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製造業PMI連續五個月下降 疫情對服務業衝擊明顯

9月份市場需求或有回升空間,當前原材料成本壓力依然較大和企業對後市預期有所下降值得關注。四季度應着力化解市場需求壓力,強化經濟增長動力。

受近期國內疫情汛情以及傳統淡季等因素影響,8月製造業PMI繼續回落,已經接近50%的臨界點。

國家統計局8月31日發佈的8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0.1%,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下降。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羣分析,8月份PMI指數繼續下降,但仍保持在榮枯線以上,總體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但勢頭進一步趨弱。需求不足矛盾對經濟持續恢復的制約增強,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要切實加強擴大內需的工作力度,儘快加大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着力解決需求不足的矛盾。

展望後市,中國物流信息中心文韜表示,9月份市場需求或有回升空間,當前原材料成本壓力依然較大和企業對後市預期有所下降值得關注。四季度應着力化解市場需求壓力,強化經濟增長動力。

市場需求回落

8月份是製造業需求的傳統淡季,月內多地疫情反彈又進一步影響了市場需求,前期快速回升的市場需求也推高了基數。

8月新訂單指數較上月下降1.3個百分點至49.6%,連續17個月運行在50%以上後降至收縮區間,是帶動製造業PMI下降的主因。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基礎原材料行業和消費品行業的新訂單指數均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

企業調查顯示,8月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爲37.2%,較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由於需求回落,產品銷售價格增速也有所下降,出廠價格指數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至53.4%。

國外需求也繼續收縮,新出口訂單指數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至46.7%,連續4個月運行在50%以下。文韜分析,一是國外主要經濟體產能繼續恢復,減少了對我國產品的需求;二是海運費用持續上升對出口活動有所抑制。

受市場需求回落和多地疫情反彈影響,企業生產增速整體有所放緩。製造業生產指數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至50.9%,雖創年內低點,仍處於擴張區間。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調查中部分企業反映隨着疫情汛情影響逐步消退,生產經營將很快恢復常態,企業對未來發展預期仍保持樂觀。

價格指數雙雙下降

隨着國家一系列保價穩供政策落地見效,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都出現回落。8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爲61.3%和53.4%,低於上月1.6和0.4個百分點,且兩個價格指數差值連續3個月縮小,從5月份的12.2個百分點降至7.9個百分點。

從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看,調查的21個行業均高於臨界點,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指數回落明顯,但紡織、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非金屬礦物製品等行業仍高於65.0%,相關企業採購成本壓力依然較大。

從出廠價格指數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製品等行業回落幅度均在12.0個百分點及以上,5月份以來首次降至臨界點以下。

從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爲50.3%和51.2%,與上月相比一落一升,且均連續6個月位於臨界點及以上,表明大、中型企業運行態勢相對穩定。小型企業PMI爲48.2%,連續4個月低於臨界點,表明小型企業景氣水平持續偏低,生產經營壓力較大。

疫情對服務業衝擊明顯

8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爲47.5%,低於上月5.8個百分點,是2020年3月份以來首次降至臨界點以下。

服務業景氣水平回落幅度較大,此次多省多點疫情給尚處於恢復過程中的服務業帶來較大沖擊,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爲45.2%,低於上月7.3個百分點,年內首次降至臨界點以下。

趙慶河分析,從行業情況看,疫情抑制了接觸型聚集型服務行業需求的釋放,道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租賃及商務服務、生態保護及環境治理、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降至臨界點以下,業務總量明顯減少。

但從市場預期看,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爲57.3%,位於較高景氣區間,表明隨着此輪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及中秋、國慶假日臨近,企業對近期服務業市場恢復較爲樂觀。

強化經濟增長動力

目前國內各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預計9月份,在疫情不發生大的反彈情況下,部分行業有望進入階段性傳統旺季,如黑色金屬、汽車行業和家電行業等,對製造業市場需求有一定支撐,並帶動相關生產採購活動回升。

文韜表示,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一是原材料成本壓力依然較大,8月購進價格指數較上月下降1.6個百分點至61.3%,仍處於較高水平,高於出廠價格指數接近8個百分點。企業調查顯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業比重連續3個月高於61%。二是企業對後市信心下降,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連續6個月下降,本月降至57.5%,爲今年以來最低水平。

文韜認爲,四季度,要實現經濟繼續平穩恢復,應着重化解市場需求壓力,強化經濟增長動力。一是更好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居民消費穩定;二是加強大宗商品保供穩價,降低企業負擔,增加企業有效需求。

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由於需求受限,全球流動性邊際收緊以及供給端存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高點已經出現,後續大概率會呈現震盪向下的趨勢。針對後期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措施,建議平穩推進碳達峯、碳中和工作,避免在工作中出現“一刀切”等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