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活检的优势在于非介入性、可重复性地获得肿瘤样本,在减小了肿瘤异质性对诊断造成的偏差的同时,也能及时地反应肿瘤发展的动态变化,其临床适应症也极为广泛。

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也被称为“泌尿三癌”,目前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高,前列腺癌更是已经位居上海男性恶性肿瘤第四位。

对此,专家呼吁将泌尿肿瘤的早筛关口前移,并通过加强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寻求精准治疗策略。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新的肿瘤筛查生物技术的发展,比如液体活检技术。

早筛能有效提升癌症5年生存率

“早筛的意义在于能够大幅提升治愈率,并大幅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我国“泌尿三癌”的新发病例数超过27万例,同期死亡人数超过13万例,对国民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叶定伟强调泌尿肿瘤从被动治疗转为主动预防的重要性。为此,专委会将通过与全国100家参与多学科诊疗(MDT)的公立医院对接合作,并联合美年健康集团以及浚慧生物,打通泌尿健康指标异常人群问诊及就医路径,通过“筛查-诊疗”的模式构建医防协同机制。

前列腺癌和肾癌也被称为“幸运癌”,一般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都能达到90%以上。叶定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中晚期比例要高得多,原因是早筛普及不足。在发达国家,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但在我国这一数字尚不足70%。

“我国初诊早期患者比例较低,近70%的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大量晚期患者无法获得良好生存,中晚期患者常常需要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性的治疗,精准的分期和相应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其生存状况。”叶定伟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叶定伟带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团队,针对中国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困境”,不仅革新了筛查标记物的选择,还在全国率先推广前列腺癌社区筛查。他还呼吁政府加大对泌尿肿瘤早筛的投入。

近年来,在肿瘤早筛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该领域也诞生了多家生物医疗企业,液体活检市场成为一个新兴的赛道。

尿液或可提前十年预测膀胱癌

浚惠生物创始人CEO阎灼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膀胱癌早筛是一个可以和宫颈癌筛查相媲美的市场。 受制于膀胱癌筛查技术的缺乏,目前膀胱癌的诊断方法主要通过膀胱镜,有创而且痛苦,依从性差,并不适合作为膀胱癌早期筛查的方法,市场一直期待类似HPV这样的无创且高效的突破性检测产品出现。”

阎灼辉认为,液体活检将成为未来膀胱癌早筛的主要手段。浚惠生物的相关早筛产品也已经获得药监部门的批准。液体活检广义上是指从各种生物液体(包括尿液、腹水或胸腔积液等)中取样并对特定的分析物进行分析,拥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液体活检的优势在于非介入性、可重复性地获得肿瘤样本,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检测速度快,在减小了肿瘤异质性对诊断造成的偏差的同时,也能及时地反应肿瘤发展的动态变化,其临床适应症也极为广泛。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简单且成本低廉的膀胱癌检测方法,如果能在大规模的研究中得到验证,也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新工具,以尽早发现膀胱癌的病征。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该技术还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上个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表一项新研究,为膀胱癌早期筛查带来了新的曙光。研究表明,尿液中一种被称为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的突变在膀胱癌病例中相当普遍,可作为非常简单的生物标志物,或许能够提前十年有效预测膀胱癌。

但也有研究人员指出,液体活检技术能否实现临床应用,从尚无症状人群以及肿瘤高危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筛查,仍需进行大规模的临床队列研究以反映检测性能。

目前,在液体活检早筛市场上,燃石医学泛生子等初创生物技术公司都进行了广泛布局。近期美国基因测序巨头因美纳(Illumina)拟80亿美元收购的癌症筛查初创公司Grail也在开发液体活检技术,希望能够对卵巢癌等癌症进行早期筛查。

华安证券预测,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基于液体活检的肿瘤早筛市场预计在2030年达到千亿规模,尽管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

全球资本也在竞相涌入液体活检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液体活检行业发生15起主要融资项目,融资总额超6.4亿美元。另据Evaluate Medtech数据,整个2020年融资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一半都是液体活检领域初创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