風險。

無獨有偶,恆瑞醫藥也同樣受到藥品集採等因素的困擾,上半年淨利潤僅同比增長0.21%至26.68億元。其中,二季度淨利潤約爲11.71億元,環比減少逾20%。半年報顯示,受國家和地方帶量採購的影響,公司傳統仿製藥銷售下滑。2020年11月開始執行的第三批集採涉及的6個藥品,上半年銷售收入環比下滑57%。另一方面,主要產品卡瑞利珠單抗自2021年3月1日起開始執行醫保談判價格,降幅達85%,加上產品進院難、各地醫保執行時間不一等諸多問題,造成卡瑞利珠單抗銷售收入環比負增長。而2021年的集採對公司下半年以及明年業績影響更大。

中金研報指出,因仿製藥受集採影響持續承壓及核心產品銷售走低,恆瑞醫藥上半年業績不及預期,下調其2021、2022年歸母淨利潤預測19.3%、29.4%至65.22、68.51億元;下調目標價33.3%至80元。

深陷集採斷供風波

公司股價慘遭跌停

本月,集採斷供的消息將華北製藥推上了風口浪尖。從公開信息來看,國採已經進行了五批,華北製藥是首個因爲斷供而被處罰的公司。由於該公司在山東省未能按協議供應布洛芬緩釋膠囊約定採購量,被列入“違規名單”,相關部門取消公司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參與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活動的申報資格。

據瞭解,中選省市首年約定採購量共爲7975萬粒,協議期限3年,自執行中選結果至2021年8月20日,華北製藥實際供應量爲1585萬粒。其中,山東省協議約定採購量爲2511萬粒,自執行中選結果至2021年8月20日,該公司提供山東省實際供應量爲365萬粒。

華北製藥回應稱,布洛芬緩釋膠囊中選後,雖然公司積極採取了相關措施,但由於現有產能不足,責任單位重視程度不夠,相關注冊和變更政策調整,加之疫情影響,導致公司無法保障正常供應。不過公司也表示布洛芬緩釋膠囊在去年全年營收中的佔比並不大,不會對公司當期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具體來看,公司布洛芬緩釋膠囊2020年銷售收入爲50.22萬元,佔公司2020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爲0.0044%;2021年1-7月,該產品銷售收入293.81萬元。

儘管如此,市場資金還是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自己的選擇。8月23日,華北製藥股價跌停,市值一天蒸發17億元。8月24日,公司股價繼續下跌,截止收盤跌2.63%,市值蒸發4億元。半年報顯示,公司股東總戶數爲84915戶,較上期同比下降19.24%。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上,共有10只基金產品,所持股份均佔流通股的1.03%。

分析指出,按照目前集採一年兩次的常態化節奏,華北製藥不僅失去布洛芬緩釋膠囊中標資格,還將失去可能在年底進行的第六批國家藥品集採申報資格,這很可能會影響到公司後續的業績表現。另外,這次集採斷供被處罰也讓華北製藥的信譽受損,這會給公司帶來潛在的不利影響。

集採範圍不斷擴展

人工關節等被納入

事實上,近期醫療行業的相關集採政策密集出臺。集採的範圍正在從藥品擴展至耗材、體外診斷等領域。8月19日,安徽省醫藥聯合採購辦發佈公告,將對部分臨牀用量較大的IVD(體外診斷)試劑展開集採工作;本次主要針對免疫檢測,包括腫瘤標誌物、傳染病、心肌標誌物、激素類、PCT等五類。採購量爲上年的80%,採購週期2年。

浙商證券指出,此次安徽政策打響了化學發光試劑集採實質性第一槍。從規則來看,由於談判成功產品企業或相應總代理可享受上年80%的保底採購量,且未納入談判議價範圍的同類產品仍需聯動降價,類似於此前冠脈支架集採“不中標,無市場”,預計各廠商中標意願強烈,談判價降幅或將較大。

