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電子煙體驗店 宣傳“健康時尚”的電子煙真的無害嗎?

來源:生命時報

作者/高陽 張健 

本報駐印度、巴西、泰國、美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胡博峯 畢夢瀛 劉慧 張夢旭 池楨

編輯/任琳賢 張冕

8月28日,生命時報發佈視頻《記者暗訪電子煙體驗店:電子煙是如何“假裝無害”的?》:一些電子煙門店打着“免費試抽”“優惠打折”等宣傳口號,在年輕人中迅速走紅。

在電商平臺,商家將電子煙“改名換姓”爲“電子化霧器”“替煙神器”“戒菸器”來鑽空子,甚至購買時沒有年齡限制。

報道推出後,話題#電子煙是如何假裝無害的#衝上熱搜,引發1.8億網友關注。

8月31日,生命時報末版刊發整版報道《電子煙一夜間鋪天蓋地》,詳述了電子煙市場現狀:一邊是國家對電子煙行業監管政策不斷收緊,另一邊是商家瘋狂擴張線下門店。2020年,電子煙行業共註冊相關企業1.79萬家,同比增長284.6%。

在“吸菸有害健康”成爲常識的當下,電子煙,這樣一個傳統捲菸的替代品,正通過“健康”“炫酷”等概念流行起來。

目前,全球已有32個國家禁止銷售電子煙,79個國家採取部分措施。在我國,電子煙既不屬於菸草製品,也不屬於藥品或食品,而是作爲一種普通商品在市場上銷售。

來自心內科、呼吸科、控煙等領域的權威專家表示,電子煙有害健康已成爲共識,其危害不亞於普通菸草。

受訪專家

中國控制吸菸協會會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胡大一   

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王克安

中國控制吸菸協會副會長、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肺癌中心主任 支修益

中國控制吸菸協會副會長  廖文科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韓淑華

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一病區主任  郭光雲

十年市場規模增長近20倍

電子煙,由電池、加熱霧化器和儲存煙液的煙彈等組成。世界衛生組織稱,電子煙是通過加熱液體產生霧氣,供使用者吸用的裝置。

煙液通常由甘油、丙二醇、調味劑和尼古丁組成。記者走訪發現,市場上也有少量宣稱“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

電子煙誕生初期,其外形接近捲菸,多爲一次性使用,目前主要以煙彈替換式爲主,外形類似於筆或U盤,口味很多。

煙彈

電子煙種類繁多,按產品形式可分爲封閉式和開放式。

封閉式:一般配合使用煙彈(菸嘴),外形和使用體驗較爲接近傳統捲菸。

開放式:一般配合使用電子煙油,擁有比封閉式電子煙更強的電力和功率,產生更濃厚的蒸汽。

傳統菸草的危害主要來自焦油、一氧化碳、重金屬等有毒害物質,另外還含有成癮物質——尼古丁。

2003年,瀋陽藥劑師韓力發明了由電池、加熱蒸發裝置、裝有煙液的組成的電子煙。

因爲無需燃燒,可規避焦油等不完全燃燒的有害產物,該電子煙(品牌名爲“如煙”)在2005年面市後,主打“健康吸菸”,銷量不菲。後來“如煙”被曝戒菸效果造假,銷量大幅受挫,被一家英國公司收購,轉向了海外市場。

“全球90%以上電子煙由中國生產。”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克安表示,國內電子煙市場近些年迅速擴張。

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爲5.5億元,2020年增至83.8億元,2021年可能超過100億元,10年內增長可能達到近20倍。

專家如何看待電子煙?

世界衛生組織從2014年開始明確表示:電子煙並不安全。

有研究顯示,直接吸入電子煙氣霧,能使血清中的尼古丁含量在5分鐘內達到峯值。數據顯示,吸13口來自含18毫克/毫升尼古丁煙液的氣霧,能攝入差不多0.5毫克尼古丁,與傳統菸草相當。

成癮

中國控制吸菸協會會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胡大一表示,尼古丁被吸入人體後會使大腦產生一種有興奮性的神經遞質——多巴胺,讓吸菸者產生愉悅感,成癮後不易戒掉。

