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天极网。

自各地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措施之日起,我们开始对垃圾的分类、存放与处理有了更多概念,虽然期间也伴随着政策推行、落实操作时的各种现实阻力,人们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项措施,并期盼着它能为环保事业带来一定的成效。

要说垃圾中带来最多烦恼类型当然还是湿垃圾,其大部分属于厨余、餐余等有机质,通常伴随着特殊气味与坚硬、锐利、流质、纤维质等一些其他特性,使其难以被收集,不能长期存放。一般来说湿垃圾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堆肥等再生利用手段,以回收其中的营养物质,但这一最终步骤与我们一般市民的关系不大,将其收集起来随后分类投放是按照当下措施流程中我们所做的最后一步。

但考虑到湿垃圾本身的性质,这一步骤本身已经足够恼人了,于是一种新的湿垃圾分流手段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那就是厨余粉碎机。

常见的消费级厨余粉碎机通常呈罐状,通过顶部卡环直接连接至厨房水槽下的出水口,也就是安装在水槽与下水管道之间的一种湿垃圾处理设备。其中配备有刀盘、磨盘等切削、打磨组件,以及驱动其运转的高转速、高扭矩电机,用以处理常见的果皮、果核、菜叶、剩饭、骨头等厨余垃圾。在使用时先打开水龙头,将厨余送入出水口中,再启动粉碎机,即可将这些厨余垃圾破碎成为细颗粒状,随水流一起进入下水管道排出,完成对湿垃圾中的主要部分——厨余垃圾的分流处理。

似乎这种新型家电的确能为实施干湿分类的我们提供诸多便利,但许多人一定能注意到其中的问题:首先它没有解决分类处理的问题,而是将这一部分需求转嫁给污水处理,还使这一部分有机物无法以原来的方式进行再生利用;另一个方面是它可能带来一些新问题,例如最直接的下水道堵塞,对于雨污未规划分流的地区还可能导致这一部分厨余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新的环境影响。

在上个世纪末,美国纽约市环保局对厨余粉碎机对污水处理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在家庭使用的情形下,厨余粉碎机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负面影响不大,同时对固体废物处理有积极的分流作用,在此之前纽约市禁止了厨余粉碎机在合流下水道地区的使用。而本世纪初纽约环保部门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餐厅食堂等会产生大量厨余的场景,使用厨余粉碎机带来的污水管道堵塞风险与污水处理负担会大大提升,因此对城市基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的情形如何呢?《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不到一个月的2019年7月25日,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就发表社论文章《厨余粉碎机悄然走红:背离垃圾分类初衷的偷懒》,讨论了这种舶来品从发明地美国到进入中国后使用环境的差异。其中提到专家认为国外排水管道条件较好,饮食结构少油少盐且较少食物残渣,使其在管道中不易凝固堵塞,所以能够支撑一些国家(如美国)超过50%的家庭使用率。但在中国综合考虑这几类因素,会发现由于人口密度大,排水管道条件参差不齐,饮食结构中油盐量重,菜式种类丰富,厨余餐余较多,油脂含量高,相对更容易形成管道堵塞,因此不建议当下在家庭中大规模安装使用厨余粉碎机。

文章中也有人士指出“厨余垃圾粉碎与垃圾分类的理念是矛盾的,更不利于资源回收。”由此产生了作为文章标题的观点。

作为一款海外诞生的家电新品类,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也由各厂商根据中国使用环境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改进,例如提升转速使破碎颗粒尺寸更小等等。不过作为消费者,我们在选择之前还是应充分考虑到使用环境,例如居住地区下水道雨污分离还是合流,下水管道是否比较容易堵塞,我们在使用时是否能严格遵循可破碎的垃圾类型,以及是否接受其带来的额外水电成本等。

厨余粉碎机毫无疑问是一种能够免去一部分垃圾分类烦恼,提升生活体验的家电,当下各地许多高端住宅都标配这一产品也印证了这一点。目前小范围的使用不会对污水处理带来过重的负担,不过仍要考虑到它对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具有的高要求,以及对湿垃圾回收利用价值的放弃,如果没有使用厨余粉碎机的条件,养成干湿垃圾分类收集投放的习惯也不是件坏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