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又一房企剝離房地產業務,廣宇發展擬置入新能源

記者 | 牛鈺

房地產行業已從增量轉入存量時代,在密集的調控之下,融資環境收緊,頂着槓桿的壓力,利潤受壓縮,剝離房地產業務、轉型其它行業成爲不少企業的生存策略。

9月5日晚間,廣宇發展(000537.SZ)發佈公告,公司擬將所持所屬房地產公司及物業公司股權等資產負債與魯能集團有限公司、都城偉業集團有限公司合計持有的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行資產置換。

本次交易後,廣宇發展將徹底告別地產業務,集中精力發展新能源業務。魯能新能源經營範圍包括能源項目投資、投資管理、充電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廣宇發展的前身是天津立達國際商場股份有限公司,在獲得股份制改革試點後於1993年底登陸A股。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商品房銷售、物業管理以及對住宿酒店及餐飲酒店投資等業務,但近年來隨着監管政策和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廣宇發展的經營並不理想。

據其8月26日發佈的2021年半年度業績顯示,上半年,廣宇發展實現營業收入99.00億元,同比下降1.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50億元,同比下降31.07%。

不僅是經營承壓,作爲地產資金密集型領域,廣宇發展還存在財務壓力。截至6月底,廣宇發展資產總額795.59億元,負債總額631.5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158.41億元,資產負債率79.38%。

如果本次資產重組順利完成,廣宇發展將告別地產壓力,經營或將向好。

實際上,廣宇發展的重組歷程已久,但此前都是以擴大地產板塊爲主。2009年至2017年近八年的時間裏,廣宇發展就曾與魯能集團先後啓動了三次重組,最終於2017年,廣宇發展以股份支付方式購買魯能集團旗下部分住宅地產業務,成爲魯能集團旗下以住宅類房地產開發業務爲主的綜合性地產業務平臺。

魯能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國家電網公司全資子公司。以住宅地產、商業地產、文旅地產、綠色能源爲主營業務。

2020年1月20日,國資委再度重申央企“退房令”,要求央企嚴把主業投資方向,不得通過參股等方式開展中央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規定的商業性房地產等禁止類業務。當年3月,國家電網表態稱,根據國資委整改要求,未來將聚焦主業,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

2020年11月19日,廣宇發展一則收購顯示,經國資監管部門批准,決定將魯能集團100%股權無償劃轉至中國綠髮。收購後,中國綠髮直接持有魯能集團100%股權,並通過魯能集團間接持有廣宇發展14.18億股股份(佔廣宇發展總股本的76.13%)。

經歷8年重組,剛剛跟隨魯能集團成爲中國綠髮旗下的綜合性地產業務平臺,廣宇發展卻要剝離地產,引入“雙碳“目標下最爲熱門的新能源。

本次擬置入的資產魯能新能源,成立於2014年4月,註冊資本20億元,經營範圍包括能源項目投資、投資管理、充電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機械設備租賃(不含汽車租賃)等。

都城偉業原本持有魯能新能源100%股權,目前,魯能集團已實施對魯能新能源的增資,增資完成後魯能集團預計持有魯能新能源18.64%股權,都城偉業預計持有魯能新能源81.36%股權。目前,增資事項正在履行程序。

按照廣宇發展的說法,本次資產置換涉及的具體資產範圍尚需交易雙方進一步協商確定;置換中出現的差額部分補足方式由各方另行協商確定,但不涉及發行股份;但交易價格還尚未確定,將根據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或其他有權單位備案的擬置入資產和擬置出資產評估價值爲基礎確定。 

雖然交易還未塵埃落地,但能彰顯廣宇發展剝離地產業務的決心。

近幾年,房地產利潤受擠壓,房企剝離房地產業務已不是新鮮事,僅在今年,就有多起大宗轉讓。

上半年,廈門國貿公告一起價值百億的轉讓。根據其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期內已將國貿地產100%股權、國貿發展51%股權以103.49億元轉讓給控股股東國貿控股。2021年7月,公司已收到全部轉讓價款並辦理完畢上述股權變更登記手續,房地產項目尚餘位於廈門市的國貿學原項目及國貿璟原項目。