國外一項對包括毒品在內的19種成癮物質的研究發現,尼古丁的成癮性高過大麻、冰毒,僅次於可卡因和海洛因。

一些宣傳不含尼古丁成分的電子煙,國內尚無相關產品成癮物質的檢測結果,但世衛組織健康促進司司長呂迪格·克雷奇博士曾公開表示:“一些標榜‘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測試表明往往含致癮成分。”

傷肺

“長期吸入電子煙,患肺炎、肺出血、哮喘、慢阻肺、肺癌的機率明顯上升。”武漢市肺科醫院呼吸一病區主任郭光雲說,氣溶膠經呼吸系統吸入後,首先損害氣管和肺。

2018年《英國醫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電子煙的氣霧促進炎性化學物質產生,損害肺部重要免疫細胞——巨噬細胞。

電子煙中的丙二醇,在超過107℃的環境下會釋放有害物質,不僅導致噁心、胃痛等不適,還可能引起呼吸道系統受損和肺部感染。

此外,各種香甜味道的來源——雙乙酰,可能導致一種嚴重致命且不可逆的肺病——閉塞性支氣管炎。

傷心腦

胡大一表示,尼古丁能使血管迅速收縮,增加血壓,讓人體產生噁心、厭食、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等症狀,對心臟尤其是心血管內皮細胞造成顯著壓力,增加患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尼古丁對青少年、嬰幼兒等大腦還在發育過程中的人羣,也會造成傷害,甚至可能引發學習障礙、焦慮等問題。

患癌風險升高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韓淑華表示,電子煙產生的氣溶膠中,含有很多菸草中沒有的致癌物,比如乙二醇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讓40只實驗鼠連續54周暴露在含尼古丁的電子煙煙霧中,結果9只患上肺癌,60%患上膀胱癌。

二手菸危害更隱蔽

“電子煙的二手菸暴露更不易察覺。”胡大一表示,電子煙和捲菸一樣,有二手菸甚至三手煙的問題。

有研究顯示,電子煙氣溶膠的PM1.0指標值比新鮮空氣高14~40倍,PM2.5值高6~86倍;尼古丁含量高10倍甚至超過100倍;乙醛含量高2~8倍;甲醛含量高20%;、鉻等金屬含量甚至比傳統捲菸含量還要高。

誤導年輕人

電子煙的廣泛流行讓很多人誤以爲它是無害的,甚至稱之爲“健康吸菸”,一些青少年甚至認爲吸電子煙“很酷”。

胡大一說,“國內電子煙銷售對象主要面向年輕羣體,15~24歲人羣的電子煙使用率最高,尤其從來不吸菸、尚未有煙癮的年輕人、青少年,非常值得關注。”

中國控制吸菸協會副會長、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肺癌中心主任支修益表示,國內電子煙產品幾乎沒有管控,市場混亂髮展,處於無產品標準、無質量監管、無安全評價的“三無”狀態。

世衛組織也提醒,有證據顯示,電子煙可能成爲青少年染上吸菸惡習的一個途徑。大量營銷手段使電子煙吸引青少年接觸尼古丁併成癮,從而成爲傳統菸草吸菸者。

中國控制吸菸協會副會長廖文科提醒,國家衛健委強調,不建議電子煙作爲輔助戒菸手段,更不能宣傳其醫學方面的療效。

另外,要警惕有些電子煙研究的背後,可能是菸草業和贊助商的“合謀”,出錢搞一些觀察性研究,公衆對這種研究結果要特別注意甄別。

胡大一也表示:“聲稱電子煙比傳統煙的健康危害要小,並沒有長期觀察的結果作爲依據。說電子煙低危害,這是電子菸廠商的一個誤導,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

32國禁止銷售電子煙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佈報告顯示,許多國家在打擊菸草方面取得進展,但電子煙等新型尼古丁和菸草製品正在威脅人們的健康。

全球已有32個國家禁止銷售電子煙,79個國家採取部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合力,遏制電子煙的野蠻生長。

印度:買賣均違法,面臨重罰

2019年9月,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宣佈,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進出口電子煙,停止相關廣告業務。

首次違反禁令者,將可能被處以1400美元罰款(1美元約合人民幣6.5元)或1年監禁,或同時被處以兩項處罰;多次違反者,可能面臨最高3年監禁和近7000美元的罰款。

