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命君作者:佳語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入役之後,關於下一代艦載機的傳言甚囂塵上,“殲-15”已經停產,師出同門(沈飛)的“殲-31”則被認爲是最有可能上艦的戰鬥機。軍迷們之所以會這樣認爲,很大程度上是爲了對標美國的“F-35”,同是5代機纔有首戰必勝的把握,差一代總歸是有些心虛的。另外的一個原因是“殲-31”總師的“故弄玄虛”,2019年7月“殲-31”的總師孫聰介紹說,中國第二款隱身戰鬥機“殲-31”的發展一切順利,不久就會看到最新的發展。“殲-31”裝備空軍無望,面向海軍當然也是一個好去處。

一、現在換艦載機的需求不大

“殲-15”數量太少,難以形成戰鬥力,所以我們總是以爲制約航母戰鬥力的因素是“殲-15”。其實不然!“殲-15”在“遼寧”號上滑越起飛每次都不能滿載,“殲-15”只能發揮自身實力的7成,實則是航母拖了“殲-15”的後腿。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採用彈射起飛的方法。一般航母的全壽命週期是50年,但是艦載機的壽命卻沒有那麼長,所以如果中國航母有了彈射起飛之後,換艦載機纔是中國海軍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所以,中國暫時還沒有換艦載機的迫切需要,只有彈射航母來臨之後才能換新的艦載機。

二、即使將來換艦載機,也不會是“殲-31”

“殲-31”本身的設計“缺陷”,造成它沒有成爲艦載機的改裝潛力。“殲-31”當時的定位是中型機,其爲較遠航程設計的機翼內油箱導致其機翼的摺疊線更寬,帶來的結果就是在甲板上佔得空間更大,同樣的甲板空間就會導致裝備“殲-31”的航母戰鬥力相對的底下。中型機的定位還使得戰鬥機的出動序列尷尬不已,一件任務重型機一架次就完成了,中型機則需要兩個架次才能完成,一件任務更多的架次就意味着戰鬥力的下降。歸根結底的說,“殲-31”本來的定位就不是艦載機,所以說狗尾續貂這事真的做不來。

三、最好的辦法是另起爐竈

沈飛這些年來一直在搞仿製飛機,從“殲-10”開始就被成飛甩開了一大步,按說沈飛從“殲-15”上也積累了不少艦載機的經驗,但是想拿一個失敗的競品“殲-31”來湊數顯然是下下策。如果沈飛想要打一個翻身仗還請拿出自己的誠意,好好的設計一架艦載機,頻頻在背後搞小動作可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說到底,哪架飛機成爲艦載機,艦載機的新方案花落誰家,最大利益相關方不是軍迷,而是相關的飛機設計所。只要你拿出誠意,作爲國內唯二的飛機設計所國家還是願意買單的,畢竟造飛機這件事還是要競爭的,一家獨大對於中國未來的戰鬥機發展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在航空發展過程中我們總是“摸着美國過河”,在航母發展中我們依然要“摸着美國過河”。按照之前美國發布的《美國海軍航空兵2030願景》計劃,到2025年他們將採用艦載無人機與F-35配合,想要彎道超車的中國就更不應該被一架在五代機競爭方案中失敗“殲-31”拘泥,中國人也應該着眼於未來,經過“新冠”疫情的中國人都知道“抄作業”並不是一件難事!

【九命君的戰場】致力於戰史研究,新舊武器解析,國際局勢分析,軍事人物解讀。我們的原則是實事求是,講真話,不誇大!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可以點贊,評論,關注我們!你的關注和點贊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