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太熱鬧,每天超萬億資金在激烈“搏殺”。

9月3日A股成交額超1.5萬億,連續33個交易日超萬億,近33個交易日的累計成交額高達44.68萬億元,這是2015年大牛市以來的第一次,對於如此火爆且持續的成交量,市場更是不斷傳出關於牛市開端的討論。

但A股的走勢卻一直不溫不火,7月1日至9月3日期間,滬指幾乎原地踏步,創業板指數甚至下跌超10.8%。那麼問題來了:A股每日萬億成交的背後,到底是誰在買?是有增量資金入場?還是場內資金的博弈調倉?

通過梳理公募基金、北上資金、量化交易和槓桿資金的最新動向發現,A股持續爆量的主要原因或許是,場內機構資金調倉博弈、量化交易愈發火爆、槓桿資金的搏殺以及炒房資金。另外,每日成交額破萬億與A股市場體量規模的增長也有一定的關係。

有業內人士指出,7月以來,A股的成交金額明顯放大,主要原因是目前全球流動性仍較爲寬鬆、A股結構性行情致使市場資金頻繁調整倉位、市場風險偏好提升、量化交易愈發火爆、槓桿資金的搏殺以及投資者對於相關政策的擔憂在減弱,部分炒房資金也開始進入股市。

連續33天,萬億資金激烈“搏殺”

A股成交額已經成爲了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9月3日收盤,A股的總成交金額定格在15727.67億元,再次突破萬億成交額,相比9月2日1.434萬億元略有增加。

而這已經是A股成交金額連續33個交易日超過萬億元,是2015年大牛市以來的第一次,如此火爆的交投似乎成了當前A股市場的新常態。

回顧今年以來的A股成交數據,3月-5月期間一度非常低迷,破萬億成交額非常罕見,但進入7月以來,除了7月20日的成交額低於萬億元外,7月至今的46個交易日的成交金額均突破了萬億元。

如此火爆的交易量,在A股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A股首次成交金額破萬億大關是在2014年末,緊接着,2015年便上演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大牛市,牛市加持下,萬億元成交額成了2015年A股的常態,當年多達114個交易日成交額超萬億元,期間更是上演了連續99個交易日成交金額超萬億元,創下A股歷史紀錄,一直保持至今。

分市場來看,此前成交額被深市“壓制”的滬市,近期也開始放量,9月1日一度創出8425億元的天量成交,是近6年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深市成交金額仍保持在高位,已連續9個交易日超7000億元。

儘管單日成交金額持續超萬億元,但A股走勢並未走強,仍處於橫盤震盪格局,7月1日至9月3日期間,滬指幾乎原地踏步,累計跌幅僅有0.26%,創業板指數甚至出現了明顯下跌,累計跌幅達10.8%,深證成指同樣跌去了6.48%。

那麼問題來了,A股交易量如此火爆的同時,三大指數爲何波瀾不驚、不漲反跌?每日萬億成交金額背後,誰在買?是有增量資金入場?還是因爲場內資金博弈調倉?

有業內人士指出,7月以來,A股的成交金額明顯放大,主要原因是目前全球流動性仍較爲寬鬆、A股結構性行情致使市場資金頻繁調整倉位、市場風險偏好提升、量化交易愈發火爆、槓桿資金的搏殺以及投資者對於相關政策的擔憂在減弱,部分炒房資金也開始進入股市。

誰在買?誰在賣?

首先來看,A股最大的“金主”——公募基金,一定程度上貢獻了部分增量資金。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髮行規模已突破了2.1萬億關口,達到21233.71億元,新發行基金數達1211只,但與2020年的3.13萬億元的新發量相比仍有一定的距離。但去年同期A股的成交額維持在8000-10000億的水平,因此可以判斷,儘管新發基金會影響到A股成交量,但考慮到建倉週期,平均單日貢獻的成交額畢竟有限。

相比新發基金,規模巨大的存量公募基金調倉帶來的影響力會更強,截至目前,A股的基金規模已達到23.5萬億元,各類基金產品持有股票市值10.8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12.5%,一旦出現持續性的大規模調倉,必然會對A股成交量產生直接影響。

近期,國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顯順表示,公募機構調倉放大了A股市場的成交量,在科技成長行情的帶領下,中盤藍籌開始逐步成爲資金的共識,主動型基金逐步加大了對中盤股的配置,2021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對300-1000億的中盤藍籌配置比例上升了1.5%,而千億以上大盤股持倉佔比大幅下滑了3.6%。

