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航空工业

歼15飞机的研制是航空人逐梦蓝天的精神写照,更是践行”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歼15飞机从实现陆基首飞,到如今与航母珠联璧合,完成了开疆拓域、由陆地走向海洋的伟大成就,承载着国人的期盼与国家的重托,为我国国防建设跨入新时代作出了重要贡献。

歼15飞机的研制历程,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力量。2009年8月31日,由航空工业沈飞、沈阳所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歼15飞机在众人的瞩目和国人的期盼下,在飞机跑道上一跃而起,刺破苍穹,圆满完成试飞科目,顺利实现了陆基首飞。

十二载披波斩浪

十二载磨砺玉成

“飞鲨”宝剑出鞘、锋芒愈励

已然成为守卫海天战线上的一把“利剑

缘起

利剑缘起的故事还要从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谈起。航母,作为可移动的海上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早在1928年,一代海军宿将陈绍宽就为造航母奔走呼喊,整整17年未果,最终航母梦彻底破灭。半个世纪之后,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重拾航母梦,建言要“尽早着手研制航空母舰!” 终于,在1988年,航母的研究正式启动。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

辽宁舰的横空出世,让我们填补了空白,挺直了腰杆。但要形成战斗力,光靠航母本身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它需要一个盾牌——强力的护卫舰队保护自己不被击沉,而另一方面还需要一把利剑,形成攻击力和威慑力,这把利剑就是——舰载战斗机。

正因如此,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发展航空母舰的重大战略决策,相关单位立即开展了前期论证工作,确定了歼15飞机研制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研制思路。从此第一代舰载机开启了“铸剑”的征程。

铸剑

这勇闯蓝海的第一把利剑铸造起来并不轻松。在歼15项目研制之初,没有研制规范和技术体系可遵循,也没有设计基础和使用经验供参考,诸多关键技术尚待突破,时间紧、任务重,这次“铸剑”难度前所未有。尤其是舰载机起降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被比作是“刀尖上的舞蹈”。

宝剑锋从磨砺出。为了确保从零起点开始的舰载战斗机研制能够赶上航空母舰工程的进度,沈飞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多少场紧张的头脑风暴,多少个日夜的奋力拼搏,终不负党和国家重托,攻克了机翼折叠系统制造装配技术、拦阻钩系统制造技术、加受油系统制造技术等一系列舰载机特有的关键技术,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钛合金加工制造中心、一流的复合材料制造中心等与国际比肩的航空产品制造生产线,实现了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研制速率,以及目前舰载机“当年生产、当年铅封、当年交付、当年形成战斗力”的历史纪录。“敢打硬仗 善打硬仗”的沈飞人不负重望,完美“铸剑”!

亮剑

铸剑的百般艰辛终被亮剑一刹的喜悦所掩盖。2009年8月31日,几代航空人梦寐以求的时刻终于到来,歼15飞机将在这一天首飞。上午10时46分,随着塔台一声令下,试飞员李国恩驾驶战机昂首升空,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紧随着空中的战机。转眼间战机呼啸而至,低空盘旋一圈、拉起,战机从人们头顶呼啸而过,紧接着一个垂直跃升,战机昂首挺立直冲云霄。在空中飞行13分钟后,战机平稳地落在了跑道上,安全着陆。飞机刹停后,放下拦阻钩并进行机翼折叠。整个飞行过程各系统和发动机工作正常,飞机状态良好,首次亮剑取得圆满成功。

2012年11月23日,举世目光投向了航母辽宁舰,聚焦在歼15的着舰时刻。随着战斗机轻触甲板,尾钩咬住拦索,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后,稳稳的停在了航空母舰上。成功!这对航空工业来讲意义非凡,对我国航母形成战斗力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而在2012年9月,辽宁舰入列之时,西方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他们没有料到,在两个月后,这柄利剑就以他完美的亮剑姿态代表中国向世界宣告,泱泱大国“华丽转身”,阔步走向深海大洋。

塑魂

“利剑”有形亦有魂。可以说,在这次“铸剑”过程中,以沈飞和沈阳所干部、员工为代表的航空人倾注了全部的智慧与汗水为“利剑”铸形,但又不只是这些。在歼15飞机研制中,以罗阳为代表的新一代沈飞人再次肩负起加速推进航空装备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他们大胆探索、呕心沥血,以“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赤胆忠心,以“大协作 大攻坚 大跨越”的飞鲨文化,以“恪尽职守 鞠躬尽瘁”的罗阳精神,为航空“利剑”塑魂。

“才见霓虹君已去,忠魂永驻海天间”。就在歼15和辽宁舰“双剑合璧”、完美上演“刀尖之舞”的胜利时刻,罗阳同志永远地倒下了。作为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从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用辛勤和汗水浇筑了一座精神丰碑,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沈飞全体干部员工凝心聚力、拼搏奉献,让这柄海天“利剑”飞得更稳、更高、更远、更强……

十二载艰苦奋斗,十二载改革创新,当航空人再次凝望着歼15这柄海天“利剑”,深感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罗阳精神定将激励新一代航空人接续奋斗、勇往直前,为祖国航空工业的蓬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