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來暴漲的“元宇宙”究竟是個啥?概念股還能追嗎?究竟是虛火還是真火?

評論員/杜恆峯 

最近,元宇宙成了A股最強風口。9月8日,在主要市場指數全面收綠的情況下,元宇宙概念板塊大漲14%,龍頭中青寶再度20%漲停,盛天網絡、愷英網絡、順網科技、寶通科技、湯姆貓跟隨漲停,天舟文化、迅遊科技、凱撒文化掌趣科技、崑崙萬維、三七互娛、完美世界等亦紛紛大漲。

可以看到,這些大漲的股票,基本都是網絡遊戲概念股。難道元宇宙就是更高階的網絡遊戲嗎?答案是否定的。雖然還只是一個概念,但業界對於元宇宙的定義其實已經非常一致:它是一個沉浸式的虛擬空間,用戶可在其中進行文化、社交、娛樂活動,是人們在數字世界的高度相似的數字擬合,也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但是,現實世界已是如此複雜,想要創造出一個和現實世界高度相似的數字空間,其難度不亞於創造出一種新的文明。

遊戲可能成爲元宇宙最佳的突破口,但遊戲絕不等同於元宇宙,甚至也不會是元宇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遊戲有生命週期,但元宇宙應當是永續存在的;遊戲由廠商這個中心決定規則,但元宇宙是去中心化的,用戶佔有主導權;元宇宙是廣泛的,而遊戲用戶只能停留於這款遊戲之內;元宇宙是一個生產性的系統,用戶可以在這裏面工作、創造價值,但遊戲是消費性的,並不直接創造財富。

跳出這些概念層面的解釋,如果用電影中的場景,那麼就能更好地理解什麼是元宇宙以及創造出一個元宇宙需要什麼樣的核心技術。以《黑客帝國》爲例,元宇宙就是主角尼奧等人通過腦機接口進入的那個數字世界(即矩陣),而電影中的腦機接口如今的形態是各種VR、AR設備;尼奧的腦機接口換成VR、AR之後,那信息的傳輸就需要現實世界的5G、雲服務等信息傳輸技術;尼奧等人拿到的武器、躲子彈的技能,則是虛擬的數字資產,現實世界中對應的是NFT(非同質化代幣),一種只有持有人獨享的數字資產;尼奧在虛擬世界中如果要購買商品,那就需要支付工具,現實世界的解決方案是區塊鏈。

風投家Matthew Ball曾經撰文定義了元宇宙的8個部分:硬件、連接、算力、虛擬平臺、互操作工具與標準、支付、元宇宙內容&服務與資產、用戶行爲。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這8個部分實際上都很難達到。比如VR和AR雖然近年來發展很快,但眩暈問題、人與設備的交互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又比如,5G雖然大大提高了網絡傳輸速度,但要承載元宇宙那樣層級的數據量,5G也未必夠用;又比如算力問題,現有的電子計算機越來越難以維持摩爾定律,元宇宙巨大的計算量可能需要量子計算的突破;再比如支付,雖然比特幣已經成功得到運用,但巨大的能耗和低效的結算速度使其難以在虛擬世界通行,元宇宙的支付體系需要區塊鏈技術的巨大突破。

以臉書、英偉達爲代表的科技巨頭掀起了元宇宙的競爭熱潮,而Roblox這樣的新型平臺已經初步構建起了元宇宙遊戲的閉環生態,但要利用多種尖端技術,並將其組合成一個元宇宙,需要時間的積累,更需要技術上的實質性突破。將遊戲股當成元宇宙,這和任何概念炒作沒有任何區別,若要真正分享元宇宙的紅利,投資者更應將注意力放到技術突破上,以避免掉入另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