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举行的那场佳士得NFT加密数字艺术品的天价拍卖轰动了整个世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作品瞬间排在了在世艺术家作品的第三高价。由此涌起的加密艺术热浪汹涌席卷,大有荡涤掉传统艺术创作与收藏市场的势头。艺术家们褒贬不一地看待着这一新生事物,收藏家们冷眼旁观着事态的演化,艺术市场研究者们疑虑着这是否为一种准金融投资,拍卖行则一边跟拍NFT,一边关注着市场的走势。

短短3个月里,内地出现了一系列NFT作品的展览、拍卖和论坛。国际拍卖行苏富比、富艺斯紧随佳士得举行了NFT作品拍卖,内地的中国嘉德、永乐、北京保利等大拍卖行也跟上了节奏,北京、上海先后举行了多场NFT数字艺术品的展览和高峰论坛……

NFT艺术成为艺术市场有史以来最为迅猛的拓展案例。

关键不在加密而在艺术

所谓“NFT加密艺术”,是将数字艺术品通过区块链方式进行著作权或所有权确权的一种方式。NFT既可以直接将数字艺术品进行加密,也可以把传统艺术品先进行数字转化,比如将画作拍摄成数字照片或视频,然后再将这些照片或视频进行加密处理。显然,前一种方式更为便捷、高效,而后一种加密方法似嫌有画蛇添足之感。

不久前,海外一伙加密艺术迷将知名涂鸦画家班克斯的绘画作品《白痴》通过上述后种方式进行了数字转换和NFT加密,然后在直播中把绘画原作烧毁,最后将《白痴》NFT加密件进行了拍卖,成交价格甚至超出了原作购买价格的3倍。内地马上有人紧随其后,在北京举行的一场NFT艺术展览活动中,现场也焚烧了知名油画家冷军的一件水墨绘画作品《新竹》,再将生成的NFT加密作品进行拍卖。显而易见,加密数字艺术在向传统线下艺术进行着公开挑战。

Beeple 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之一

NFT具备向传统艺术挑战的优势和实力吗?

确实,NFT加密技术具有开创性。它做到了让数字艺术的著作权和所有权得到公开、透明环境下的保障,即对作品保了真,又防范了艺术侵权行为。但仔细想来,加密技术并没有改变艺术本身呈现的语言与状态,其优势仅仅在于“加密”。数字化的多媒体艺术作品能通过互联网被大众去欣赏,可以被别人轻松地予以复制和下载,也因此会成为藏家为之购藏的障碍。较低的交易价格难以反映出数字作品的应有价值,原因就在于无法确权,这势必影响到数字艺术市场的建立。NFT技术给了数字艺术品唯一的身份认证,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确权后的数字作品可以放心在网上传播和交易,从而保证了市场价值的充分实现。而对传统实物类艺术品来说,无论怎样进行传播,只要实物在作者或收藏家的控制下,做加密确权的实际意义似乎不大。

NFT加密技术更适合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的数字艺术家们。他们采用电子多媒体手段创作出的作品新颖、独特,时代气息浓厚。而数字艺术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的展示和传播更是十分便捷。问题在于,由于文化传统与欣赏爱好的惯性,艺术爱好者们接受起这类新兴的、植根于虚拟空间里的艺术形式或许还需要时日。

未来人们能否接受NFT加密艺术多半不会取决于加密技术的品质与效率,而主要在于艺术家和收藏家们能否尽快适应和喜爱数字多媒体手段创作出的艺术品,并愿意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上欣赏和收藏它。

数字艺术“兰生幽谷无人识”?

用计算机处理或制作出的绘画、影视、音乐、动画等一般被称为数字艺术。相对于传统艺术,数字艺术在传播、存储、复制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进行数字艺术创作常可以省去或减少传统艺术创作时一些程序与工时。数字作品往往具有题材新颖、色彩丰富、表现手法独特的优势,计算机3D绘制技术甚至还能创作出逼真模拟现实和超现实虚拟幻想的作品。

数字技术不仅是创作媒介和手段上的革新,也会衍生出新的创作思想。一些前所未见的新鲜艺术创意和新颖的题材不断在数字艺术领域出现。如今在内地,电影、动漫、音乐等广义上的艺术创作领域已经离不开数字手段,但在绘画、雕塑等纯美术领地,数字艺术家数量却并不多,作品能被藏家收藏的艺术家则更少。数字艺术更多的是处在边缘化、寂静无声、“兰生幽谷无人识”的状态。艺术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该如何被别人收藏,专业画廊也不清楚该如何推介数字艺术作品,收藏家更不知道为何收藏数字艺术,自然谈不上出高价去购买,数字艺术收藏市场基本还是空白。