另外,某大型券商人士也認爲,7月以來,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存在一定分歧,調倉跡象明顯,因此儘管市場整體成交活躍,但A股並未出現明顯合力拉昇趨勢,市場仍處於缺乏宏觀變量催化、增量資金入場的狀態下。

其實,9月1日的成交額超1.7萬億便是鮮活的案例,當日新能源、鋰電等熱門“賽道”集體殺跌,傳統藍籌板塊卻突然爆發,大資金調倉的跡象非常明顯。

其次,A股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外資。

近期,北上資金掃貨A股的態度非常堅決,截至9月3日,北上資金已連續10個交易日實現淨買入,爲1月21日以來首次,近10個交易日累計淨買入金額近46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以來,北上資金的單日成交額出現了較爲明顯的放大,這直接影響到A股交易量。據Wind數據顯示,北上資金成交額已連續5個交易日突破1500億元,9月1日的成交一度高達1865億元,創出歷史第二高水平。

在2020年以前,北上資金單日成交額長期維持在1000億以下,甚至部分交易日不足500億元,2021年以來,這一數字明顯放大。意味着,北上資金的博弈、調倉變得更加頻繁,一定程度上助推了A股成交額。

第三,A股成交額超萬億的另一個原因或許是量化資金。

不少部分業內分析人士都認爲,量化交易在A股的體量持續攀升,對A股持續爆出巨量貢獻了一大部分成交額,A股交易金額放大也給量化交易提供了給更多的套利機會和空間。

另外,自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實施後,個股漲跌停幅限制擴大至±20%,爲量化交易提供了更強的操作性,部分短線量化交易者更加活躍。

其實,自2018年資管新規之後,量化私募發展得非常迅速,百億量化私募快速湧現。今年上半年,量化私募又迎來一波大發展。截至到2021年7月底,量化私募規模已突破萬億,百億量化私募由去年底的11家上升到18家,量化私募佔整個私募證券市場的佔比也提升到21%以上,且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中泰證券表示,隨着量化私募基金越來越壯大,萬億成交量或將成爲A股的常態,而且成交量也可能會一次又一次創造突破。

另外,槓桿資金也是市場最活躍的一股力量。

目前A股的融資融券規模正在向2萬億規模逼近,截至9月2日,A股兩融規模達到18735.27億元,創下2015年7月3日以來的近6年多的新高。

從兩融交易活躍度來看,目前兩融交易額佔A股成交額的比例在9%左右,相比2015年仍有比較大的差距,當時兩融交易額佔比一度超過22%。

第四是部分炒房資金開始“轉戰”股市。

據證券時報記者調查,部分炒樓資金已經進入A股市場。“樓市資金流入股市情況確實存在,我身邊不少百萬級的資金都進場了。”老呂是一位資深的房產投資人士,在深圳20年操作過多套房產,目前資產頗豐,他向記者表示,他不少原來投資房產的朋友今年都進入股市了。

記者在一個房產投資交流羣中發現,目前羣內交流的話題,股市早已經超越樓市佔據了主流,對於樓市的信息,大多是羣內偶爾有人發個筍盤的信息,羣友們驚歎幾句:“啊,跌這麼多了嗎”、“沒想到宇宙中心也跌了”、“太狠了,一下跌了幾十萬”……

更多詳情可點擊《"身邊不少百萬級的資金都進場了!"A股萬億成交背後:炒樓資金悄然"轉場"股市》。

A股萬億成交的另一面

其實,A股成交額破萬億的另一面是,A股體量正在迅速增長。

今年以來,A股上市的新股數量已經超過330只,募集資金超3300億元,其中更是不乏中國電信三峽能源等市值超千億的巨頭。再拉長週期看,最近3年來,A股上市公司數量增長近千家,近6年時間A股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70%左右,不斷推動A股體量的增長,蓄水的池便大了,池子中的水自然也會增長。

這一點從A股換手率(成交額相對流通市值)的指標也可以得到確認,儘管A股成交金額持續超萬億元,但A股的換手率並沒有明顯增長,一直維持在4%以下。

而反觀2020年7月,期間有多個交易日的成交額超過1.5萬億元,但換手率有9個交易日超過5%,最高時一度達到5.67%。

很顯然,當前A股成交金額持續超萬億,與A股體量變化有一定的關係。這也解釋了,爲何A股交易量持續火爆,三大指數的走勢卻波瀾不驚、持續橫盤。

業內人士指出,結合A股體量、換手率等指標來看,當前A股的成交金額持續放大,並非大規模增量資金入場導致,主要還是場內資金爲主,A股或將仍以結構性行情爲主,熱門賽道的激烈波動或將持續。

責編:戰術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