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網·演兵場

圖片說明:2009年8月31日,殲-15首飛成功。央視圖

東方網·演兵場8月31日報道:2009年8月31日,中國首款固定翼艦載戰鬥機殲-15成功首飛。短短的12載時光,從雛鷹進擊爲翱翔海空的“飛鯊”,殲-15戰鬥機不僅僅實現了艦機合一、晝夜作戰等基本戰鬥力構成,更爲先進的彈射版本也呼之欲出。

資料圖:12架殲-15列陣山東艦甲板 視頻截圖

航母艦載機的研製技術難度和複雜性並不亞於航母平臺本身,因此,在獲得了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之後,我國同樣需要研製一款配套的艦載戰機。依託於我國對蘇-27平臺的深刻理解,在獲得了某架蘇-33原型機之後,中國科工人推出了我國首款艦載戰鬥機——殲-15“飛鯊”戰鬥機。

資料圖:殲-15

相比於技術水平接近的殲-11B戰機,由於殲-15戰機採用了三翼面佈局,外觀上最大的區別在於增加了一對鴨翼,主要爲了提升靜不穩定性能和升力。殲-15首飛僅僅3年之後,2012年9月25日,中國改建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正式交付海軍,標誌着中國在航母發展道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資料圖:編號552的殲-15着艦

遼寧艦入列的同年11月23日上午9點,一架黃色塗裝、編號552的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成功實現阻攔着艦和滑躍起飛。自此,中國航母和中國艦載戰鬥機“艦機合一”,也正式標誌着中國海軍正式進入航母時代。

資料圖:殲-15

在這一個個首次背後,離不開研發人員數十年如一日,從技術儲備,到攻克難關,終於實現了中國艦載機零的突破。僅就攔阻系統這一個課題,殲-15總師孫聰回憶,設計方案反反覆覆,大大小小的試驗做了上萬次,這套由中國自主研製的國產攔阻鉤、攔住索系統才最終研製成功。

資料圖:殲-15在山東艦上起降

僅僅幾年時間,殲-15和航母艦機融合的效率也越來越高。2018年5月24日,央視首次公佈艦載機在遼寧艦上進行夜間起降的畫面;今年年初,多家央媒集中報道了入列一年多的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在此次新配發的新聞視頻中,首次出現了山東艦“全狀態”作訓的畫面,整整12架殲-15“飛鯊”戰鬥機列陣甲板之上;今年年中,數名飛行教官近日取得了夜間航母起降資質認證,標誌着海軍航空大學具備了殲-15晝夜間全時域教學能力。

資料圖:九三閱兵上的殲-15掛載了霹靂-12 和霹靂-8

然而,艦機合璧僅僅是一部分,艦載機承載着航母主要的進攻和防禦任務,其戰鬥力的高低直接關乎了整個編隊的戰鬥力。2015年“九三閱兵”上,殲-15首次受閱。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殲-15是掛彈受閱,採用霹靂-8、霹靂-12“兩中+兩近”的標準空優掛載。目前,殲-15可以使用絕大部分的國產新型彈藥,涵蓋對空、對地和對海作戰。

資料圖:殲-15進行夜間空中夥伴加油 @人民海軍視頻截圖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在遼寧艦上,亦或是國產航母山東艦上,殲-15都採用滑躍起飛,相對於彈射起飛方式,起飛重量受限很大,載油量、載彈量較小。2019年年初,官方首次證實了殲-15“飛鯊”戰鬥機擁有夥伴加油的能力後,進一步彌補了其起飛重量不足的問題。另據解放軍報消息,殲-15於2020年中首次完成夜間空中夥伴加油訓練,標誌着我航母艦載機部隊全天候遠程作戰能力又有新突破。

圖片說明:疑似彈射型殲-15 中國航空報圖

社交網絡的照片顯示,殲-15目前有彈射型和雙座電戰型在研。2021年2月23日,《中國航空報》官微發表了一篇題爲《奮進新時代 爭做追夢人》的報道,介紹了航空工業瀋陽所在2020年的軍品科研情況,演兵場注意到,新聞配圖中的某架塗着底漆的殲-15,疑似適配彈射型航母的型號。

圖片說明:疑似彈射型殲-15細節 中國航空報圖

照片中,這件殲-15塗有綠色防鏽蝕底漆,相較於之前的版本有兩處明顯的不同:一是升級了原先的衍射平顯,其上結構件明顯變小,使得飛行員的視野更大;二是從先前在座艙前緣兩側安裝了把手,這點恰恰是彈射型艦載機的必備裝置。

網絡圖:美軍艦載機起飛飛行員視角

例如,美國的彈射起飛型艦載機,都會在座艙兩側裝一對扶手,讓在艦載機進行彈射起飛時,飛行員可以用扶手固定身體。因爲在彈射的過程中,巨大的過載會讓飛行員有一個低頭和無意識操縱的動作,很可能帶來推杆、蹬舵和觸碰電門等誤操作,從而對飛行安全、彈射航向等造成危害。

如此看來,彈射型的殲-15已經呼之欲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