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目前的四種五代戰機,蘇57素以譭譽參半著稱,儘管相對於中美同類武器該機的隱形能力和機電水平明顯處於下風,但該機也標誌俄羅斯填補了一個重要領域的空白。因此,俄羅斯一直沒有放棄不斷將更好更新的武器技術植入該機,以便最大限度發掘其潛能並使其成爲俄空天軍頭號利器。

第一架量產版蘇57的事故讓該機的缺陷暴露出來

據俄羅斯VPK網站報道,俄羅斯某國營公司代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高層已經爲完成3500多次飛行測試的蘇57專門研發了一系列新型機載武器,部分已完成測試但也有另一部分還在研發中。從目前的進度表來看,2019年有關第五代先進遠程空空導彈R37M將可能是蘇57換裝的第一種新型武器,R37M是一種超音速遠程導彈,其最大速度爲6馬赫,最大射程可超過300千米,幾乎超過了中國霹靂15的水平。該導彈的母型號是冷戰末期蘇聯研發的R37空空導彈,而R37M不但重量減少了100公斤,而且長度也從4.2米降低至4米。此外該導彈的導引頭有了很大改進,很可能和S400系統的40N6/40N6E相通。R37M首次公佈於2018年,但按照當時的標準看蘇57只能通過掛載方式攜帶,這無疑會大大破壞其本就堪憂的隱形能力,但根據目前的報道,俄方宣稱蘇57堪憂經過下排尾翼的可折收改進來使R37M堪憂進入機身下彈倉。按照要求,R37M專門用於遠距離獵殺對方的預警機和加油機,這體現了俄軍對蘇57遠程空中殺手的定位。

R37E空空導彈專門用於獵殺對方預警機和加油機

如果說R37M遠程空空導彈的植入標誌着蘇57自身攻擊力的提升,那麼俄方一次特殊的演習就說明蘇57將在未來的俄軍戰鬥機部隊中充當空中旗艦的職位。據塔斯社本月28日援引兩名俄國防部專業消息人士的報道,一架蘇57通過自身實時信息交換系統成功指揮調動了一羣蘇35戰機,但俄方並未透露參演蘇35的數量以及演習地點,但從初步信息可以瞭解到實時信息交換能夠大幅提升整體作戰效率,而就在此前蘇57還曾和S70無人機在演習中完成了協同信息交互測試,證明其人工智能和態勢感知能力足以讓俄軍滿意。這種實時信息交換測試的原理是每架戰鬥機的信息控制系統自動處理自身傳感器或其他戰機傳感器的數據,完成了第一時間信息全方位互動,這有利於在空戰和對地/海攻擊中絕對協調一致。早在2007年美國本土的紅旗軍演中,美軍的F22戰機就曾依靠該能力成功協調了友軍的F15C戰機,使其模擬實彈射擊的命中率驟增。俄軍事專家穆拉霍夫斯基表示,這種能力對俄空軍乃至海陸空天力量都至關重要,因爲它讓所有作戰單位第一時間接受到一線戰區的蘇57傳來的信息,其整體感知判斷能力都可以大幅提升。而目前中美兩國都開始着手利用各自的五代機完成這一項目,所以蘇57的這次測試有着非凡的意義。但由於不同軍種的數據格式代碼都存在不同,所以中美俄短期內徹底完成此類海陸空天一體化信息實時交互也是很難的。

俄方希望蘇57能成爲蘇35的空中旗艦

但對研發費用僅有幾十億美元支撐的蘇57來說,兩個亮點還無法抵消其自身嚴重的隱患。2019年底第一架量產型蘇57在10公里高度進行高空機動測試時突然因故障失控,飛行員無法挽回局面最終只得跳傘。而首架量產型蘇57的墜毀也讓其服役蒙上了陰影,同時俄高層自此開始不斷調查其墜毀因素。俄高層代表布托夫斯基的報告顯示,墜毀原因主要和該機尾翼驅動有關,且該機事發時飛行控制系統的處理芯片也爆發了問題。蘇57戰機的垂直尾翼傾角爲27度,設計方爲了取得更大控制效率採用全動尾翼設計,此類設計甚至早過了不久後試飛的殲20!按照俄方公佈信息看,墜毀的蘇57尾翼驅動調整錯誤,即舵面在極限位置卡死,是幾十年來幾乎絕無僅有的案例。從蘇57的11架原型機來看,從未有過此類問題,而首架原型機就出現這種問題,很可能是製造廠和工人的態度和能力問題所致,如果是這樣,那麼誰也不敢保證該機量產後實際的可靠性。蘇霍伊設計局在冷戰結束後一直沒有從本質上脫離蘇27系列的佈局,在新型飛控系統設計製造能力方面幾乎是空白。反觀中國早在20年前殲10A的定型設計上就積累了大量此類經驗,所以到了設計殲20時完全輕車熟路。所以芯片問題上,蘇57的設計團隊難辭其咎。正常情況下現代戰鬥機爲了保證飛行安全都採用多餘度電傳操縱系統,一般爲3餘度,一般來說只要任何一個控制線路的芯片出現異常,都應當及時監測到其信號兵立刻以緊急措施將其屏蔽,以避免其錯誤信號傳出,這也是多餘度的基礎。而蘇57的設計團隊卻在這種簡單問題面前出現低級錯誤,可見蘇聯解體後蘇霍伊設計局遭到了何等損失,以至於很多項目從世界領先到明顯落後。

如果先天問題沒有徹底根治,蘇57未來前景必然堪憂

俄式戰機幾十年來都以出色的機動性著稱,而蘇57更是強調進入近戰後依靠這項優勢擊敗F35甚至F22,所以量產機試飛時飛行員認爲該機有很多先進的飛控自動模式,而且該機由的氣動佈局又很利於螺旋機動,所以飛機從高空開始螺旋向下飛行。但沒多久後飛行員從自動模式切換手動模式時卻宣告失敗,此時尾翼也卡死了,以至於從螺旋無法改平飛,看着飛機不斷高速下墜,飛行員最終也只能跳傘逃生。而縱觀蘇57項目本身,少得可憐的研發製造啓動經費外加多年來基礎設備(例如超級計算機)的缺失和落後,以及現實研發能力和製造工藝的不盡如人意,本就會讓該機蒙上先天不足的陰影。從這一點來看,俄軍對其植入R37M導彈以及實時信息交互系統,都顯得無補於大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