也许,市场没能很看重数字艺术,是因为目前的数字创作还处于初期阶段,作品的主题观念和审美趣味还没有跳出传统创作模式下的当代艺术范畴,还显得幼稚和浅薄。这次NFT艺术概念汹涌到来,必然会快速、有效地促进数字艺术的发展,从而吸引更多人士从事数字艺术的创作与研究。

在NFT加密技术出现之前,也许没有人会认为数字艺术品能进入收藏市场,因为无人会愿意去买一件容易被众人共享的东西。而数字艺术创作的科技手段越先进,艺术传播、复制和修改越便捷,数字艺术品权属的唯一性就越差,距离市场和收藏也就越远。NFT确权技术的出现,使得数字艺术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可能性。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持续开发和普及,随着更多的数字艺术家投身于创作中,数字艺术的市场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大。

李洋《塔罗牌计划Ⅰ》 永乐2021春拍“区块链数字艺术”线下专场 成交价:12.5万元

未来能否颠覆传统艺术市场?

NFT加密艺术确实存在着诸多优点:它改变了现有的艺术品交易与收藏的方式和规则,打开了数字艺术消费的市场;可以防止艺术品作伪;能确保NFT作品的交易价格和过程都公开透明;其去中心化的特点有助于那些年轻的、非主流的、个性化的艺术家作品进入市场;借助网络传播、交易和虚拟货币支付,NFT艺术的市场推广、交易、付款和交割都更加简便、高效。

目前,NFT加密技术应用仍多限于当代艺术领域,其市场目标受众的大众性、国际化和年轻化不言而喻。然而,NFT对居于高端艺术市场的古代、近现代文物艺术品、工艺品等领域的确权则无能为力。对于作者已不在世的作品来说,由于难以找到绝对的真伪认定者,NFT的加密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此外,古代艺术品、工艺品本身还具有很多历史、文化、研究以及把玩欣赏的价值,这些是数字化的复制品所难以取代的。因此,NFT在高端文物艺术品市场上的作为将十分有限。

尤其在我国内地,NFT艺术还有一些交易问题没有得到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曾与各部委联合发文认定比特币、以太坊交易为非法而全面封杀了国内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内地目前无法公开进行数字货币的交易,比如使用以太坊交易平台和用以太币进行支付等。近日内地的几场NFT数字艺术品拍卖实际上都在打擦边球。而2021年6月1日刚刚修订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没有将原修订草案里引进的追续权内容写进来,也就是说,内地法律没有支持NFT艺术品多次交易中作者都能享受到分成收益的优势。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艺术家们进行NFT加密操作的积极性。

利用拍卖方式为艺术品定价有其合理性,但应注意到拍卖有适用范围。拍卖更适合于有成熟市场基础的艺术精品的运作,而不太适于没经历公开市场交易的作者的普通作品。佳士得那场NFT天价拍卖的成功也是基于作者已经在以太坊平台上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而拍卖的又是其5000件作品的集合,属于代表作级别的精品。而NFT艺术市场上更多的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与作品,其交易方式则并不一定都要用拍卖,更大量的NFT交易还是要通过各种专业网站来实现。拍卖行没有必要盲目地去跟风拍卖NFT,数字艺术家也不该都去奢求拍出的天价。

今年三四月间,日本当代前卫艺术家村上隆NFT作品拍卖没有成功,这成了NFT艺术品拍卖的一个典型失败案例。3月29日,村上隆在NFT交易平台OpenSea上拍卖自己的108件加密艺术作品《村上隆·花朵系列》,后来,因为网上出价远远没有达到其作品线下拍卖市场的应有价位而突然宣布推迟了拍卖。虽然村上隆对当今年轻一代的影响力很大,但其作品的市场一直在传统线下。没有拍好是因为他在数字货币以及NFT圈的影响力还不够,选错了拍卖平台。这一拍卖撤拍事件给火爆中的NFT热注入了一剂清醒剂。

当代数字艺术市场的建立需要NFT加密技术的保驾护航,但艺术市场的成长壮大仍需要数字艺术植根入人心。笔者以为,未来NFT市场将会逐渐以传统艺术市场的补充角色而存在。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目前我们还看不到NFT能够颠覆和取代传统艺术市场的任何可能性。

转自:艺术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