從上半年業績來看,廈門國貿也面領着資金流動壓力。截至2021年6月底,廈門國貿公司淨資產爲332.8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51%,資產負債率爲70.78%。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30.20億元、-104.17億元、85.17億元,同比增長26.87%、下降263.32%、下降4.08%。

廈門國貿曾在轉讓公告中指出,近年地產行業政策調控頻繁,行業競爭加劇。同時,考慮到公司從事的供應鏈、金融、房地產業務均爲資金密集型,高速發展需要大額增量資源支持,公司計劃逐步退出房地產行業。

不僅是央企在“退房令“下動作頻繁,賣房不賺錢,不少已轉型其他行業的房企,也加速清理手中的房地產業務。

8月31日晚間,以房地產開發起家的中天金融披露,公司擬以180億元的價格,將旗下中天城投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浙系房企佳源創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早在2014年,隨着貴州省提出“引金入黔”戰略,中天金融開始推進金融產業佈局。經過幾年的發展,金融板塊業已成爲中天金融的重要業務支撐。其2021年中期財報顯示,營業總收入爲197億元,其中金融板塊營業收入達147億元,在總營業收入中佔比達75%。

關於此次剝離房地產業務,中天金融稱,是基於公司未來聚焦金融業,進一步優化金融業務戰略佈局,更好地保障金融業務未來發展的資金需要等因素。

同樣成功轉型醫美的蘇寧環球(000718.SZ)與奧園美谷(000615.SH)也接連宣佈退出地產,聚焦醫美業務線發展。

今年2月,蘇寧環球發佈公告稱,因安徽蕪湖商業辦公樓所處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預期不佳,項目消化可能存在較大風險,擬退還10年前拿下的商業辦公用地,並承擔約2.68億元的虧損。

5月18日,奧園美谷宣佈擬出售持有的地產業務板塊全部或部分股權,而目前交易已進入尾期。2021中期業績會上,管理層表示,“地產業務剝離將對公司發展帶來新的影響,讓我們能夠輕裝上陣,將回收的資金用於美麗健康產業,加快戰略轉型,深化核心競爭力。”

傳統房企尚且盈利困難,此前跟風佈局的業餘選手更是得割捨地產業務。

日前,順鑫農業(000860.SZ)發佈半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受累於豬肉、地產,順鑫農業業績持續下滑 ,上半年,順鑫農業旗下主營房地產板塊的順鑫佳宇營業利潤爲4.22億元 ,淨利潤爲-2.30億元。順鑫農業管理層人士表示,旗下地產業務受地產調控影響,虧損幅度擴大,順鑫農業正加快去化和退出地產業務的步伐。

7月份,紅星美凱龍也以人民幣40億元出售旗下紅星地產70%股權與遠洋集團,收購完成後,也將顯著減少紅星美凱龍控股的債務負擔。

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期已經過去,行業利潤縮減趨勢顯現,若不更換髮展策略,只能陷入危機苦苦掙扎。

上半年,不少企業在矇眼狂奔中倒下。規模房企如泰禾集團(000732.SZ)、藍光發展(600466.SH)、華夏幸福(600340.SH)等均遭遇流動性危機,不得不轉讓資產斷腕求生。更多的中小企業,則默默遞交破產文書。

據界面新聞統計,在人民法院公告網上,今年以來截至9月7日,以“房地產+破產文書”爲關鍵字可檢索出278條破產文書。若以企業爲單位,剔除債權人、意向投資人等,發佈破產相關文書的房企約爲214家。

不難看出,各種調控下,房地產新一輪的行業洗牌正在加速。房企仍得“求穩”,降槓桿,探索多元化業務佈局,甚至如廣宇發展等房企一樣直接“變道”,弱化地產板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