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於華夏幸福減值計提、方正集團重組、壽險改革進展,平安中報會高管層這樣回應

記者 | 曾令俊

“一是整體經營是穩健的;二是綜合金融的優勢顯示出來了;三是科技賦能的貢獻體現出來了;四是大力推進壽險改革。”在8月27日的半年報業績說明會上,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如此評價上半年的業績。

8月26日,中國平安發佈半年報,受投資華夏幸福事件影響,歸母淨利潤有所下滑。中國平安今年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同比增長10.1%至818.3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80.05億元,同比下降15.5%。

在業績說明會上,平安管理層針對華夏幸福撥備計提、方正集團重組進展、不動產投資、壽險改革等市場關注問題進行回答。

是否會對華夏幸福進一步計提撥備?

半年報披露,2021年上半年,中國平安對華夏幸福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估值調整及其他權益調整金額爲359億元,對稅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影響金額爲208億元,對稅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影響金額爲61億元。

接下來是否會進一步計提資產減值?平安集團聯席CEO姚波在發佈會上表示,對華夏幸福撥備佔所有風險敞口比例達60%以上,目前在河北省政府的帶頭牽動下,與華夏幸福一起進行風險防範化解方案。

“平安作爲債委會的委員之一會根據整個風險化解的進展,根據下半年情況調整撥備計提計劃。如果情況好轉,可能不用繼續計提,甚至還有轉回的可能。如果情況沒有明顯好轉,或者債務化解方案明確後,平安可能會繼續評估是不是需要再進一步計提撥備。”姚波說。

中國平安在半年報中提到,公司高度重視華夏幸福債務危機帶來的投資風險,已組織集團內相關部門及子公司進行自查自糾並積極開展全面整改工作,完善投資決策流程和進一步優化投資資產集中度限額體系。後續公司將持續提高投資的審慎性,加強投後風險管理,全面提升集團風險治理水平。

華夏幸福26日晚間披露的年報提到,截至上半年末,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691.66億元。同時,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也在積極協調推進該公司的債務展期事宜,爲綜合化解方案的制定和執行爭取必要的時間。

重組方正進展如何?

8月1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發佈2021年8月9日-8月15日無條件批准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其中包括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新方正集團有限公司股權案。

針對平安參與北大方正重組,謝永林回應稱,平安參與北大方正集團司法重組的初衷是爲了通過醫療資源協同,打造平安集團獨有的更有溫度的金融保險服務,而北大醫療集團的資源是市場上非常稀缺的。

“方正項目只會保留醫療等與核心主業相關的板塊,其它與主業無關的資源會按照既定的計劃對外轉讓或出售。”謝永林表示。

此前在《收購報告書》中,平安集團表示,參與方正集團重整,是自身進一步深化醫療健康產業戰略佈局、積極打造醫療健康生態圈的重要舉措。從中國平安的佈局來看,目前已有平安醫保科技賦能醫保局、平安好醫生覆蓋線上業務、再加之北大醫療集團覆蓋線下渠道。此次重整交易完成後,平安集團將通過平安人壽控股新方正集團,並直接或間接控制北大醫藥約2.41億股股份,佔比40.40%。

不動產投資風險可控?

近些年,平安保險陸續投資了一批不動產項目以及一些權益類投資,由此成爲不少大型房企的主要股東。爲此,市場上有觀點稱,平安已經成爲“國內最大的地產公司”,並對平安不動產投資領域的風險敞口表示擔憂。

謝永林回應說,“我感覺市場對平安在不動產領域的投資還是有一些誤解的。我們在險資當中配置一定比例的不動產,其實是整個組合管理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非常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平安投資不動產,我們是用來收租的,因爲險資久期10年、20年,持續穩定的租金收入來源是險資一個重要的投資策略,因此我們配置公租房、商業地產、寫字樓、物流、基建和城市更新等。”謝永林表示。

“我們未來會逐步調整到非資本市場裏面具備有分紅、租金的資產,這些資產包括寫字樓、基建、長租公寓、公租房、產業園等,保險資金匹配長期負債是相當重要的。”平安集團首席投資官陳德賢在會上說。

壽險改革效果如何?

2018年下半年開始醞釀的壽險改革,讓平安的壽險業務承受一定的壓力。

2021年上半年,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現營運利潤502.30億元,同比下降2.5%;年化營運ROE爲35.0%,同比下降4.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新業務價值273.87億元,同比下降11.7%。

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回應稱,下滑主要由於兩個因素,第一是產品結構因素,今年一季度的開門紅儲蓄產品佔比比較多,所以產品結構短期有所調整;第二個因素是個人代理人轉型,所以整體代理人人數有所下降。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平安壽險代理人下滑至百萬以下,月均代理人數量94萬,同比下滑15.2%;但代理人人均首年保費9350元/月,同比增長23.8%;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也實現正增長。

“對於我們來講,壽險的改革圍繞着渠道+產品,4個渠道、3大類產品,我們其實是應對當前壽險這個行業面臨的問題提前去佈局改革。”陳心穎說。

半年報中,中國平安表示,今年深化壽險改革過程中,部分試點營業部已呈現出一定效果,營業部首年保費平均較試點前增長6%。

但改革也有難點。陳心穎說,“剩下的潛力隊伍和新人,我們一定要減劣提優,吸引更多優質的代理人進來,潛力隊伍裏面有一些低質量的需要替換,這個過程就比較艱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