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樊巍】據福建莆田市政府最新通報,截至2021年9月12日16時,福建莆田本輪疫情累計報告本土新冠病毒核酸陽性64例,其中確診病例32例、無症狀感染者32例。這波突然來襲的新冠疫情,尤其是疑似出現新冠病毒“超長潛伏期”的新情況,讓全國人民爲之揪心。這波新冠疫情下一步會怎麼發展、對未來疫情防控工作有什麼影響?《環球時報》記者12日就此採訪多名業內專家。

“可能有一定範圍的擴散”

莆田市疾控中心主任凌龍美介紹稱,此輪疫情最先是在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一小學對在校學生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的。根據相關病例的標本基因測序結果,初步判定爲德爾塔毒株。專家研判,疫情源頭疑似該小學一學生家長、新加坡入境人員林某傑。讓外界擔憂的是,新冠病毒在其身上呈現出“超長潛伏期”的特徵,在其入境後21天的集中隔離中,9次核酸檢測、1次血清檢測結果均爲陰性。從入境到最終確診,用時38天。

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共衛生領域專家1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次疫情呈現出隱匿性強的特點,由於當地是在對小學的常規抽檢中發現首個陽性病例,並不是第一時間發現疫情,因此可能已經有一定的擴散範圍,情況與南京祿口機場和此前石家莊的疫情類似,嚴重程度也可能與兩者相似。在莆田新增本土病例中,15人爲同一學校小學生。福建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12日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原則上在19日前組織全體師生員工完成新一輪核酸檢測。

該專家認爲,目前看來,此次疫情對接下來的中秋節小長假的影響比較大,對國慶假期也會有一定影響。他表示,當務之急是加緊排查,相信只要有效控制風險人羣的流動,應該可以避免出現類似張家界或者揚州式的後續疫點。

“不能避免個別極端情況”

這次疫情疑似源頭林某傑在入境後完成“14+7”集中隔離,其間進行的9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爲陰性、1次血清檢測也爲陰性,官方通報稱這次疫情表現出潛伏期較長的特徵,這與此前研究認爲德爾塔毒株潛伏期較短、發病快的特徵不一致,有部分民衆擔心這是否意味着病毒出現新的變化。

上述專家對此表示,不能完全排除這種情況,但這需要首先排除檢測試劑、檢測操作和採樣等原因造成的假陰性等其他的可能性。應該成立調查組對林某傑此前的檢測過程進行調查,查找是否存在可以進一步優化的問題。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以往觀察,在設定的集中隔離觀察期內,約95%-99%的感染者都能被排查出來,但不能避免會有個別極端情況出現。

彭志勇還表示,“公衆不必因爲偶發的‘超長潛伏期’情況就開始擔心德爾塔毒株越來越難以被發現,因爲德爾塔毒株目前表現出來的普遍特徵,其一是傳染力強,其二是病毒載量高,病毒載量高,其實也意味着它很容易就被篩查出來,目前看來,德爾塔毒株其實比之前的毒株更容易被發現。”

“進一步延長隔離時間”不可取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檢測手段對於各種新毒株已呈現“不夠用”的狀況,“因爲假陰性和變異病毒自身的新特點,核酸檢測實際上已經是非常低效的檢測篩查方式”,並推薦在歐洲一些國家嘗試使用的抗原檢測法。但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相對於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抗原檢測檢出率較低,更容易出現假陰性,且不太容易實現大規模應用,無法滿足我國現如今疫情防控的需要。而傳統急性傳染病大多是應用抗體診斷,即使接種了疫苗,也基本可以分辨。他建議,下一步應重點優化研發更好的抗體檢測試劑。

此次疫情暴發後,還有部分民衆擔憂現如今的“14+7”集中隔離時間是否已經不夠,防控手段是否還需要升級,比如進一步延長集中隔離的時間。但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對這種觀點並不認同。他表示,延長集中隔離時間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但隨着病毒的不斷變異,如果遇到長期病毒攜帶者的極端情況,又該如何防範。更重要的是,新冠疫情防控僅突出“隔離人”是不夠的,國際貨物運輸也暴露出很大的風險,此前新發地等地的疫情就是冷凍食品造成的。此外,新冠目前已被認爲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加強對來自疫區的動物攜帶新冠病毒的入境檢測和限制也是當務之急,因此加強防控不能僅僅理解爲只是提升對入境人員的限制。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