巴西:清理網上銷售信息

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網站刊文指出,電子煙企業鼓吹其產品有助戒菸等功效,缺乏科學依據,2009年8月巴西政府宣佈禁止電子煙的銷售、進口及廣告推廣。

國家衛生監督局還會定期監控互聯網電子煙售賣情況,自2017年以來,已移除700餘條電子煙有關廣告。

泰國:違規進口判刑十年

2014年,泰國公共衛生部修改《菸草產品控制法案》,將電子煙納入監管框架,禁止銷售。泰國商務部也制定法規,停止對電子煙的進口。

違反規定進口電子煙者,視情節嚴重程度,將被處以最高10年監禁,或相當於進口貨物價值5倍的罰款;

任何出售或被發現擁有電子煙者,將面臨最高5年監禁;

到泰國旅遊的外國遊客,也禁止將電子煙或相關設備帶入泰國,違反者將被處以最高10年監禁,或其攜帶物品價值4倍的罰款。

美國:管控力度連連升級

2018年,FDA宣佈,青少年吸電子煙在美國已成爲流行病。2019年,甚至更早些時候,美國多州暴發了與電子煙相關的疾病,並在2019年9月達到頂峯。

2019年9月,FDA出臺規定,禁止銷售非菸草味的電子煙產品,以控制青少年吸電子煙的趨勢。從州的層面來看,目前至少有13個州頒佈了在公共場合禁止吸電子煙的禁令。

新加坡:膽敢賣給孩子,立刻銷照

早在2014年,新加坡衛生科學局就對非法在線銷售電子煙的一名煙販開出6.4萬新元的罰單。今年起,將合法購煙年齡提高至21週歲。

新加坡衛生部門規定:一經發現向身着校服的未成年人,或未滿12歲的人出售菸草,銷售者的合法執照即刻被吊銷,同時要繳納高額罰款,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同時,購買菸草的未成年人,要繳納300新元罰款。

將電子煙納入控煙立法

目前,電子煙作爲一種普通商品在國內市場上銷售,不管是打着“減少傳統捲菸危害”的旗號,還是“電子煙比捲菸減害”的旗號,電子煙商家目的是通過各種市場營銷活動,擴大市場規模。

王克安表示,從捲菸面世至人們逐漸認識到吸菸危害健康,經過了80多年;從開始採取措施到形成全球共識,制訂《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經過了近40年;從開始全球行動至今又已近20年,控煙仍然任重道遠。

近10年電子煙發展較快,我們已經認識到危害性,就應汲取教訓,儘早採取管控措施。

六位專家共同呼籲,政府要馬上管控電子煙,全社會認識電子煙的危害。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 加強健康教育

有關部門、健康管理單位和媒體要加強健康教育,電子煙不是“安全煙”,不是“健康煙”,電子煙有害健康應成爲共識。

社會公衆人物、家長務必以身作則,做好表率,遠離菸草和電子煙。

· 儘早出臺電子煙國家標準

包括有害成分限量標準、要求產品包裝明示成分及可能產生的健康危害。標準是監管的前提,沒有標準就無法監管。

· 儘快明確監管責任

地方政府、菸草專賣局、市場監管部門、衛生部門要分清責任,有的放矢。

建議市場監管部門承擔主要責任,管住銷售和虛假宣傳;衛生機構發揮配合作用,做好健康宣教;教育部門在學校重點向青少年做好宣教,呼籲家長和青少年自覺抵制電子煙。

· 將電子煙納入控煙立法

禁止吸菸的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應同時禁止使用電子煙。已經出臺控煙立法的城市,應將電子煙補錄進去,儘快納入室內監管範疇。

目前的一些控煙措施也適用於電子煙管控,如包裝明示電子煙有害健康,禁止廣告、促銷和贊助,提高稅價等。

· 落實現有法律法規

例如《未成年人保護法》已明確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同時明確在中小學周圍不能有銷售點。

· 推動醫學研究

希望國家主管部門支持心腦血管醫生、腫瘤科醫生、呼吸科醫生等進行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臨牀研究,爲控煙提供更多可靠的循證醫學證據,用數據和事實說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