華金證券則指認爲,本次省集採可能帶來試劑價格較大降幅,但暫時不會對國產企業產生根本性影響。首先,對比海外企業,國產企業生產成本優勢明顯,對集採降價接受度更高;且跨國企業受到國際定價等因素影響,在集採中佔據劣勢;集採的推進有望加速國產替代的節奏。其次,渠道商的利潤會起到緩衝作用,對IVD企業暫時不會有像心臟介入集採般巨大影響。再次,發光試劑高毛利,降價影響相對小。最後,檢測試劑爲醫保間接支付,影響能力相對藥品弱。

除此之外,人工關節也將迎來集中採購。這也是繼冠脈支架之後,第二個高值醫用耗材國家帶量採購品種。

8月23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採購辦公室,發佈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採購第2號公告以及配套文件,人工關節將於9月14日在天津啓動國家集中帶量採購。此次人工關節集中帶量採購產品包括初次置換人工全髖關節(以下簡稱髖關節)、初次置換人工全膝關節(以下簡稱膝關節)。其中,髖關節產品系統首年意向採購總量305542個,膝關節產品系統231976個。

據瞭解,目前A股涉及人工關節領域的相關公司包括大博醫療(002901)、三友醫療(688085)等。此外,中航高科(600862)的子公司京航生物主營產品以人工關節爲主,不過營收規模非常小。截止8月24日收盤,這3只股票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上漲,短期來看,表明市場受集採消息的影響不大。

對於人工關節集採對市場的影響,機構出現了不同的觀點。東莞證券此前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參考第一次醫用耗材集採,心臟支架價格從1.3萬元直降至700元左右,降幅超過90%。預計第二次醫用耗材集採中人工關節的價格也將出現較大降幅。中泰證券則表示,此次人工關節集採方案相比於冠脈支架國採來說規則上趨於緩和,價格不再是唯一考慮因素,且從分組入圍規則上也利好產品線豐富的頭部企業,建議關注國產頭部企業。

藥明康德市值超越邁瑞醫療,暫爲A股“醫藥一哥”

醫藥、醫療行業未來走勢如何?

近期,國內多家大型醫療企業股價承壓,走勢疲軟不堪。wind數據顯示,恆瑞醫藥今年以來跌幅近半,邁瑞醫療近60日跌幅超過36%。醫療板塊股價震盪也讓業內公司市值排名產生變化。此前,恆瑞醫藥市值長期高居醫療板塊榜首,邁瑞醫療緊隨其後。經過近期調整,藥明康德市值已趕超邁瑞醫療和恆瑞醫藥。從業績方面來看,藥明康德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5.37億元,同比增長45.7%;實現淨利潤26.75億元,同比增長55.8%。

在深圳某大型上市醫療器械公司工作多年的孟先生告訴記者,從此前的藥物集採到現在的設備器械集採,醫療行業集採是大勢所趨。這對於解決“看病難”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冠脈支架的集採效果顯而易見。他認爲,集採壓力下也會有一定的優勝劣汰現象,使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留存,但最終誰是贏家只能需要時間來驗證。

對於醫藥板塊整體發展,平安證券指出,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暴發,醫藥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隨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種工作的有序展開,進入2021年,我國醫藥企業基本已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板塊波動不改長期景氣趨勢,醫療剛需性強,人口老齡化與消費升級帶來需求的不斷提升,短期可關注業績確定性強的標的。

上海證券指出,近期行業政策對醫藥板塊影響較大,市場對醫療器械、藥品及生物製品集中帶量採購關注度增高,短期恐慌情緒仍在。當前已進入中報密集披露期,就醫藥板塊而言,短期建議關注中報業績表現超預期、估值相對合理的上市公司,中長期依然以創新及創新產業鏈、疫苗、醫療器械平臺型公司等增長確定性高的板塊中核心資產爲投資主線。

平安證券認爲,在投資策略方面,2018-2021年以來,行業政策方向已經明晰,預計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仍處於行業政策密集推廣的階段,建議迴避受政策壓制領域,堅守政策免疫且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高景氣細分龍頭。隨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穩定增長,我國居民對醫療衛生領域的需求逐步提升,消費型醫療在我國的需求不斷提升。同時,消費型醫療均爲自費產品,有自主定價權,免疫控費政策,因此重點推薦關注創新與消費升級板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