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航空工業

殲15飛機的研製是航空人逐夢藍天的精神寫照,更是踐行”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初心和使命。殲15飛機從實現陸基首飛,到如今與航母珠聯璧合,完成了開疆拓域、由陸地走向海洋的偉大成就,承載着國人的期盼與國家的重託,爲我國國防建設跨入新時代作出了重要貢獻。

殲15飛機的研製歷程,彰顯了中國智慧和力量。2009年8月31日,由航空工業沈飛、瀋陽所等單位聯合研製的殲15飛機在衆人的矚目和國人的期盼下,在飛機跑道上一躍而起,刺破蒼穹,圓滿完成試飛科目,順利實現了陸基首飛。

十二載披波斬浪

十二載磨礪玉成

“飛鯊”寶劍出鞘、鋒芒愈勵

已然成爲守衛海天戰線上的一把“利劍

緣起

利劍緣起的故事還要從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談起。航母,作爲可移動的海上基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早在1928年,一代海軍宿將陳紹寬就爲造航母奔走呼喊,整整17年未果,最終航母夢徹底破滅。半個世紀之後,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劉華清重拾航母夢,建言要“儘早着手研製航空母艦!” 終於,在1988年,航母的研究正式啓動。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接入列。

遼寧艦的橫空出世,讓我們填補了空白,挺直了腰桿。但要形成戰鬥力,光靠航母本身是遠遠不夠的,一方面它需要一個盾牌——強力的護衛艦隊保護自己不被擊沉,而另一方面還需要一把利劍,形成攻擊力和威懾力,這把利劍就是——艦載戰鬥機。

正因如此,爲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關於發展航空母艦的重大戰略決策,相關單位立即開展了前期論證工作,確定了殲15飛機研製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研製思路。從此第一代艦載機開啓了“鑄劍”的征程。

鑄劍

這勇闖藍海的第一把利劍鑄造起來並不輕鬆。在殲15項目研製之初,沒有研製規範和技術體系可遵循,也沒有設計基礎和使用經驗供參考,諸多關鍵技術尚待突破,時間緊、任務重,這次“鑄劍”難度前所未有。尤其是艦載機起降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被比作是“刀尖上的舞蹈”。

寶劍鋒從磨礪出。爲了確保從零起點開始的艦載戰鬥機研製能夠趕上航空母艦工程的進度,沈飛人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多少場緊張的頭腦風暴,多少個日夜的奮力拼搏,終不負黨和國家重託,攻克了機翼摺疊系統製造裝配技術、攔阻鉤系統製造技術、加受油系統製造技術等一系列艦載機特有的關鍵技術,建成了國內最大的鈦合金加工製造中心、一流的複合材料製造中心等與國際比肩的航空產品製造生產線,實現了從設計發圖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研製速率,以及目前艦載機“當年生產、當年鉛封、當年交付、當年形成戰鬥力”的歷史紀錄。“敢打硬仗 善打硬仗”的沈飛人不負重望,完美“鑄劍”!

亮劍

鑄劍的百般艱辛終被亮劍一剎的喜悅所掩蓋。2009年8月31日,幾代航空人夢寐以求的時刻終於到來,殲15飛機將在這一天首飛。上午10時46分,隨着塔臺一聲令下,試飛員李國恩駕駛戰機昂首升空,現場所有人的目光都緊隨着空中的戰機。轉眼間戰機呼嘯而至,低空盤旋一圈、拉起,戰機從人們頭頂呼嘯而過,緊接着一個垂直躍升,戰機昂首挺立直衝雲霄。在空中飛行13分鐘後,戰機平穩地落在了跑道上,安全着陸。飛機剎停後,放下攔阻鉤並進行機翼摺疊。整個飛行過程各系統和發動機工作正常,飛機狀態良好,首次亮劍取得圓滿成功。

2012年11月23日,舉世目光投向了航母遼寧艦,聚焦在殲15的着艦時刻。隨着戰鬥機輕觸甲板,尾鉤咬住攔索,滑行了一小段距離後,穩穩的停在了航空母艦上。成功!這對航空工業來講意義非凡,對我國航母形成戰鬥力更是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事件!而在2012年9月,遼寧艦入列之時,西方媒體預計中國艦載機成功應用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他們沒有料到,在兩個月後,這柄利劍就以他完美的亮劍姿態代表中國向世界宣告,泱泱大國“華麗轉身”,闊步走向深海大洋。

塑魂

“利劍”有形亦有魂。可以說,在這次“鑄劍”過程中,以沈飛和瀋陽所幹部、員工爲代表的航空人傾注了全部的智慧與汗水爲“利劍”鑄形,但又不只是這些。在殲15飛機研製中,以羅陽爲代表的新一代沈飛人再次肩負起加速推進航空裝備現代化的歷史重任,他們大膽探索、嘔心瀝血,以“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赤膽忠心,以“大協作 大攻堅 大跨越”的飛鯊文化,以“恪盡職守 鞠躬盡瘁”的羅陽精神,爲航空“利劍”塑魂。

“才見霓虹君已去,忠魂永駐海天間”。就在殲15和遼寧艦“雙劍合璧”、完美上演“刀尖之舞”的勝利時刻,羅陽同志永遠地倒下了。作爲殲15艦載機研製現場總指揮,羅陽從立項到設計、製造、飛行,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爲航空工業的發展披肝瀝膽、鞠躬盡瘁,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用辛勤和汗水澆築了一座精神豐碑,用生命踐行了“航空報國”的錚錚誓言。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沈飛全體幹部員工凝心聚力、拼搏奉獻,讓這柄海天“利劍”飛得更穩、更高、更遠、更強……

十二載艱苦奮鬥,十二載改革創新,當航空人再次凝望着殲15這柄海天“利劍”,深感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羅陽精神定將激勵新一代航空人接續奮鬥、勇往直前,爲祖國航空工業的蓬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